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且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有效保障我国国民的基本生活。一直以来,玉米是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品种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也在逐渐增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对其开展研究,能够给各地玉米种植主体提供参考,切实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种植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玉米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玉米栽培对区域自然环境、地理地形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随着玉米种植品种单一等原因造成了玉米病虫害的升级扩大、防治面临着复杂,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给出切实有效的方案。
1 研究的意义
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许多主食加工所必需的原料,其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结合实际,探索研究适合本区域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对当地玉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颇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热衷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众多涉及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新成果频出,只有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通过科技特派员、“土专家”“田秀才”或种植大户等行家里手,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通过领办样板、示范种植等手段有效地将新技术推广到农户手中、推广到田间地头,从而提升农户掌握有关技术的能力,让更多的农户认识和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把它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从而达到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让科技力量切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 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据统计,2023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
0.442亿 hm2。玉米的用途十分广泛,不仅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还可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食物来源中,对于稳定人民的生产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玉米产量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的玉米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种植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玉米生长对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需求。如果环境不适宜,如土壤贫瘠、水分不足或过多、温度不适等,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限制玉米产量的提高。其次,栽培方式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地栽培玉米的实践中,玉米栽培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如播种密度过大、田间管理不到位等。过大的播种密度会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养分和水资源分配不均,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而田间管理不到位,如施肥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也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1]。最后,缺乏与俱进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支持也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掌握相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才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合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与整地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温和,这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然而,即使是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的地区,也需要精心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以确保产量和品质。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第一步。在选择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水量等,以及土壤类型,如沙土、黏土、酸性或碱性土壤等[2]。了解这些信息后,可以选择那些适合本地区生长条件、产量高且抗病性好的品种。
在选择了合适的品种后,合理选择玉米地块并进行整地处理也是关键。整地的目的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土壤的肥力。整地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种植规模等因素来合理控制深度和密度。过深的整地可能导致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而过浅的整地则可能无法有效提高土壤质量。
3.2 选种与处理
选种与处理是玉米栽培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选种和处理。首先,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那些生命力强、抗逆性强、抗病能力高的品种。在选定适合的种子品种以后,再将种子按需求进行处理。温汤浸种:用盆盛装约55℃的温水,然后将选好的玉米种子投入水中,水面要超过种子20~30 cm,同时用木棍搅拌,以使种子受热均匀,浸泡8~10 h,当种子吸水膨胀后,立即捞出进行催芽。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使种子表面的一些病菌被杀死,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药剂拌种:将种子与35 g/L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4%精甲·咯菌腈种子悬浮种衣剂或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拌种,可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玉丝黑穗病等。与5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或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拌种,可防治地老虎、蛴螬、草地贪夜蛾、蓟马、蚜虫等。通过这些种子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发芽率、使玉米幼苗生长迅速、健壮,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3]。
3.3 播种
玉米的栽培需要严格按照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生产流程,不能盲目地追求高产。在玉米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细致的耕整,这有利于提高播种的质量。同时,在玉米播种时,还需要根据本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种植密度设计,播种密度应该结合土壤肥沃程度、玉米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播种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施肥。如果土壤中肥力不足,就需要施加一定比例的农家肥;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则可以适当施加一些化肥。同时,为了保证肥料的充分吸收和利用,还需要合理控制施肥量。
3.4 田间管理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田间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对玉米幼苗的管理和对玉米生长环境的管理。在玉米幼苗期,应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当玉米苗达到2叶1心期便可开始间苗,间苗原则为:去弱留强、间密存稀、留匀留壮。一般可保留大小一致、植株均匀、茎基扁粗的壮苗,若出现缺穴、断垄的现象,可带土移栽幼苗,或在相邻穴保留2株幼苗,以维持幼苗的密度。第1次间苗时,不能直接将多余的幼苗全部剔除,需适当保留一部分,等幼苗稍微长大一点后按照合适的距离来决定剔除、保留哪些苗。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做好除草工作。如果杂草数量较多,要及时人工除草,如果杂草数量较少,可以直接使用除草剂进行处理。而对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应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此外,还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在玉米幼苗期时,应保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土壤过于干旱,可以在其表面喷洒少量水,而在玉米生长后期时,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4]。在施肥方面,可以结合土壤的肥力状况、玉米的需肥特点以及种植密度等因素来确定,坚持“有机无机结合,平衡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苗肥,中攻穗肥,后补粒肥”的施肥原则。过量施肥可能会导致浪费,并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施肥不足则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通常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肥料与种子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在施肥结束后,应当及时对田间进行灌溉工作。
4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预测预报
早发现、早预警。一是增设草地贪夜蛾、黏虫等病虫测报网点,加密性诱等监测设备;二是适时开展田间病虫情调查,全面掌握病虫情发生动态。
4.2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如我国生产上主推的“郑单958”“先玉335”“登海605”等都是高抗玉米白粉病的品种,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病虫发生情况,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为3 200~3 500株/667 m2为宜,同时,要保证玉米植株之间有适当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生长健壮,增强玉米抗病性。
4.3 物理防治
一是推广人工除草,减少除草剂使用;二是推广应用诱虫板,诱杀害虫成虫,减少虫害;三是推广应用沾鼠板、鼠铗等技术防治鼠害,减少鼠药投放。
4.4 化学防治
4.4.1 蚜虫
对玉米蚜虫,可于玉米拔节初期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
4.4.2 黏虫
用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4.3 玉米螟
用90%晶体敌百虫500~8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4.4.4 玉米茎基腐病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4.4.5 玉米粗缩病
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
防治。
4.4.6 玉米螟虫
用2.5%功夫乳油1 500~2 000倍液加福美双或氧化乐果防治。
4.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生物物质,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调节植物生长,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是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它不会产生抗药性,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
4.5.1 保护利用天敌
利用天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及人畜的危害。天敌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瓢虫、草蛉、寄生蝇、捕食螨等都是玉米的重要天敌。
4.5.2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对害虫有较强的选择性和灭杀作用,使用范围广,效果好,有微生物制剂和植物源制剂。如苦参碱、印楝素、苏云金杆菌等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作物上应用时不会产生抗药性。在玉米上应用可有效地防治蓟马和红蜘蛛等害虫。
4.5.3 使用性诱剂
推广应用昆虫信息素(性诱剂)诱杀害虫成虫,减少害虫害源。如根据玉米蚜虫、黏虫的成虫具有群居生活和趋绿色的习性,利用它们的这一特点,用性诱剂诱杀玉米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5 技术展望
5.1 智能化农机装备
智能化农机装备是未来玉米栽培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农机装备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化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等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智能化农机装备还能实现精准施药和施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5.2 应用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未来玉米栽培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基因转移技术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玉米抗逆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改良。同时,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为玉米栽培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农业生产资料。
5.3 水肥一体化管理
水肥一体化管理是未来玉米栽培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可以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减少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5.4 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
玉米栽培及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玉米田间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为精准决策和精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农业信息化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6 结语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必须对玉米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加大力度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玉米的茁壮生长。各区域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目前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试验、改良等方式制定出适宜本地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李红军,李爱新.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J].探索科学,2021(4):275-276.
[2] 斯那永初.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21(12):130-132.
[3] 杨小康,王瑞华.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222-224.
[4] 汤华军.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究[J].农业科学,2022,4(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