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寒地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4-08-08 00:00庄秀兰
新农民 2024年19期

摘要:黑龙江地处我国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当地以寒地水稻种植为主。为实现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的目标,除了要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之外,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因此,本文从培育壮秧、选地作床、播种方法、秧苗移栽、水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寒地水稻栽培技术,随后论述了寒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期望能够为寒地水稻增产增收助力。

关键词:水稻;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我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不但对农户的收益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黑龙江作为粮食主产区,以寒地水稻种植为主,为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应了解并掌握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科学应用。同时,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减轻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

1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1.1 培育壮秧

1.1.1 优选良种

在黑龙江地区开展寒地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水稻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不但关系到壮秧的培育效果,而且还会对后期的产量有所影响。因此,要对选种予以高度重视,以优良品种作为首选。要保证所选的稻种纯净度达标,即不低于98%,并且还要有良好的发芽率,最低不得低于90%。可结合种植地的气候、土壤肥力和墒情,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在指定的经销场所购买通过国家或是省级审核的稻种,这是确保稻种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1.1.2 种子处理

当水稻品种选好之后,要在正式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包括包衣、浸种、催芽等环节。(1)目前,寒地水稻种植基本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因此,可在秋季对稻种进行机械包衣,这样能够使包衣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经过包衣处理后的稻种要先烘干,然后装袋保存,若是条件允许,则可存入暖库内。稻种包衣要选择效果好的种衣剂,其中,应含有甲霜·种菌唑、戊唑醇等成分,要控制好种衣剂的用量,以免过量使用对稻种发芽造成不利影响。由于稻种包衣后不能被阳光照射,所以,要在包衣前对稻种进行摊铺晒种,以2~3 d为宜[1]。(2)浸种是较为简单实用的消毒方法,浸种前可以先用淡盐水对稻种进行浮选,将漂浮在盐水表面饱满度不足的种子全部剔除,剩余的稻种从盐水中捞出后放到清水中将表面残留的盐水洗净,然后放入含有咪鲜胺、吡虫啉、多菌灵等药剂的混合溶液内浸泡,以3 d左右为宜。(3)浸泡好的稻种要及时催芽,催芽前要对稻种仔细清洗,确保表面无药剂残留,将稻种放入温度适宜的水中,以此来达到提升稻种温度的目的,当稻种的温度达到25℃以上,便可统一装入编织袋内,置于温度不低于25℃的室内。正常情况下,约40 h,大部分稻种便会出芽,当芽长达到0.8 mm左右时,将种子从袋内取出,铺在坚硬、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晾晒,晒好后要覆盖保湿。

1.2 选地作床

1.2.1 苗床地的选择

在寒地水稻壮秧培育中,要选择适宜的地块作为苗床,所选地块的附近应当有充足的水源,地势越平坦越好,以向阳背风处为最佳。正常情况下,每1 hm2要准备不少于200 m2的苗床,并在苗床地选好后配制床土。

1.2.2 苗床土的配制

苗床土的好坏与寒地水稻壮秧的培育效果密切相关,所以,要确保苗床土的配制质量。(1)在具体配制时,可将无除草剂残留、富含大量有机质、pH在5.5~6.5的微酸性土壤作为首选,由此,能够促进育苗成功率的提升。选好的苗床土不能直接使用,要进行过筛处理,筛好的苗床土堆放到指定的位置处备f02c4983ff9ecdee4e5c4824b8692fbde30bb8154934f2543372afa5fccd3086用。以面积为360 m2的大棚为例,可以摆放的苗床盘大约在2 000盘,每一盘能够装土2.5 kg,单个大棚所需的苗盘土约为5 000 kg。(2)配制苗床土时,需要使用袋装的壮秧剂,每袋能够拌制苗床土750 kg左右。先用壮秧剂试配50 kg的苗床土,测定pH,当pH在4.5~5.5时,便可装盘使用,若是测得的pH超过5.5,则应采取加酸的方法重新测试,调酸剂可以选用浓硫酸,效果好且用量较少。使用前按照要求进行稀释,然后拌入土中,最终便可配制出含有壮秧剂、pH在4.5~5.5的苗床土。苗床土配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事项:加酸调整时,要对加酸前、加酸后的酸碱度准确测定;向苗盘土内拌壮秧剂前,要将浓硫酸与壮秧剂提前拌好,并以覆盖薄膜的方式进行闷料;要对壮秧剂的用量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增减。

1.2.3 适时作床

秋季是最适宜寒地水稻作床的时间段,在该季节作床时,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通过深翻能够进一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1.3 播种方法

在寒地水稻播种前,要做好摆盘和浇水等准备工作,然后密切关注本地的天气情况,当温度达到可以满足秧苗生长发育的需要时,采用农用机械播种水稻。播种操作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中途不宜停歇,以确保播种连续进行,这样能够使播种质量得到提升。当因故必须中断播种时,在恢复前,要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避免出现漏播的现象。播种时要控制好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若是播种过深,则会对幼苗破土造成不利影响,过浅会影响种子的成活率,不利于壮秧的培育。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并采取覆盖地膜的方式保温,避免温度不够影响种子发育。

1.4 秧苗移栽

水稻秧苗移栽的过程中,为提高作业效率,可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操作时,要控制好秧苗的插入深度,以入土2.0 cm左右为宜,由此能够为秧苗顺利返青和有效分蘖创造条件;秧苗的移栽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可按地力的实际情况确定密植或是稀植,当地力较差时应以密植为主,若是地力好,则可稀植;秧苗移栽时,要确保顺序正确,以大田下方作为起始点向上方插秧,一块地插好后,要及时查缺补漏,这样才能确保苗全。

1.5 肥水管理

1.5.1 施肥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首选,采取测土配方技术,确定化肥的用量。水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肥料的需求情况有所差别。因此,应按阶段施肥。如分蘖期以氮肥为主,辅以磷、钾肥,可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水稻返青后,施用量为肥料总量的80%,第二次可按秧苗的长势确定时间,将剩余的20%全部施入[2];水稻进入抽穗期后,可施用氮肥和钾肥,施肥期间如果植株的叶片有萎蔫的迹象要及时灌水,给水稻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根系发育,待叶片正常后再继续施肥。

1.5.2 灌溉

黑龙江地区水资源不丰富,因此,在寒地水稻灌溉时,应当采取节水措施。插秧后,将大田内的水层深度控制在植株高度的2/3左右,秧苗进入返青期后,要将田间水深控制在3.0 cm以内,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分蘖;当秧苗长出10叶后,可采取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以此来促进根系发育。

2 寒地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病害防治

2.1.1 稻瘟病

黑龙江地区寒地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稻瘟病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对水稻品质和产量影响较为严重的病害,它以水稻植株的茎叶作为主要的危害对象,该病害一旦大规模发生,会造成水稻减产,减产的幅度在15%左右,如果发生的是稻瘟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穗颈瘟,则有可能导致受害的稻田出现绝收的情况,会使农户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对稻瘟病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具体措施如下:

(1)在寒地水稻种植前,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这样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率,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同时,水稻育苗过程中要对床土全面消毒,将潜藏在土壤内的致病菌消灭。(2)加强肥水管理,以此来促进水稻植株的长势,增强抗病性。施用化肥时要保证均衡,避免某种肥料施用过量,应增加硅肥的施用,这样能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3)做好田间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染病的植株及时拔除,并带出大田烧毁,防止病毒传播。稻瘟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可以选用咪鲜胺,以喷施的方式给药,要控制好浓度和用量,以免产生药害。

2.1.2 立枯病

通过对黑龙江地区寒地水稻种植区调查后发现,育秧阶段是当地立枯病的高发期,该病害是由真菌引起,如果种植区域内出现连续的低温天气,或是所选的地块土壤为偏碱性,则会导致立枯病的发生概率增大。感染立枯病的水稻植株会表现出长势变弱、茎秆变脆、茎部腐烂等情况,若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植株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枯萎死亡,病情严重时,水稻会大面积死亡,产量随之减少。因此,做好立枯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1)在水稻品种的选择方面以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作为首选,从根本上降低立枯病的发生概率。按照相关的栽培标准对水稻进行催芽,播种时要确保温度稳定在8℃以上,根据所选地块内的土壤条件,对种植密度合理确定,避免密植增大立枯病的发生几率。(2)加大苗床管理力度,尤其是要做好低温冷害的防范工作,应确保大棚温度,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大棚内的空气流动。(3)在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加强水肥管理,并控制好温湿度,培育壮秧;在水稻幼苗期选用立枯灵,以喷施的方式给药,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立枯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的秧苗可以用立枯清治疗,用量控制在1.0~1.5 g/m2,兑水后喷施到苗床上。

2.1.3 稻曲病

该病害由稻绿核菌所致,病原菌通常会潜藏于土壤内越冬,成功越冬的菌核会在翌年萌发出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通过空气的流动传播,散落于水稻植株上,当水稻进入破口期时,孢子便会对幼穗进行侵害,进而引起谷粒发病。稻曲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控制不当很容易大面积发生,所以要加强对该病害的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将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作为首选,并对选好的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同时,要做好大田巡视,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清除,在对抽穗期的病株清除时,要防止菌粉散落,可以将病株装入袋内,带出大田后烧毁或是深埋。采取深翻的方法处理地块,将潜藏在土壤表层的致病菌翻入深部土层中,并施用相应的药剂消灭病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侵染源。(2)寒地水稻生长发育期间,要加强栽培管理,对现有的田间管理模式优化调整,以降低稻曲病的发生概率。选择适宜的时间段播种和移栽水稻,从而使水稻抽穗期避开高温和多雨等天气;测定田间土壤中所含的养分,按水稻植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合理施肥,保证氮、磷、钾肥平衡施用,避免氮肥过量;抽穗期采用间歇灌溉的方法,适度晒田,以免植株根系长期受到水体浸泡导致抗病能力降低,增大病害发生的可能性。(3)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以增强种子的抗病性;破口期前1周左右是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可以选用浓度为40%的咪鲜胺铜盐·氟环唑,用量为20 g/667 m2,或是浓度为40%的菌核净,用量为100 g/667 m2,兑水后以喷雾的方式给药,每隔5~7 d用药1次,通常2~3次可达到预期中的防治效果[3]。

2.2 虫害防治

2.2.1 负泥虫

该害虫以水稻的叶片作为食物,当叶片受害后,植株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长势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均匀抽穗,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因此,要做好负泥虫的防治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每隔1周左右,用扫帚将植株上的幼虫扫落,由此能够使负泥虫对水稻植株的影响进一步降低。(2)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浓度为90%的晶体敌百虫,用量为100~150 g/667 m2,或是选用浓度为2.5%的功夫乳油,用量为20~30 mL/667 m2,兑水后以喷雾的方式给药。

2.2.2 二化螟

在寒地水稻种植区内,二化螟的发生率持续升高,对水稻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大。为此,要对二化螟的防治予以重视。具体措施如下:(1)二化螟会在水稻叶片的尖端产卵,对此可以采取人工摘除的方法消灭虫卵,以此来降低虫口基数。(2)幼虫期是二化螟防治的最佳阶段,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有浓度为25%的杀虫双水剂,用量为200 mL/667 m2;浓度为20%的三唑磷乳油,用量为120~150 mL/667 m2;浓度为5%的氟虫腈悬浮剂,用量为30~50 mL/667 m2;浓度为90%的杀虫单可湿性粉剂,用量为30 g/667 m2;浓度为50%的杀螟松乳油,用量为100 mL/667 m2,上述药剂兑适量的水后,以喷雾的方式给药。

2.2.3 潜叶蝇

寒地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受潜叶蝇的危害比较严重,该虫害一旦大规模发生,会使受害地块减产达到30%左右,危害性非常大。因此,要加强对该虫害的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水稻灌溉时,不得采用深水漫灌的方式,要控制好灌水的深度,以浅水为宜,这样能减少落卵量。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和周边的杂草,这样可减少虫源。(2)秧苗移栽前3 d,选用浓度为70%的吡虫啉,兑水后均匀喷施到苗床上,由此能对潜叶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寒地水稻产区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每个环节,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和实施要点,并加以合理应用。同时,针对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病虫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这样才能将病虫害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方可为水稻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晓红,徐令旗,胡月,等.不同栽培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穗部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20(4):53-55.

[2] 程雪.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湖北农机化,2020(5):74.

[3] 王文军.水稻旱直播除草与病虫害防治技术集成[J].农业与技术,2020,40(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