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故乡味

2024-08-09 00:00:00马健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4年3期

我离开故乡淄博博山已经三十多年,但是故乡的年味一直在我心中萦绕。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儿时的过年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变,但唯有做酥锅的烟火故乡年,总是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家乡的酥锅历史悠久,据说和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相传北宋年间,苏轼前往山东诸城赴任太守,途中苏小妹从窑工处获知了一种用砂锅制作“大锅菜”的配方。她将原本乱放的大锅菜有序码放,又在锅盖上横放了一块底面平整的石头以增加压力,防止香气外漏,然后一夜炖煮。次日一早,苏轼被一股陌生的奇异香气唤醒。因此锅为苏门所创,因此这道菜被命名为“苏锅”。

不管世上有无苏小妹,“苏锅”因其酥烂可口,被改称“酥锅”流传至今,成为淄博、济南等地的春节必备美食,尤其以淄博博山地区最为有名。博山人过年必吃酥锅,这是铁一般的定律。家家做,年年吃,这是一种习俗,也是对年节的一种敬意。

正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没有酥锅不叫过年”,“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三十多年来,每次回故乡看望亲人,返回时给南方的朋友带的年货礼物,就有打包的酥锅。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乡的特产好吃,更是因为我远离故乡与日俱增的酥锅情缘。

在农村,一到腊月,做酥锅就如同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准时而隆重。不管是遇上丰年还是俭年,腊月里做酥锅,这是家家户户必办的年货,必走的过场。在穷日子里,人们总是通过这些火热的、欢乐的劳动场面,盼望着来年的日子兴旺发达、红红火火。

酥锅制作的过程有点复杂,首先需要细致地选材,一般要放几十种材料。主料有白菜、藕、海带、排骨、冻豆腐、猪蹄、鸡、鱼、肉等,调料有醋、糖、黄酒、酱油、葱、姜、盐等。酥锅材料的摆放也相当讲究,一般用白菜铺锅底,肉类、海带、藕等放在中间,盖锅前最上面再覆盖豆腐及白菜,然后用火烧煮。

做酥锅,火力必须要足,家乡人都喜欢用枞毛丝做柴火,因为它烧得到位,而且一点即燃,一烧就旺。熊熊的枞火烧红灶膛,烧旺新年,烧来幸福的日子。故乡山村,山多林密,我和姐姐经常跟着母亲去山上拾枞毛丝。松林里,松针开始大片大片地脱落,金黄的枞毛丝铺满山坡,亮闪闪的,用手一抓就是一把,用脚一薅就是一堆,用耙子一耙就是一箩。我们大筐小箩,从山上背到山脚。有时累了就跟着箩筐滚下山坡,虽累却很快乐。

准备好食材,备好了枞毛丝,终于开始做酥锅了。做酥锅要多人合作,父亲烧火,母亲掌灶,我端,姐姐和邻居切。在做酥锅之前,父亲要把锅从灶上揭下来,把锅底上凝结的锅灰细细地刮一遍,锅里头也要磨得光光的,不允许有一点锅欠,这样做应该是为了使酥锅受热均匀。

烧火是个技术活,火大了,锅底的酥锅易糊,一揭就破了,火小了,酥锅粘锅,一揭也会破,所以火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使每份酥锅都完整,送人才拿得出手。父亲是个好火工,总能够把火候控制得恰到好处。

酥锅做得好,跟母亲高超的酥锅掌灶手艺也密不可分。

酥锅掌灶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村子里能掌灶做酥锅的人不多。在我看来,做酥锅真是高难度的活。做酥锅时,先用急火烧开,后用文火烧至骨刺酥烂为止,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做酥锅绝对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往往需要炖一个白天或一个晚上,刚开始炖的时候白菜等食材会慢慢塌陷下去,这时候会炖出很多汤汁,需要母亲拿着一个小盆一次一次地把汤汁舀出来,因为如果不舀出来,汤汁就会沸掉。随着食材塌陷,再慢慢地把这些汤汁逐次加进去。每次看这个过程,我都会惊叹于母亲的耐心。是呀,世间万物皆是如此,速成之物总会让人感觉不那么完美,就像高压锅炖出来的酥锅,感觉总是少了一些醇厚的味道。

为使酥锅受热均匀,母亲还时不时揭开锅盖。热气蒸腾起来,酥锅都看不大清了,母亲吹一口气,把蒸汽暂时吹散,趁蒸汽还没再次聚拢,以极快的速度徒手在锅里翻动一下,然后再反扣锅盖。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像火中取栗,看得我心惊肉跳,总觉得她会烫伤手。

经过漫长的等待,热气腾腾的酥锅终于出锅了,锅内材料煮得酥烂,并且不油不腻,浸满汁水的肉块、弹牙的海带、解腻的白菜……样样滋味十足。每逢开席,家里熬煮上一锅酥锅,香气慢慢升腾开来,是极有年味的。

过年期间,家里来亲戚串门,母亲总会端上一碗自制的酥锅给众人品尝,再把剩余的酥锅给邻里挨家挨户送去,有时我外出就打包给我带给朋友。就这样,每年新春佳节来临,母亲的酥锅就会成为我翘首期盼的美味佳肴,总觉得少了母亲的酥锅,年也过得索然无味了。

现在想来,家乡人那么热爱酥锅,正是因为酥锅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采用纯手工操作,没有任何污染源,实属天然绿色食品。做酥锅的很多食材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酥锅煮熟后晶莹剔透,入口即化,味道十分独特。在过年的时候,人们吃着酥锅,在与家人的团圆中感受浓浓亲情,新春气息洋溢在博山大地。

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现代社会,煮锅和酥锅也许早已不再令人惊艳,但它依然受到家乡博山人的喜爱。我想传统美食也是一种乡愁,也是一种记忆,是一种赓续千年的爱的传递,就像过尽千帆皆不是,而你依然会入梦来。

“年味在烟火里流淌,亲情在烟火里传递。”一年一年,往返于南北,故乡的年味和我一起穿梭在他乡和故乡之间。故乡的年味,烟火里的故乡,酥锅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