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学生生活的便捷性的同时,也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做好网络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坚持五育并举,充分借助新兴信息技术平台为教育赋能,不断增强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易班平台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技术平台,满足了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为进一步促进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高校需要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把易班平台打造成德育引领、智育固本、体育塑造、美育增色、劳育夯基的“五位一体”网络新阵地,逐步形成育人新格局。
一、易班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优势
(一)思想教育层面
易班平台作为高校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媒介,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平台上,学生能够平等参与交流、互动,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易班平台以其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与更加柔和的指导策略,成功突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的局限性。它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满足学生自我教育的需求,同时为辅导员提供便捷的动态信息收集与精准反馈机制,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
(二)事务管理层面
易班平台具有强大的基础功
能和外延功能。易班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活动管理和班级事务在线处理,实时收集班级学生的材料,有助于推动班级事务管理化繁为简。易班平台还可以外接学生管理软件,包括教务、学工、后勤等不同系统,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为学校事务管理注入新活力。
(三)文化活动层面
易班平台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一平台上不仅可以报名参加各种文体社团活动,获得各种娱乐体验,还可以了解学校所开展的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包括志愿活动等。此外,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也是易班平台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有助于增强育人效果。
(四)交流互动层面
易班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网络互动体系,其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易班平台将全国众多高校连接在一起,有助于提高资源共享的效度。另外,易班平台使用实名认证体系,让信息传达更真实透明,可以增强学生管理的民主性,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从而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让信息的反馈更有针对性。
二、新时代易班平台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德育为先,加强思想价值引领
易班网络思想政治建设需要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结合易班网络的传播特性,凸显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首先,高校应加强易班课程资源建设,为搭建课程思政云平台夯实基础。高校可以在易班平台创建高品质的思政名师坊,以名师效应带动网络文化建设升级。其次,高校应以思想引导为方向,丰富活动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高校应倾力构建主题教育体系,开展各类网络育人活动,开发满足学生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高校要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后,高校应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反馈机制,由此追踪学生的成长路径,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做到及时干预和有效指导。
(二)智育启慧,凸显教育教学新优势
高校应以启迪智慧为目标,利用易班平台在多元化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助力学生提升专业素养。首先,高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利用易班平台云端开展“迎新季”系列入学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开展前置教育、理论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明确未来奋斗方向,与学校发展共进。其次,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持续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学院—班级—宿舍”三级易班管理模式,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征文、学术沙龙等活动,打造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此外,易班平台还可以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学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高校应依托易班平台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开设特色专业,打造“深度科技”教学空间,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全链条双创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创新实践。
(三)体育强魄,探索以体育人的新模式
高校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利用易班平台加大课内外体育教学一体化建设力度,在提高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切实发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赛事活动的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高校在易班平台上需要加强动员和宣传工作,加深学生的健康认知,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将体育工作的亮点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其次,在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切实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心制订细致的运动方案,积极探索体育俱乐部的新机制,加大对体育场馆、场地的开发力度,鼓励学生在易班平台上进行运动打卡,养成运动习惯,达成以体育人的目标。最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制定激励制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与预防等知识,最大程度地提高运动的效率和质量,以彰显以体育人的效果。
(四)美育启真,激发审美创造活力
高校可以借助易班平台创新美育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活力。首先,高校可以依托易班平台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国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可以在易班平台上发起一系列文创设计活动,包括书法、绘画、摄影、工艺品制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创造美。其次,高校应坚持将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为学生提供精彩纷呈的体验式、情景式平台,如在易班平台上设置专门的艺术展演板块,让有艺术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大展身手,开创美育新局面。最后,高校应依托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势,积极做好校内外美育资源的整合工作,在易班平台上开展“一院一品”品牌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劳育励志,营造劳动育人的氛围
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高校应贯彻落实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将劳动教育设置为必修课程,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劳动教育应以实践为主,立足本校特色。高校可以在易班平台上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开展一系列具有不同服务性质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植树活动、敬老活动等,推动全体学子崇德向善,确保劳动教育成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载体。其次,高校可以在易班平台上设置劳动故事分享板块,以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价值的内涵,促使学生快乐劳动、幸福成长。最后,高校应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入手,按照以劳立德、以劳树人和劳育励志的主线,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劳动教育的全覆盖。高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包括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三、优化易班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以“三个融合”为前提
首先,高校应将易班平台与校园其他网络平台深度融合,如校园官网、学校公众号等,确保实现平台互联互通及信息全面集成,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其次,易班平台应与思政工作保持多维融合,扩大服务功能的覆盖范围。最后,易班平台应与后勤管理部门精准对接,为服务学生提供决策支持。
(二)以“三级平台”为支撑
“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平台是易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师生间互动的纽带。高校应以此为抓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凸显易班工作亮点,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三)以“三个靠拢”为遵循
首先,易班平台的建设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不断向学生的实际需求靠拢。高校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板块设计和调整内容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其次,易班平台的建设要向时代特点靠拢。高校应结合新时代媒体传播趋势及网络教育工作新动向,持续改进易班平台的各项功能。最后,易班平台的建设要向学生心理和习惯靠拢。高校要不断进行换位思考,做好易班平台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改革创新工作,创建易班网上精神家园,以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使用频率,满足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发挥易班平台的优势,以五育并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着眼发展、浸润教育”的原则,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打好组合拳,把易班平台打造成德育引领、智育固本、体育塑造、美育增色、劳育夯基的“五位一体”网络新阵地,让易班平台“立”起来、“强”起来、“久”起来,以增强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