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梳理了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的出版时间,并对其论著从时间上进行了分段分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大的阶段性特点和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讲义性特点。
[关 键 词] 闻一多;《诗经》;生成特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思想的推动下《诗经》研究出现了从经学到文学的转变。在这种嬗变中,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以其深厚的功底、独特的研究方法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影响很大。郭沫若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的序言中曾高度评价闻一多的先秦文学研究成就:“关于秦以前的东西除掉一部分的神话传说的再建之外,他对于《周易》《诗经》《庄子》《楚辞》这四种古籍,实实在在下了惊人的很大的工夫。”①而在这四种古籍中,要数《诗经》《楚辞》研究的相关论著最丰富。从研究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②还是洪湛侯的《诗经学史》③,在20世纪初期的诗经学中都将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作为重要部分来讨论。通过梳理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的出版时间,并对其论著从时间上进行分段,从而讨论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的生成特点。
一、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考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殉难以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聘请朱自清、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遹、余冠英七人组成“整理闻一多遗著编委会”,由朱自清负责。经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四位编辑者编辑,将闻一多的著作编为甲到辛共八集。1948年8月,《闻一多全集》(四卷)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49年以后,开明书店版的《闻一多全集》因其不全就不再重印了。后三联书店决定再将开明书店版的《闻一多全集》重印一版,暂时满足读者的需要,并请开明书店的老同人欧阳文彬、朱光暄、王清华通体校订了一遍,于1982年8月重印出版。1949年以后,闻一多的家属把他的全部遗稿(包括文章、手稿、笔记、讲课提纲等五百多万字)赠给了北京图书馆保存。1978年3月,闻一多夫人高真就给中央领导写信,请求重新编辑出版《闻一多全集》。1984年3月6日,中宣部发出了《关于整理出版闻一多著作的通知》,由武汉大学成立闻一多研究室,由季镇怀、范宁、薛诚之、何善周、胡国瑞五人任顾问,负责新编《闻一多全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编辑体例是将闻一多的全部著作包括旧版全集、未刊手稿和佚文统一编排,大体采用分类编年的方法,即先按内容分为诗歌、文艺评论、散文杂文、神话、诗经、楚辞、庄子、汉乐府、唐诗等大类,每一类文章又按写作或发表的先后编次,时间不明或无法归类的则做变通处理。新编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2月第一次出版。
新版十二卷《闻一多全集》中将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成果汇编为《诗经编上》《诗经编下》,收录在第三卷和第四卷中。《诗经编上》收录了《诗经的性欲观》《诗新台鸿字说》《匡斋尺牍》《说鱼》《诗经新义》《诗经通义甲》六种。其中《诗经的性欲观》据1927年7月《时事新报》所补,其余皆据开明版全集所录。《诗经编下》收录了《诗经通义乙》《风诗类钞甲》《风诗类钞乙》《诗风辨体》《诗经词类》五种。其中,《风诗类钞(甲乙)》,据开明版所录。《诗经通义乙》和《诗经词类》属未完、未定、未刊稿,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手稿照相复印件整理补入。《诗风辨体》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清华大学讲义照相复制补入。此外,《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姜嫄履大人迹考》收录在第一卷神话编中。《歌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收录在第十卷文学史编中。
今查见的闻一多《诗经》研究相关论著如下:《诗经的性欲观》(1927)、《匡斋尺牍》(1934)、《诗新台鸿字说》(1935)、《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1935)、《诗经新义》(1937)、《歌与诗》(1939)、《姜嫄履大人迹考》(1940)、《文学的历史动向》(1943)、《诗经通义甲》(1943—1945)、《说鱼》(1945)、《风诗类钞(甲乙)》、《诗经通义乙》、《诗经词类》、《诗风辨体》。
二、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的生成特点:阶段性
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是在其一生的不断追寻探索中形成的。随着时局的变化,闻一多的行迹从北平转移到西南大后方,这也影响到了其对《诗经》研究,从而使之具有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大的阶段性特点。
纵观闻一多的《诗经》研究,除1927年发表的《诗经的性欲观》外,其余的相关论著都集中于1934年到1946年之间,即在闻一多先生36岁到47岁这一年龄段里形成的,这十年是闻一多学者生涯的黄金时期和“斗士”时期。在《诗经》研究之前,闻一多已经进行的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唐代文学,并且在史料考据方面颇有建树。1934年《匡斋尺牍》发表后,闻一多的学术兴趣逐渐转向先秦文学,特别是《诗经》和《楚辞》研究。也可以说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是在其唐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1934年到1946年是闻一多《诗经》研究的主要时期,可将其《诗经》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在清华大学任教阶段;其二是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阶段。此划分不是单纯的时间节点划分,同时也表现出闻一多《诗经》研究的不同治学风范。从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来看,两个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并非绝对独立,划分仅是为了便于讨论治学风范的变化及其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清华大学阶段(1932—1937)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2月,长沙临时大学计划再迁昆明。1938年5月,长沙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秋,闻一多在联大开设《尔雅》《楚辞》课程,直到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治丧会后被暗杀。闻一多近十年的西南联大时期也正是他古典文学研究的黄金时期。1939年6月,闻一多发表《歌与诗》,探讨了歌与诗的起源,以声抒情的歌与记事的诗合流而产生了300篇,从性质上对《诗经》做了界定。1940年,发表《姜嫄履大人迹考》,考证《大雅·生民》中所载“屡帝武敏歆”之意。1943年,《文学的历史动态》一文论述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45年6月,发表《说鱼》,其中用了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谣为例证,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期间搜集到的民歌材料为解决《匡斋尺牍》中提到的第二重障碍的问题提供了依据。至于《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说鱼》中也有补充:“作者在十年前《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的文章里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十年来相关的材料搜集得更多(尤其)在民歌方面,对于问题的看法似乎更深入,所牵涉的方面也更广泛,所以现在觉得有把它作为专题单独提出的必要。”④由此可见两个阶段间的关系,西南联合大学阶段的研究是以清华时期的研究为基础,而西南联合大学期间搜集的资料也丰富了闻一多早期的《诗经》研究成果。
为了还原《诗经》的本来面目,闻一多第一阶段的《诗经》研究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字词的考释。考据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读懂《诗经》中的每一个字,从而理解诗意。第二阶段中接触到的材料则作为“一种推论”佐证了以第一阶段为基础的结论,这也就是闻一多《诗经》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闻一多《诗经》研究论著的生成特点:讲义性
闻一多除是诗人外,还是一名老师。其研究与其大学教授的身份和教师的职业联系密切,从而使之具有从课堂授课中升华而来的特点。而研究论著生成过程中所表现的这些特点也体现在闻一多《诗经》研究方法中。他的《诗经》研究论著基本上是在他授课期间生成的,具有从讲义衍化而来的特点。这种从课堂上升华而来的特征表现在他的研究与他所开设的课程是相伴相生的。同时,他的一些研究成果是直接从专题讲义演化而成的,如《风诗类钞》,而其他一些论著在产生过程中也带有讲义的特性,其《诗经》论著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与其课堂教学方法有关。
(一)开设课程与研究兴趣的关系
闻一多在到清华之前,曾在武汉大学与青岛大学任教。1928年10月,闻一多在武汉大学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文学①。1930年秋,闻一多赴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开设“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诗”等课程。此时闻一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代文学。1932年8月,闻一多受聘清华大学中文系,按照规定,一个教授至少要上三门课,闻一多开始讲“大一国文”“王维及其同派诗人”“杜甫”“先秦汉魏六朝诗”,此时发表了《岑嘉州交游事》等。闻一多从1933年暑假后开始讲“诗经”“杜甫”“楚辞”“乐府研究”“唐诗”,开设“诗经”研究课程, 随后发表了《匡斋尺牍》。到西南联大之后,闻一多也开设了“诗经”课程,其《诗经》研究工作也在继续。开设课程的转变体现出闻一多研究兴趣的转变,闻一多的研究精力自然集中于其所开设的课程中,开课与研究兴趣之间关系密切。
(二)论著与讲义的关系
在闻一多的《诗经》研究论著中,以《风诗类钞》②的讲义性质最典型。《风诗类钞》校笺《国风》诸诗,篇目较全,训解简明,通体施注,卷前附《序例提纲》,是重新编次、注释《诗经》的总计划。这一论著是从闻一多在清华授课时的讲义中整理而来的。与刘晶雯在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时整理的《诗经讲义》相对比,《风诗类钞》的卷前附有序例提纲,提出新的读法是社会学读法,将经学的、历史的、文学的都归为旧的读法,并提出用语体文将《诗经》移至读者的时代,结合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方法以串讲通篇大义,同时提出了象征廋语、谐声廋语二说。而《诗经讲义》中第一部分讲授《诗经》性质,在“通例”部分与序例提纲中的内容相类。从选讲篇目上看,《风诗类钞》(甲)中的篇目与顺序和《诗经讲义》完全相同,《诗经讲义》在内容上较《风诗类钞》更具体,可见两者间关系密切,《诗经讲义》是在《风诗类钞》的基础上有所补充。
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与其开设的《诗经》课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据刘晶雯整理的她在西南联大听闻一多课时的笔记,可见闻一多在课堂上的风采:“闻先生的课是很吸引人的,他用浑厚的男中音,感情充沛地朗诵诗篇,使每一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他不拘一格,用各种方法来讲解诗篇,在微妙处借用英语,在学生难以形成概念处辅以形象:在黑板上或书写出好看的各体古文字,或勾画出古代器物的示意图,只求大家懂得真切明白。”③为把学生带回《诗经》时代,他综合各种方法力求字字得解,而这种课堂要求也影响了其《诗经》研究。
参考文献:
[1]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3]洪湛侯.诗经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刘烜.闻一多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刘晶雯.闻一多诗经讲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6]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7]闻一多.古典新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作者单位: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注释:
①郭沫若:《闻一多全集(一)》,开明书店,1948,第1页。
②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
③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4。
注释:
①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一)》,开明书店,1948,第339—343页。
②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一)》,开明书店,1948,第343页。
③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一)》,开明书店,1948,第339页。
④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第250页。
注释:
①刘烜:《闻一多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第183页。
②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四)》,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第456页。
③刘晶雯整理:《闻一多诗经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