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生命质量必定会走下坡路,人生不过数十载,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撇开那些“身外之物”不谈,无非只有两件大事——“活得久”和“活得好”。这6个字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让生命质量降低的因素,除了年龄的自然增长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疾病正在威胁人们的健康。
▎ 影响生命质量的“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种极其常见却一直得不到人们重视的问题,它的常见表现如下:①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②上腹早饱感或餐后饱胀;③食欲缺乏、哽气;④恶心或呕吐;⑤上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⑥消化道内镜、生化检查等均未见异常。
上腹部指肚脐以上较正中的位置,烧灼感一般表现为胃痛和火辣辣的感觉;明明只吃了很少的食物,却出现饱腹感,这种感觉被称为“早饱”,“早饱”的人常会因为饱腹感而减少进食量,容易引起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哽气,表现为像有一口气顶在胃部,无法下咽;由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呕吐没有时间性,饭前饭后都可能会发生,但不会影响睡眠。这些不适感都发生在患者清醒的时间段,症状往往会持续3个月以上,患者会反复遭受“折磨”,但发作时间没有规律性,不一定每天都会出现不适症状。患者的不适反应因人而异,以上几种症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但无可厚非的是,症状出现得越多,就意味着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消化不良可分为2种,一种叫器质性消化不良,它可以通过各种医学检查发现病因,比如胃癌、溃疡、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另一种叫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往往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发现病变,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却又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虽然名字并不像其他疾病那样骇人,但绝非善类。尽管很多患者已经通过消化道内镜、生化、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但只要存在上述的6个表现,就可以判断病因应该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很高,可达24.5%,即四分之一的老年人都会被它困扰,导致健康质量一降再降。
▎ 老年人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1.胃动力不足
当食物进入胃中,胃会通过蠕动将食物研磨消化,研磨后的食物会通过幽门进入小肠,这是胃的“排空功能”,也是正常的消化过程。当人的消化出现问题时,胃的排空会变得缓慢,导致食物积压在胃中,刺激胃酸分泌,胃酸分泌过多就会引起胃部不适。
同样是吃东西,年轻人和老年人消化速度却有着天壤之别。通常情况下,年轻人的胃排空食物,基本只需要1小时;而胃动力不足的老年人,胃的排空时间会延长,可长达青年人胃部排空时间的4倍。所以,很多老年人在进食后,总觉得自己腹部有长时间的饱胀感,会出现“吃一顿管一天”的情况。随着年龄增加,人体机能的各方面都在退化,肌肉力量、神经细胞、介质的释放等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年龄的增长是导致胃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不可抗因素。
2.消化酶的分泌减少
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常的消化过程分为2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叫作机械性消化,是消化道蠕动的过程;第二种叫作化学性消化,这种消化需要消化酶、胃酸和胆汁的参与,其中消化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必须由消化酶将它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也一定要依靠消化酶将它分解为单糖;人体无法直接吸收脂肪,摄入的脂肪也需要被消化酶分解成脂肪酸,才能被小肠吸收。人体的消化酶主要是胰酶和胃蛋白酶,胰酶由胰腺的腺细胞分泌,通过胰管进入小肠,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胰酶就会大量分泌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若胰酶的分泌量减少,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消化不良症状,主要是对脂肪的消化出现困难,表现如下:①大便黏腻;②粪便带泡、油滴;③伴有恶臭。
3.胃部敏感度升高
胃部神经敏感性提高,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之一。胃的容受性因人而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来说,胃的容受性会变小。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喝下约900毫升水之后,才会感觉胃部有饱胀感;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因为胃的敏感性提高,容受性变小,喝不到500毫升水就会感觉胃部不适。所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能由于胃的敏感性提高,而出现腹胀。
4.胃酸分泌增多
与消化酶不同,胃酸的分泌并不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反而有可能因为年龄增加而出现代偿性的增高。但胃酸增高并不是一件好事,它也是老年人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除年龄之外,也有些食物对胃酸的分泌起到了“推动”作用,如粽子和汤圆这类黏性又不易消化的食物、蛋糕等含油脂较高的甜食、土豆等淀粉类食物及辛辣食品,这些食物都会刺激胃酸的分泌。已经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们,在选择食物时,一定要谨慎。
除了上述4个因素,精神状态的健康与否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息息相关。另外,急性胃肠炎史、不良生活方式、肠道菌群老化等也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最好去医院做相应检查,确认病因,若被诊断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不良反应较小,到药店就可直接购买,但药效不如处方药。若服用非处方药7天后,效果仍不明显,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复诊。
总之,消化不良的成因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还与个体的精神状态、急性胃肠炎史、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因此,在面对消化不良时,首先需要就医检查,以确认疾病类型和原因,再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通过了阅读本文,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常见问题,守护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