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种植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2024-08-08 00:00:00陆瑶
幸福家庭 2024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植物生长

幼儿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对其认知发展和思维拓展等至关重要。种植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和丰富的探究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全收获”理念强调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它不仅聚焦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取,还强调对幼儿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种植活动,使幼儿获得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充分发挥自主性,从而锻炼其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探讨如何在种植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以供参考。

一、开展种植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好奇心

一方面,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幼苗的成长、叶子的变化等,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另一方面,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和深入探索自然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细微之处、探究土壤的特性等,能够对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为什么种子会发芽”“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等”感到好奇。这种好奇心会促使幼儿主动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其探究兴趣。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种植活动涉及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种子、如何照顾植物、如何应对天气变化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以寻求最有效的解决策略。另一方面,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周期,幼儿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耐心等待植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经过持续的努力,他们最终会见证植物开花结果。

(三)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方面,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需要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土壤的质量、水源的供应等,从而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能够形成珍惜自然资源与爱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能够亲身体验自然循环的过程,看到植物的生长和死亡等,从而明白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循环的重要性。

二、在种植活动中提高幼儿探究能力的阶段性思路

探究的起源在于意识的激发,其核心在于思维的形成,而能力的强化则是确保探究得以深入的关键。因此,基于“全收获”理念,教师在组织种植活动时,应遵循激发意识、形成思维、强化能力的顺序来设计阶段性的培养思路。

(一)阶段一——激发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前提。只有当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进行自主探究。因此,在“全收获”理念下,第一阶段的目标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第一,教师需要营造丰富的探究环境,提供各种种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操作,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第二,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多样化的植物,让幼儿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差异,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探究环境和问题,并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尝试。

(二)阶段二——形成探究思维

探究思维是深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当幼儿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时,他们才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持续进行观察,并经过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因此,第二阶段的目标在于帮助幼儿形成探究思维。具体来说,第一,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鼓励幼儿提出关于植物生长的问题;第二,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观察工具,让幼儿仔细地观察植物生长的细节;第三,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第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假设。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想法,以此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

(三)阶段三——强化探究能力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强化幼儿的探究能力,使幼儿学会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在于强化幼儿的探究能力。具体来说,第一,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幼儿运用探究思维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科学工具和方法,帮助幼儿更准确地记录和分析数据;第三,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幼儿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以此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同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三、在种植活动中提高幼儿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意识

丰富的种植探究环境可以带给幼儿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教师通过优化环境,让幼儿更直观地接触自然,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究意识。因此,在“全收获”理念下,教师可以营造种植探究环境,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探索,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角落设置自然角,摆放各种植物盆栽、昆虫标本等,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接触自然。教师还可以设置生态观察箱,让幼儿观察小型生态系统的运作,如昆虫的生活习性、植物与动物的关系等,从而加深幼儿对生态系统的了解。

(二)引导思考,培养幼儿探究思维

在组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活动主题紧密关联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和阳光”“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的”等,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观察到植物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等问题,以此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其学会分析和思考。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浇水实验、光照实验等,让幼儿自己操作,并引导幼儿思考“不同的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以此培养幼儿的探究思维。

(三)自主合作,强化幼儿探究能力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共同面对问题,并通过讨论、协商和实验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积累学习经验。基于此,在“全收获”理念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植物探究活动,从而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方法对同样的任务问题进行探究,以此帮助幼儿掌握多元的学习、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可以按照幼儿在兴趣、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等将幼儿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以此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共同参与种植活动,如共同种植蔬菜或花卉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共同规划种植区域、选择植物品种、浇水、施肥等,在实践中学习有关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实践拓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要拓展幼儿的探究空间,立足于更加真实、广阔、多样的生活环境,开展更加多元、全面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地资源,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辟一块菜园,让幼儿参与蔬菜的种植和养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种植技巧、观察植物生长周期,并收获自己种植的蔬菜。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农业生产和食物来源。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拍照或撰写种植日记等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使幼儿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前往户外种植区、乡下田园等,让幼儿体验更加真实的种植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

(五)反思总结,鼓励幼儿个性成长

幼儿具有独特的个性喜好与习惯方式,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同时,自我反思与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和建议,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从而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口头分享,让幼儿描述种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可以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教师也可以为每个幼儿创建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进步和成长,包括幼儿的观察记录、绘画作品、照片等。通过回顾成长档案,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的变化,据此设计更具针对性及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结语

基于“全收获”理念,教师应顺应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按照激发探究意识、形成探究思维及强化探究能力的阶段性顺序开展与推进种植活动,并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从而实现种植活动的目标,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吴江爱德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植物生长
野蛮生长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碗莲生长记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48
生长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4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