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儿童自主阅读时图书选择偏好的质性研究

2024-08-08 00:00:00任丹虹
幸福家庭 2024年7期
关键词:类图书绘本图书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绘本成为儿童喜爱的读物之一。笔者通过对儿童自主阅读时对图书选择的深入观察和访谈,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儿童在自主阅读时的图书选择偏好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例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已有所了解或接触过的绘本;他们对内容情节丰富、富有吸引力的绘本更感兴趣;等等。基于以上发现,笔者提出以下两点教育建议:第一,家长应多陪伴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活动;第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定期购入适合儿童阅读的高质量绘本,以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研究过程

笔者选取了一名就读于县城公办幼儿园小班的4岁小女孩姝妍作为观察对象。姝妍的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她与母亲共同生活。她每天需在班级群中完成规定的读书打卡任务。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首先,笔者根据编制的“幼儿图书类型表”对姝妍家中现有的图书进行分类,以便后期记录姝妍阅读的图书类型。其次,笔者根据自制的“幼儿图书选择观察记录表”记录姝妍自主阅读的第一本绘本及睡前阅读的绘本名称、类型、阅读时长和行为表现。最后,笔者汇总姝妍在28次自主阅读中的图书选择偏好,并分析她在阅读时的行为表现。

2.访谈法。笔者与姝妍及她的妈妈进行访谈,并用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研究进行到一半时,笔者与姝妍进行了一次非正式访谈。这次访谈的核心聚焦于笔者观察到的姝妍的行为表现,旨在了解姝妍图书选择偏好的深层次原因。在某次与姝妍妈妈的日常交流中,她主动提及为孩子购置新图书的话题。借此契机,笔者与她的妈妈进行了非正式访谈。这次访谈的重点围绕姝妍妈妈在为孩子选购图书时所考虑的关键因素,以及她是如何了解到某系列

图书的。

(二)资料整理与分析

笔者对观察记录进行转译、编码和分析,并对非正式访谈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客观总结。

(三)研究数据

1.图书类型统计。姝妍共有89本图书,其中文学故事类42本、益智启蒙类30本、知识科普类9本、动漫类和诗歌类各4本、艺术类0本。姝妍妈妈常购买的图书类型分别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书、以人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书、与算术和英语等有关的启蒙书、识字图书或卡片、有关动物的图书。

2.图书选择偏好统计。姝妍常选择的图书类型依次是文学故事类(15次)、益智启蒙类(6次)、知识科普类(3次)、诗歌类(2次)、动漫类(2次)。

在文学故事类图书中,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书被姝妍选择9次,以人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书被选择3次,以人和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书被选择3次。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即儿童喜欢动物角色的故事书。皮亚杰认为,4~5岁儿童常常把无生命的客体看作具有生命特征的客体,这一阶段的儿童存在泛灵心理,倾向于赋予书籍中原本无生命的对象灵魂与活力,因而更加喜欢阅读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书。

在益智启蒙类图书中,迷宫游戏类图书被姝妍选择5次,算术启蒙类图书被选择1次。这是因为4~5岁儿童正处于符号认知阶段,他们的认知和表象思维正处于发展关键期,而迷宫游戏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认知,还能够锻炼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算术启蒙类图书仅被姝妍选择1次,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妈妈协助读题。每次放学回家后,姝妍妈妈忙于准备晚餐,无暇顾及姝妍的学习。算术启蒙类图书往往需要准确理解题目内容才能顺利练习,而姝妍尚无法独立读懂题目,因而较少选择算术启蒙类图书。

在知识科普类图书中,有关动物的图书被姝妍选择2次,有关生活常识的图书被选择1次。动物科普书恰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也符合4~5岁儿童更偏爱动物角色图书的特点。生活常识类科普书被姝妍选择1次是因为她特别喜欢吃糖,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吃风车糖、彩虹糖、巧克力等,姝妍妈妈连续2天带领姝妍一起阅读《蛀虫日记》,姝妍第三天主动拿起了这本书进行翻阅。

在诗歌类和动漫类图书中,儿歌类图书被姝妍选择2次,动画片类图书被选择2次。姝妍在寒假期间将幼儿园教材带回家中,其中涵盖儿歌、故事及算术启蒙等方面的内容。然而,根据笔者对姝妍的观察记录,在两次拿起教材时,她都在低声诵读其中的儿歌部分。此外,姝妍对动画片《小猪佩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先前已有的视觉与听觉体验使得她更倾向于阅读与儿歌和动画片相关的图书。

二、研究结论

(一)受到对绘本熟悉度的影响

在自主阅读时,儿童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较为熟悉的绘本进行阅读。例如,姝妍喜欢反复翻看妈妈先前讲述过或通过扫码听过的绘本。在逐步熟悉故事情节后,她尝试自主阅读,根据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低声复述绘本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索,姝妍不断发现绘本中的新颖元素,从而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记忆。随着重复次数的递增,姝妍逐渐关注文字,对图画的关注度则相对减少。

(二)对内容情节丰富的图书更感兴趣

绘本的故事情节越曲折丰富,越能深深吸引儿童的注意。《勇敢地说对不起》是姝妍经常翻阅的图书,其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她乐于反复阅读。该绘本讲述了小兔、小狗与小鸡在森林探险的旅程中,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风波。小兔不慎摔倒,将指南针摔坏了,却责怪小狗的呼唤分散了自己的专注力。小鸡则理智地指出,是小兔自己不慎摔坏了指南针,不应该责怪别人。这一纷争使得它们三个的关系紧张起来,它们在森林中迷失方向,疲惫不堪地前行,却始终没有找到出路。面对困境,小兔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鼓起勇气向小狗道歉。这一举动不仅化解了它们之间的误会,还让他们重归于好,携手寻找回家的路。每次翻阅这本绘本,姝妍都能从中发现新的图画细节。例如,有一次,她惊喜地发现指南针上裂开了一道缝隙。

(三)喜欢温柔的动物角色类型

绘本中的角色类型丰富多样,既有刚毅勇猛的老虎、狮子,又有勇敢正义的超人、蜘蛛侠,同时不乏温柔可爱的小狗、小兔、小猪、小猫等形象。4~5岁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相应的故事。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姝妍更倾向于选择描绘温柔小动物形象的绘本,喜欢那些结局美好圆满的故事。此外,姝妍热衷于翻阅迷宫类图书《动物园》,该书描绘了长颈鹿、大熊猫、大象、小羊等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

(四)受到家长对图书选择的影响

陈鹤琴主张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图书。在与姝妍妈妈交谈后,笔者得知姝妍的性格较为内向,她在家中情绪低落时常通过哭泣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被询问原因时基本保持沉默,很少透露心声。因此,姝妍妈妈特意为她选购了爱上表达系列图书,书中的情节与姝妍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相似。某日姝妍再次哭泣,她的妈妈耐心引导:“姝妍,发生什么事情了?还记得小猫咪咪是怎么做的吗?她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所以,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吗?”在妈妈的鼓励下,姝妍终于抑制住泪水,轻声地说:“妈妈,我刚刚不小心碰到头了。”经过多次类似经历后,姝妍学会了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开始重复翻阅《不要哭,清楚地说》这本图书。

(五)更多关注图书的审美价值

在儿童的阅读过程中,他们倾向于关注图书的封面设计、图画的色彩搭配、角色形象的和谐性,及故事情节的丰富程度。同时,他们会关注图书的内容及自身的情感需求。在挑选图书时,姝妍往往会先被封面所吸引。例如,笔者某次观察到姝妍选择了《机器人阿泰》这本书,而在总计28次的观察记录中,她仅有一次选择了该图书。通过进一步交流,笔者了解到姝妍当时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封面上所描绘的蛋糕和面包引起了她的兴趣。由此可见,图书的封面设计在影响儿童的图书选择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小猪布兰德的故事》时,姝妍对书中的画面和情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例如,猪妈妈皮特因家中粮食短缺而决定将6个孩子送走,只留下2只小猪时,画面转为纯白色调,小猪们坐在推车上被逐渐带离,鸡妈妈和她成群的孩子与渐行渐远的小猪背影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色彩对比鲜明的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姝妍深刻地感受到图书所传达的情感,更加理解猪妈妈的无奈之举。此外,该书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如布兰德和大哥亚历山大因通行证被迫分开、布兰德解救小黑猪潘妮等。由此可见,画面的色彩运用、角色形象的塑造及故事情节的丰富性,都是影响幼儿选择图书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建议

(一)家长需要多陪伴幼儿进行亲子共读

有学者把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阅读方法归纳为: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倡导学思结合与深入探究,提倡手抄笔记并反复背诵以加深记忆,强调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注重家长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遵循阅读时的规章制度以维持阅读秩序。这些方法对于当今的家庭阅读指导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家长陪伴儿童进行阅读,对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在观察的两周时间内,姝妍的睡前阅读行为主要依赖于扫描书上的二维码来听故事。尽管姝妍妈妈在特定情境下(如姝妍吃糖过多或情绪不佳时)会主动给孩子讲故事,但大部分亲子共读活动由姝妍发起,这主要是因为当姝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想要了解故事内容时,会向妈妈求助。同时,姝妍妈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与姝妍缺少互动,如无眼神交流。这一观察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即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引导方法和互动性存在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应尝试运用更加生动、夸张的语气,并结合图画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眼神交流和动作互动,以激发孩子对亲子共读的兴趣。此外,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变化,主动为其提供感兴趣的系列图书或组织相关的游戏活动,以丰富幼儿的认知。

(二)家长需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定期购入高质量图书

在选购图书时,部分家长往往过于注重价格和教育价值,更多地选择图书详情页中带有“名著”“必读”等标签的图书,但这些图书未必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家长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学习育儿知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例如,3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其自我意识、记忆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等开始快速发展,家长可以选择情节简单、画面色彩鲜艳的绘本作为阅读材料;4岁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提高,家长应选择情节曲折丰富,能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图书;5岁儿童则适合阅读能够锻炼“前书写”能力、训练思维及包含迷宫等元素的图书。此外,家长还可以向教师咨询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推荐书目,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为孩子挑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优质图书。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类图书绘本图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02
班里有个图书角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31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1
新媒体环境下小说类图书的创意营销研究
出版与印刷(2014年2期)2014-01-03 07: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