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教学策略探索

2024-08-11 00:00:00石春梅聂和彬
中国德育 2024年13期

摘 要 问题链教学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专题”的教学内容结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议题式教学组织方式等有着高度契合性。同时,问题链教学在思政课不同学段的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要求,需要从一体化建设的视角给予分析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设置要注重问题选择的整体性、典型性和适度性,问题组织和设计的整体性和逻辑性,问题解决过程的启发性和思辨性。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则须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选取“问题链”;遵循整体性与逻辑性的统一,组织设计“问题链”;遵循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实施“问题链”。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链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 石春梅,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聂和彬,合肥师范学院附属西安路学校,高级教师

“问”作为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2]问题链贯穿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合作探究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中,成为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议题组织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同时,问题链教学在思政课不同学段的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要求,需要从一体化建设的视角给予分析和研究,进而进一步厘清问题链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特征和规律,从整体上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教学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的分类

根据问题涵盖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 的不同,可以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教学问题分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一般问题;根据问题与现实社会生活关联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问题分为理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根据问题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部分及不同模块理论体系中地位和结构的不同,可将问题分为纵向线索性问题和横向关联性问题;根据问题选择在教学过程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教学预设问题、教学生成问题和教学反思问题。

重点、难点问题包括教材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要达成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的重难点问题ACleK4UztC3UXjKaUyBBvg==,以及高中生思想、学习和实践中的重难点问题等。理论性问题通常是指由高中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或已有生活体验的局限导致的其难以理解或接受的重要概念、观点、原理等理论问题。该问题的设计主要侧重于解决学生在思维或思想认知上的困惑。实践性问题则可能是高中生在认知和思想上都能理解,在实践中却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无法落实的问题。该问题的组织则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高度的情感认同,并最终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横向问题和纵向问题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进行的分类。教学预设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及课程社会价值和学科价值要求而设置的问题。教学生成问题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即时生成的问题,是教学实践中反馈的学生的真实困惑和问题。教学反思问题则是教师针对教学实施中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而总结形成的经验性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设置的原则

问题链教学是在提问法、问题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蕴含了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育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教学法既遵循着问题链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与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紧密联系。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和高中生的学情特点,以及与前后学段的综合对比,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设置统筹通常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问题选择的整体性、典型性和适度性

整体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从高中思想政治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和内容衔接的整体视角设计不同部分和不同模块专题的问题链。同时,要依据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学情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差异组织问题链。此外,还要从整体全课全模块的宏观视角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把握,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能有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

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要求关注问题之间的逻辑结构性与彼此关联性。选择的问题是能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关节点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说明和解决与此相似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问题之间应该具有相互关联性和逻辑相通性。问题的选择既是学生普遍关注或者困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教师依据教学实践总结的普遍性问题。

适度性原则。结合高中生思维的一般特点和班级学情的具体情况,“问题链”中的问题数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梯度要适合。既有知识梳理概括、理论运用反思的一般问题设置,也有情感体验、共鸣、升华和引导实践的难点问题启发。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教师梳理概括、分析讲解原理和知识,启发学生质疑、思辨和分析,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促成理想信念的内化和践行。

(二)问题组织和设计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问题链教学的关键在“链”,强调以明晰的主线链接问题,关注问题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无论是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任务,还是体验式学习中的问题探究环节,都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性、关联性,通过一组内在逻辑关系清晰的问题组织教学过程,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设计问题链时,可以根据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的结构分类来组织问题,也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认识规律和逻辑思维习惯组织问题,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组织问题。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教学的问题组织设置要求以更加清晰的主线组织和设置教学中的问题。用一连串集中、有序、系统化、中心化的教学问题组织教学过程,通过一组或多组问题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问题系统[3],将教材内容转变为具有内在逻辑性的一系列问题,提升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问题解决过程的启发性和思辨性

新课标提出要推动转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实现其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素养的提升。从课程内容体系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三个部分的模块化内容体系的整体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问题链教学可以依据教材体系明确主线和核心问题,结合课程核心素养目标设置子问题链,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和思想实际优化子问题链的组织和设计。通过问题链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理性分析问题、坚定正确立场、培育科学精神,从而实现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的全面达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教学的实施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教学的内涵和特征,依据整体性、典型性、适度性的原则要求,可以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对问题的选择、组织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设计和科学实施。

(一)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选取问题链

依据问题选择和设置的典型性和适度性原则要求,问题链的构成既要按照教材内容的体系和逻辑,将知识点转化成系统化的问题,也要根据高中生思维特点和生活体验的实际,将思想和实践中的困惑转化成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发展[4],最终促成核心素养的达成和实现。总之,问题链在形式上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或问题系统,在内容上是依据单元或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情,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梳理[5]。选取的问题不仅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对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NkJl9zpwhJOwDu4BRxqkUg==的积极参与,贯彻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的课程性质要求。

(二)遵循整体性与逻辑性的统一,组织设计问题链

依据问题组织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在设计问题链时首先应在宏观上把握教材的整体逻辑,遵循整体性与逻辑性的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是依据一定逻辑顺序推进的,模块之间、单元之间、课时之间都存在阐述主体的变换、时空顺序的推进、内容结构的并列递进等不同关系。问题链设计既要蕴含学理逻辑又要体现生活逻辑,通过全面地分析揭示社会现象背后蕴含的学科理论知识,使学生养成将学科知识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习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学以致用,在自主思考中感悟真理[6],逐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

(三)遵循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实施问题链

问题链教学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组织和实施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核心素养。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中,既要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要给予学生方法和理论的具体指导。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通过议学单、导学单等形式,让学生提前把握问题链中的核心问题,并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充分准备和深度思考。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整理、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小组分工合作和实践活动的组织。此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较难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助问、追问和助答,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拓展升华。

问题链教学的特点使其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大单元教学等现代教学理念和模式深度融合。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链教学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机整合教学内容,顺利达成课程目标,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同时,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时期,问题链教学既契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又能推动其在问题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开展深度学习,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

[3]吕崧.问题启迪思维:“问题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2.

[4]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22-24.

[5]宁方悦.“问题链”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6]张心怡.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问题链”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3.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