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主要由大肠黏膜细胞恶性增生引起,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还在节节上升。积极做好大肠癌的预防工作和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将介绍关于大肠癌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
▲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造成大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肠黏膜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往往会导致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出现异常情况。这些异常会使细胞脱离正常生长控制,开始恶性增生,因此导致大肠癌的出现。
2.饮食习惯: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大肠癌的重要发病因素。高脂肪饮食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浓度,而低膳食纤维饮食则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使肠道内有害物质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3.遗传因素:大肠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即如果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患大肠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有数据显示,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4倍。
▲ 大肠癌的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做到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红肉及加工肉类的摄入,适量增加鱼类、禽类等白肉的摄入,也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腌制、熏制食品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应尽量避免食用。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做到积极戒烟、限制饮酒,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大肠癌。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定期进行体检: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建议45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此外,如果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更应高度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
▲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的踪迹
1.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常用的大肠癌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等。虽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发现大肠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却不是大肠癌的特异性指标。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大肠癌的筛查和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手段来进行判断。
2.粪便隐血检测:粪便隐血检测作为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检测方法常具有简便、安全、无痛苦等优点,可以切实帮助大家早期发现大肠癌的存在。但也要注意,粪便隐血检测中存在着一定概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项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们肠道内部的病变情况,并可检出2毫米以上的肿瘤和癌前病变,对发现早期的癌症和癌前病变而言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做好对它的预防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都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方法。在早期发现上,粪便隐血检测和结肠镜检查就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结肠镜检查可以有效地鉴别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