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社会实践助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育人路径探讨

2024-08-10 00:00:00任争峰刘然然赵朋波
科教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 新时代以社会实践助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育人是高职院校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响应,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然选择。二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学校设计不足、学生认知不够理性、缺乏教育合力等问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04

Exploring the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ocial Practice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promoting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is a response to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raftsmanship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the two,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chool design, irrational student cognition, and lack of educational synergy.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p-level desig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之一即社会实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其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因此,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共通互融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社会实践助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对于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大国工匠”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 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

1.1 社会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对学校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是高职院校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体系,其在内容设置、方式方法上存在多种可能性。将社会实践融入劳动教育,既是对学校课程体系在内涵、形式上的延伸,也是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劳动精神培养和发展的有效平台,是增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建立责任担当意识、服务社会意识的重要路径[2]。同时,社会实践使学校育人的时空界限得到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使得劳动教育回归现实,进一步打破学校育人的封闭空间,有效整合校外资源,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悟国情民生、锤炼品质意志、增进责任担当、增长知识本领,给予学生校内育人环境缺失的生动体验、深刻领悟、意志锤炼环节。

1.2 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是高职院校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响应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劳动教育蕴含技术技能、思想引领、体能力量等方面的因素,其育人成效是综合性、全面性的[3]。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将社会实践融入劳动教育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不二法门,将课堂教学、专业实训、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与劳动教育紧密融汇,串联起人才培养的各环节,贯穿学生全面发展的全过程,连接起高职院校与社会,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平台。

1.3 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其人才培养的初心使命,社会实践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劳动生产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技能,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进一步强化,增进其劳动精神、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与此同时,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育人,使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触,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4],帮助学生体悟实践,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价值观。

2 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对于二者融合发展设计不足

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育人,高职院校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缺乏思考和实践。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来,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制订了相应的劳动教育方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形成了具备特色的生动案例,但是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育人仍然模糊不清,没有具体的方案或制度,缺乏对于社会实践中实现劳动教育育人目标、内容、要求等的设计,同时还缺乏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发展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完备的评价体系、完善的保障措施,相应的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育人的成效也受到负面影响。

2.2 学生对于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认知不足

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浅层。提起劳动教育,大多数人将其狭隘地理解为体力劳动,对于社会实践也简单理解为游玩放松的机会,由于认知上的偏差,从而导致其错过了受教育的良好机会,也使得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部分大学生对于劳动价值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准确,比如缺乏集体意识,不能辩证地对待劳动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混淆体力付出和劳动教育的边界,简单地将劳动与体力消耗画上等号[4],对劳动的内涵意义缺乏认识。

2.3 二者融合发展缺少教育合力

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教育育人,不仅是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目前,劳动教育主要还是学校“唱独角戏”,家庭和社会参与不足,影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劳动氛围略显不足。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劳动教育耽误学生学习,可有可无,这造成了家庭劳动在劳动教育环节中的缺失,进一步影响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而社会上的政府企业、社区乡镇、公益组织,大都错误地认为教书育人仅仅是学校应该完成的任务,与自身关系不大。这往往造成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被忽视,甚至区别对待,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合力的缺乏导致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实际效果欠佳,阻碍学生发展。

3 以社会实践助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对策

3.1 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的顶层设计

推动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发展需要有完备的体制机制[5]。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背后都有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撑。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教育育人,使二者高度融合发展,发挥应有的效能,顶层设计尤为重要。一是在社会实践的顶层设计中用劳动教育的理念衔接起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推动“从劳动中学”“从实践中学”,这就要求完善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将劳动价值观念、技术技能提升、劳动精神培养等内涵汇入社会实践的意义内涵、目标要求、内容过程、考核评价中去,通过亲身参与、经历、成长,强化学生的参与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道德品质、职业能力等,让社会实践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课堂、培养正确观念取向的主要平台、养成良好品质精神的重要载体。二是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中应对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有完善、系统、科学、规范的谋划。首先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通过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主题学习教育,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利用好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这一优势,强化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进一步推动学生劳动能力、品质的提升。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志愿服务、主题团日等,深入政府部门、对口企业、公益机构、乡村社区等广泛进行劳动教育。

3.2 着重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其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学生技能培训、专业实践均有相应要求,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育人对于学生适应将来的职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促使社会实践专业化发展,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充分结合。专业实训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必修环节,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发展,以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开展“专业实训+劳动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促使社会实践职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ujlOwE5k6Q6rIxIdXk+8UQq0M1yH1OP4g1XqevdklQ0=决定了职业教育需要从劳动中获取实际生产实践、劳动关系体验、劳动精神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实际的劳动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参与“十四运”、北京冬奥会的信息化服务与保障的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体验,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再次,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我们应该大力改善劳动实践的环境条件,增强教师的劳动教育素养,深入学习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理论与政策,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与专任教师的主体作用,构建各层各类部门单位协同合作的格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支持二者互通互融。

3.3 完善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需要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一是发挥制度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应出台劳动教育相关的规范以及培养方案,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修课程,建立学分制,并适当提高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分占比,并作为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将社会实践成果体现到评价体系中。在劳动教育评价中,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表现、知识运用、技能提升、个人能力等方面内容,系统、规范地纳入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认真参与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三是为更好地反映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情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核。包括实践单位、成员、同伴及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评价意见,并要求学生记录每次劳动教育中技能提升、成果产出、心态变化等情况,开展交流会、总结会、主题班会等,鼓励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活动经验、反思过程中的不足。

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这一重要平台,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教育育人,既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未来发展的大势。抓好社会实践这一育人平台,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彰显办学特色。加强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对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设计不足、学生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以社会实践助推劳动教育育人的顶层设计,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充分融入社会实践,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劳动观、择业观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栾辉,经鹏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9):31-33.

[2] 李保堂,贾秦,王磊.社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91-93.

[3] 李晓辉.基于人的主体意识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0):91-94.

[4] 梁艳霞,何志红,郑怡萍,等.“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J].黑龙江科学,2021,12(23):74-75.

[5] 陈丽侠.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效果的实践探析[J].公关世界,2023(6):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