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各种慢性疾病随之而来。其中,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旨在科普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疾病,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
〇 小咳嗽大问题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老年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患病人群。老人患慢性支气管炎也被简称为“老慢支”,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可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老慢支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最重要原因。从全球数据来看,慢阻肺的死亡率位居所有疾病的第三或第四位;我国有近1亿的慢阻肺患者,40岁以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每7人就有2个罹患慢阻肺。
“咳嗽”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却对身体的危害特别大,它的危害到底在哪儿?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各项功能都处于衰退阶段,肺的通气功能也在逐渐下降,老慢支会导致过多的痰液在呼吸道聚积,使患者的呼吸变得困难,甚至会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引起该病的因素包括吸烟、长期感冒、病毒入侵、酗酒、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吸入、年龄增大、免疫功能下降、过度疲劳等。老慢支的大多数患者都有吸烟史,或者身边有着不易被发现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很多患者的病程有着隐匿的加重过程。在患病初期,由于咳嗽、咯痰这些症状,患者一般会认为自己只是得了感冒;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些患者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他们也会觉得是上了年纪导致的,而不认为是由疾病引起。
老慢支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咳嗽、咯痰、喘。感冒虽是老慢支的诱因之一,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感冒大多会引起发热、咽痛、流鼻涕等症状并伴随着咳嗽。老慢支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进展十分缓慢,症状看似简单,却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体的心脏和肺造成了相应的损害;当病情急性加重时,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病程后期,逐渐会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或出现肢体水肿、乏力、食欲下降等,这时须警惕慢阻肺和肺心病的出现。
〇“老慢支”三大误区
误区一:慢性支气管炎就是反复感冒
许多老年人怕给子女添麻烦,遇到咳嗽、咯痰时,就会认为只是感冒,自己购买一些药物在家治疗,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原因很多,可能与气候、过敏、感染等有关;但感冒则是病原体引起。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后,服用感冒药是无效的,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误区二:自行服用抗生素、止咳药即可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止咳药物不利于患者排痰,对病情的缓解是没有好处的。感染严重时是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并且老年人服用的药物种类往往比较多,抗生素很可能与这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病情加重。所以,需严格遵医嘱治疗。
误区三:病情严重时才需要药物治疗
很多患者都是到了病程晚期才去医院就诊,这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了,早期的及时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控制更有好处。老慢支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疾病,干预得越晚,对病情越无计可施。很多患者在病程早期,遵从医生的要求用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到严重状态。到了疾病晚期,患者的气管、心脏、肺都已经遭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依靠药物治疗也只是螳臂当车。
〇 咳出来的“心病”
老慢支患者早期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随着病情发展,肺部受累会出现炎症,导致肺部弹性变差,使呼吸功能下降。另外,肺里的一些血管也会发生变形,导致心脏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被称为“肺心病”,它是一类严重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高达1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当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心病之后,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像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这些疾病,若在发病后通过手术及时治疗,是可以将坏死的心肌“唤醒”,回到正常状态的。但慢性支气管炎引发的心脏损害却无法逆转,即使对病程及时进行干预,也只是按下了“暂停键”。癌症这类令人惧怕的恶性疾病,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部分患者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能够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咳出来”的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结构性病变,用药治疗完全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肺心病的出现也会导致其他器官出现受损,起初只是肺部受累,进而可发展为心脏的损伤,心脏问题又会引起肝脏瘀血和外周其他器官出现问题。
〇 按下老慢支的“暂停键”——氧疗
老慢支患者可以通过氧疗,阻止病情向肺心病发展。但氧疗并不适合所有人,只有在医院通过血气分析检查后,确定有缺氧的情况存在,或者已经明确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才建议接受长期氧疗。随着科技的发展,氧疗可以在医院进行,也可以在家里进行。医院设备齐全,可以提供较稳定的氧气供给,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针对性的氧疗手段,适合血氧含量持续较低的患者。要注意的是,在家中自行氧疗的患者必须做到吸氧时远离明火,吸氧量也必须谨遵医嘱。患者不必担心吸氧会出现依赖性,但没有缺氧情况的老慢支患者不需要专门接受氧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