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4-08-08 00:00:00王江廷
幸福家庭 2024年7期
关键词:中华法治道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它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有责任感和道德操守的公民。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但是,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与教材结合不紧密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契合点,以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文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

一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正义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让他们成长为具备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二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成长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影响。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如团结一致、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文化自信。

四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二是传承文化遗产。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其历史渊源和价值,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四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学生在竞争中更具优势。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够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这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容易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竞争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故事、经典文学作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此外,一些学校还组织了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诗词大会、书法比赛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结合不紧密

尽管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探索并利用这些内容,将其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同时,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输出,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学习。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自己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互动和创新,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校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可能拥有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条件较差的学校可能缺乏这些资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四)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部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加强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对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可以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从而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时,教师可以通过《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又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从这里出发”时,教师可以通过《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少年中国》片段,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美丽中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参观文化遗址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从这里出发”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又如,在教授“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融合社会热点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教师的文化素养对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通过专业培训和自我学习,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融合社会热点,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如人工智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如,在教授“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国际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国际合作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和融合社会热点等一系列策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其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广饶县大码头镇中心初中)

猜你喜欢
中华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