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4-08-08 00:00:00徐锋军
幸福家庭 2024年7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学校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进步,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在快速推进,这给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学校由于追求升学率,常常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主要考试科目的教学,忽视对学生“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培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培养目标,加强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部分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偏执,注意力难以集中,在面对诱惑时缺乏抵抗力等。而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能推进德育、智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论语》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完美地诠释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审美教育不仅是对美的形式的教育或情感层面的教育,它还蕴含着德育与智育的元素。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虽与认知活动和道德意志活动有所不同,但它往往关联着对真理与道德的评判。

美育的范畴并不仅局限于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教育领域。美育的内涵丰富多样,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旨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蔡元培先生曾深入阐述过这一观点,他认为,美育如同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的元素远超过艺术领域。比如,美术馆的藏品、剧场的演出、园林的景观,甚至城市的规划、个人的举止、社会的结构,都在美育的覆盖之下。美育并非仅限于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只有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一理念,教师才能真正地将美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反之,如果教师仅停留在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层面,而忽视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感悟和创造美,那么这样的教育必然是存在不足的。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掌握一定艺术技巧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缺乏对美的敏锐感知,缺乏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美育是教育的灵魂,它像细雨般浸润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紧密相连,相互渗透。如果学校是一片茂盛的森林,那么美育就是滋润土壤的甘霖,使每一棵树都能茁壮成长。在德育方面,如果教师能够将道德观念与美育有机结合,利用诗歌和音乐作品开展德育,传达相关的道德观念,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会更加生动和有趣。在智育中,美育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数学为例,如果教师在讲解数学公式和理论时融入合适的美育元素,那么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过程就会被转化为学生主动探寻数学之美的旅程。以历史为例,教师在讲解历史时融入美育,让学生发现历史中那些伟大人物的事迹中蕴含的美,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体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同样离不开美育。在体育课上,学生不仅能锻炼体魄,还能学到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和谐,如何在运动中展现力量与优雅。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劳动技能,还能从中发现和创造美。比如,在木工课上,学生不仅能学习如何制作一件实用的家具,还能学习如何使家具的线条流畅、使颜色搭配和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美育不仅体现在教材和课程设计上,还体现在教师的素质和形象上。中国自古就有“言教不如身教”的说法,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名拥有高尚师德、渊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教师,那么这名教师本身就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最佳典范。如果教师的动作和表情散发着美的气息,那么他教授的内容自然也容易打动学生,这种无声的美育比言语有力量。

除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学校环境也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的建筑风格、陈列品等,都能够体现学校管理者独到的审美观念。为增强美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学校务必确保建筑布局和陈列品设置均严格遵循美育的规范性要求,进而发挥美育潜在的育人功能。这不仅能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美的熏陶。除此之外,美育作用也体现在校风上,良好的校风能够影响每一名学生。美育并非简单的艺术教育,还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有当教师、学校环境、学校氛围三者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目标,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管理育人”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育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校需要制定规章制度来维护日常运作,但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在管理过程中营造一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氛围。如果一个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那么这个学校的管理就是不全面的。例如,如果学校的管理者通过强制和惩罚来推行规章制度,那么学生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章制度,但无法真正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和价值。相反,如果学校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引导、激励和启发的方式管理学生,那么学生不仅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还能在校园生活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和理解。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氛围正是美育的一种体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管理育人离不开美育。美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迈进新世纪的门槛后,网络文化如洪流般汹涌而至,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与思想。一方面,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显著。网络文化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传递各种信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这种将现实与虚拟完美融合的特点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时常面临着信息无序化、信息过载等问题。海量的信息涌入学生的生活,真假难辨,部分学生依赖网络来认知世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需要灵活应对挑战,善于将挑战转化为机遇。而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抵抗网络文化的负面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本质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使得学生在面对网络文化的无序性和虚拟性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黑格尔认为“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本身就是理性的”。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旨在培育学生的审美理想和趣味,强化其审美意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时,保持清醒的认知和判断力。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对美的追求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目标。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于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在于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他们掌握审美的价值评价尺度。总体而言,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和生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并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美的氛围,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成为具备高尚审美情操和深厚人文素养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学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奇妙学校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