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
本期话题聚焦“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研究”,深入探讨如何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努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体现了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定力”“张力”和“引力”。思政课教师应坚守政治强、情怀深,提升落实思政课本质的定力;坚守思维新、视野广,提升拓展思政课内容的张力;坚守自律严、人格正,提升思政课实施的吸引力。
关键词 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六要”;“三力”
作者简介 杨志成,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并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以下简称“六要”)。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坚守的“六要”,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发展的核心素养。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发现,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核心素养体现了三种关键能力,分别是思政课教师的“定力”“张力”和“引力”(以下简称“三力”)。
一、思政课教师要坚守政治强、情怀深,
提升落实课程本质的定力
思政课教师的课程定力是实现课程本质的必然要求,集中体现在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所需要的政治定力和情怀定力方面。
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定力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3]。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清政治道理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政治性是思政课的第一属性。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坚守政治立场,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信仰、坚定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认同,从而能够真正将自己的政治自信、政治认同和政治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分析,讲清政治道理,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认同,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今社会,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多元化和传播扁平化,广大青少年学生面临多元思想的影响,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抹黑、打压、渗透加剧,思政课教师面临应对各种不良信息对学生进行错误影响的挑战。因此,思政课教师提升政治定力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论本质,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用政治原理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释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做到政治强,思政课教师还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世界、分析世界,实现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引领广大青少年学生真学、真信、真用,达到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
思政课教师的情怀定力是思政课的性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4]。思政课具有思想性的课程属性,是思想性与政治性统一的课程。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沟通心灵。用教师的思想情感认同感染和影响学生,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养。思政课教师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有大情怀,学生才能有心怀大我的志向;要有家国情怀,学生才能有为国奉献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他在八一学校上初一时的一堂思政课。政治课老师在念《人民日报》刊登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这一情景让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想起,深深震撼。这堂思政课体现了教师的深厚情怀。教师的情怀在课堂中流淌,并影响着每一名学生,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这样一堂充满情感共鸣的课程甚至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可见,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政治情怀对思政课的实效会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应该充满感情地走进思政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都应该把动情作为讲活思政课的重要目标,没有触及心灵的思政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思政课的最高境界就是动情。
二、思政课教师要坚守思维新、视野广,
提升拓展课程内容的张力
思政课教师的课程张力来自拓展思政课内容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的核心素养对思政课教师的思维和视野的要求。
思政课教师的讲授内容要有思维张力。这是思政课内容与内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5]。思政课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的效果,就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道理,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由此,使思政课堂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统一;在学理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政治认同;在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自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道理的本质是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从而坚定理论自信。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师就要用心教,学生就要用心悟。思政课教师具有思维的张力,才能准确面对实践,科学运用原理,正确引导学生,实现思政课的目的。
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还体现在教师面对复杂多样的现实问题时的分析能力。这是思政课教师思维张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中国之变,这些现实变化都影响着师生对世界的看法、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对时代问题的思考。思政课不是在真空中进行,思政课教师要敢于直面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敢于面对各种不同观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释社会现象,回应学生的问题。思政课教师有了新的思维,就会展现其思维张力,达到对学生启智润心的效果。
思政课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有视野张力。这是思政课内容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6]。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国家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也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内容,还涉及个人道德、社会公德、国家法律等社会学、法学、哲学的内容。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做到了解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了解发展、了解传媒网络,用自己的学识和视野,彰显教师的人格和魅力,通过纵横比较,向学生展现证据和事实,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三、思政课教师要坚守自律严、人格正,
提升课程实施的吸引力
思政课教师的课程引力是思政课实施效果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集中体现了对思政课教师课程实践吸引力的要求。思政课的吸引力除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外,关键是教师的吸引力。教师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教师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有力的论证分析能力上,还体现在教师的人格与魅力上。
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决定着思政课实施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真实感受。思政课教师正直的人格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认同和课程实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7]。反之,如果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授课内容就不会被学生认同,思政课的效果就无法保证。思政课教师的人格体现在对人、对事、对国家、对社会、对学问、对学生的态度、观点和方式方法上,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8]
思政课教师的正直人格是对学生的榜样教育,是对人的本质的示范引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就是通过个人的言行举止,对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这个基本原理的诠释。人的社会关系可以包括人与自我、人与家庭、人与社区、人与民族、人与单位群体、人与国家、人与政党和政治等关系存在。[10]思政课教师的人格正是通过言行举止表达的对这些社会关系的观点和行为。思政课教师通过正直的人格,不仅能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产生示范引领作用,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学习,对思政课内容和价值产生更强烈的认同和自信,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认知和行动,融入一定的社会关系,实现个体和社会关系共同发展。
思政课教师的自律是岗位职责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价值导向的判断。因此,思政课教师严格自律也是课程具备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11]。思政课教师的自律一方面是确保其言行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一致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教师个人言行对学生产生榜样示范作用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和现实一样,把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讲授做人做事的正确道理贯穿始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信。如果教师课上讲的和课下做的不一致,甚至相悖,就会让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产生怀疑,从而使思政课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思政课教师的自律生活习惯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影响,使得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程对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吸引力。比如,有一位思政课教师无意中讲到自己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跑步、锻炼身体,这种自律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对学生就会产生隐性教育价值,让学生不仅敬佩教师的自律,而且积极地参与教师的课堂讨论;还有教师把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介绍给学生,向学生分享自己每天阅读的习惯,或介绍自己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看书的经历。这些自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引导作用,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效果。
总之,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素养,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定力”“张力”“引力”三种关键能力,是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基础。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围绕坚守“六要”提升“三力”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3][4][5][6][7][1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8]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136.
[10]杨志成.善用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J].人民教育,2022(18):11-13.
责任编辑︱何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