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与大豆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属于同季生长的粮食作物,为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可采用带状复合方式种植玉米与大豆,实现高产增产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优势,进一步从选地整地、选种处理、播种种植、密度控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六个方面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粮食进口量增长了11.7%,达到了1.6亿t,其中,进口量最多的两种粮食产品类别为大豆与玉米,分别为9 941万t、2 714万t,
其中,玉米进口量远超进口配额限制(720万t)。由此可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大豆、玉米粮食需求方面仍存在一定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可积极运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价值,实现高产增产。
1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优势
相较于传统种植技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下所示:
1.1 产量优势
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与大豆均可一年收获两次,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创造粮食收益,继而同步提高大豆与玉米的产量。
1.2 生态优势
大豆根瘤具有良好的固氮效果,可形成N2,可对土壤中的N元素形成补充,以此起到降低氮肥用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肥料对田间生态的影响,规避土地污染问题[1]。此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地表径流具有保护效果,可涵养水土。由此可见,该种植技术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
1.3 产业优势
带状复合种植有助于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在增加粮食产能的同时,可极大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并为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助力,且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保障社会稳定。
2 以高产栽培为目标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2.1 选地整地
正式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之前,应优先选择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土壤疏松、保水能够强的地块进行种植。结合种植经验来看,要求所选地块坡度尽可能低于10°,地块宽度超过4 m,若受到条件限制而存在地势偏低的现象,可开设十字沟、边沟,将其布置在地块四周,用于强化地块土壤排水能力。
种植之前注意深耕土地,采用旋耕的方式对地块地表平整处理,采用该方式优化土壤理化程度,提升透气性,为大豆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且可借助深耕而消除隐藏在地块底层土中的害虫,防控病虫害。深耕土壤过程中可根据地块实际情况适当施加石灰、有机肥料,用于调节pH,改良土壤,以此促进高产栽培目标的实现。
2.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大豆、玉米品种的选择应以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为依据,确保所选择的大豆、玉米品种能够良好成长。大豆品种选择要求所选品种具有良好的抗倒伏、耐阴、高产性能;玉米品种选择需具备抗倒伏、耐密性能。通过高质量选种确保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可充分发挥[2]。
种植品种选择完毕后,需要对种子做好种植前的处理,选择晴天对种子晾晒,以4 h为间隔进行翻动,采用该方式灭杀表皮细菌,在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的同时,消除种子休眠期。在晾晒期间若发现存在瘪粒、破损等现象的坏种,须将其剔除,确保种植所用的种子均饱满且表皮光滑。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衣拌种,在种衣剂的帮助下实现包衣处理,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期间,可选用戊挫醇、洛菌腈悬浮种衣剂等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使用规格为350 mL/100 kg;而对于玉米种子,用于包衣处理大豆种子的种衣剂可选择噻虫嗪、噻虫·咯·霜灵,一般使用量为510 mL/100 kg。
2.3 播种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则可因地制宜、适期播种,科学合理确定玉米、大豆种植时间,并综合考虑两种粮食作物的生长特性。玉米可在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完成播种;完成玉米播种作业后,于4月下旬播种大豆。此外,在播种过程中根据两者差异而精细化控制种植深度,通常情况下,大豆种植深度以3 cm为宜,玉米的适宜种植深度区间为5~8 cm。
目前,农业种植早已实现机械化,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可采用播种机设备完成两种作物的分带播种或同步播种,种植期间注意控制播种机形式速度,要求其保持匀速。同时,根据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求而合理控制两种粮食作物的位置关系,以生长特性为依据进行播种,最大化促进该种植技术优势的发挥。
2.4 密度控制
采用带状复合模式种植大豆与玉米时,应以株距、行距划分种植密度,根据土壤状况、当地气候条件明确规定种植密度。
“2+3”模式是指导3行大豆、2行玉米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在该情况下,玉米种植行距、株距应分别控制在40 cm、15 cm,此时,每亩大约种植4 000株玉米;对于大豆,根据其生长特性,可将大豆的种植行距、株距分别控制为70 cm、10 cm,每亩大约种植大豆6 000株。
若采用“2+4”模式,将4行大豆、2行玉米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为确保两种粮食作物均可良好生长,同样,需做好种植密度的控制。玉米种植行距、株距应分别控制在40 cm、15 cm,将玉米每亩种植数量控制在4 000株以上;大豆的种植行距、株距应分别控制为35 cm、10 cm,确保每亩可种植大豆至少6 000株,但在该过程中应注意,需对带型宽度严格控制,为保障最终复合种植效果,带型宽度应以27 cm为佳。
若采用“4+4”模式,大豆与玉米均种植4行,此时需将玉米的种植行距、株距分别控制在60 cm、12 cm;大豆的种植行距与种植株距分别为40 cm、12 cm。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在不同地区内的适宜模式不同,因此,采用该模式提高玉米、大豆产量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当基于因地制宜原则控制种植密度。
2.5 水肥管理
水肥田间管理应根据大豆与玉米的具体生长状态实施,当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玉米进入抽雄阶段后,需注意补充水分,确保大豆可顺利开花结荚,使玉米顺利抽雄,以此避免大豆落花落荚、玉米缺粒干瘪等出现。在灌溉过程中,可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生育期进行灌溉,通常情况下,在干播时进行初步浇灌,此外,进入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抽穗—籽粒形成阶段后均需灌溉,当玉米乳熟—大豆结荚灌浆后,根据大豆与玉米的具体状态判断是否需浇灌[3]。在灌溉的同时,以粮食作物状态及生长阶段为依据施加肥料,其中大豆应注意施加钾肥,而玉米则需重点施加磷肥与氮肥,采用差异化方式针对性施加肥料,以此则可确保带状复合种植效果,以便实现高产增产目标。
2.6 病虫害防治
为确保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生产种植过程中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大豆病害防治。常见大豆病害包括灰斑病、根腐病等,其中,根腐病最为常见,是主要防治的病害。防治根腐病,可在前期种子处理过程中,运用800倍液的甲霜灵对大豆种子拌种,并于种植后做好田间管理工作。(2)大豆虫害防治。主要虫害包括斜纹叶蛾、蚜虫,该类虫害啃食大豆嫩芽,造成病斑,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对于该类虫害可运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黑光灯诱杀、黄板诱杀等方式进行治理。(3)玉米病害防治。玉米斑病防治过程中,需做好玉米植株生长状态的检查,一旦发现斑病表现,可第一时间借助甲基硫菌灵粉剂加以处理。(4)玉米虫害防治。主要为地老虎、玉米螟等虫害,可通过适量释放赤眼蜂实现生物防治,或运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进行防治。
3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优势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与推广价值。在栽培种植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做好前期的选地与整地工作,根据高产栽培目标合理选择大豆、玉米品种,在此基础上做好播种种植工作,注意控制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密度,精细化实施水肥管理工作,并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尽可能确保大豆与玉米能够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高效生长,促进增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乔志红.冀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5):28.
[2] 张在荣,张苗,徐鲁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3):187-189.
[3] 冯咏芳,王银均,姜如存.东台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增效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及应对策略[J].农业科技通讯,2024(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