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尝不想有更好的成绩?

2024-08-08 00:00:00滕祥辉
父母必读 2024年8期

案例分析

“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被微风觉察到了。我徘徊在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禁叹息我那游丝一样的成绩,我确乎还是不够努力。我何尝不想有满分的成绩呢?我的双手渐渐空虚了,但我的成绩却渐渐地挪移了。唉!或许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吧!”—小雨

在一次“我手写我心”的词句段练写时,我读到小雨写的句子,为之一惊。在我的眼里,他一直是个非常自律且有上进心的孩子,名列前茅,学习习惯很棒,从没让老师担心过,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竟然读出了他对自己学习的担忧。

家校沟通

当天,我就拨通了小雨妈妈的电话,约好周末聊一聊。这一天,我如约到了孩子家中。一进家门,简洁明亮的装修风格以及井然有序的物品收纳,让我眼前一亮,可见小雨妈妈也是一位有条理、有规划的家长。

● 原来,孩子因为期末成绩而闷闷不乐

就座后,我就跟妈妈提起孩子写的句段。妈妈听后,也是有些吃惊,但很快平复了心情,跟我讲起她最近对孩子的观察,感觉孩子应该是还没从上学期期末的成绩中走出来。原来,整整一个寒假,孩子都因为期末成绩的问题而闷闷不乐。他始终无法相信这个结果,妈妈也不知如何劝他。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小雨从六年级开始,就主动提出不再参加任何兴趣班,每周末除了写家庭作业外,还主动要求各做一套语、数、英三科的卷子。因为他知道六年级的期末成绩对自己有多重要,这将决定自己能否如愿进入心仪已久的中学。可是,期末成绩单出来的那一刻,孩子傻眼了,难以相信这是自己努力了半年的结果。那一天,孩子哭了整整一个下午。

● 成败乃兵家常事,别因为一次考试就否定了孩子的努力

听了妈妈的讲述,我赶紧安慰道:“我也不敢相信这次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多么自律、有上进心的孩子啊!但是,一次成绩怎能看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呢?咱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引导他思考这个问题,理解‘成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能决定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即使是心仪的中学没去成,也不能决定他以后的发展啊。另外,期末卷子上的题多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也就是说除了考查孩子这一学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外,还会考查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需要融会贯通。而且,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除了考试内容,临场发挥水平、日常练题习惯、思维拓展能力等,也都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平时不能只做卷子,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多在各种生活体验中学会思考,对考试成绩提升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我还告诉妈妈,如果孩子提到成绩仍是难受、沮丧,要允许他哭、表达、发泄,咱们就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就好。孩子将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接纳结果,才能真正地从不理想的成绩中走出来,继续向前。

家校携手,帮孩子走出成绩的旋涡

像小雨这样非常看重成绩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样的孩子往往很懂事,学习习惯很好,也有较强的自觉性与自我管理能力,但也存在明显的要强心理。一旦没考好,抗挫力偏弱的孩子就很难接受自己的付出与结果失衡的现象,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甚至心理问题。因此,家校携手及时帮助孩子破解成绩失衡现象,走出成绩的旋涡,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种建议可供参考:

给孩子倾诉空间,多肯定努力而非结果

当孩子自己非常看重成绩,却没考好时,要让孩子有一个能安全表达情绪的空间,家长只要安静地倾听孩子自己对考试情况的描述和自己的感受就好,不轻易打断或立即提出批评、建议,而是要尽量共情孩子,不断点头,或者通过肢体语言安抚孩子,比如拉着他的手,或者抱一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在被无条件地接纳。

之后,家长可以多肯定孩子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告诉他努力本身就是值得骄傲的,即使一次考试成绩不如预期,也不代表他的努力就没有意义,引导孩子建立“努力比结果更重要”的正确观念。

共同探讨没考好的原因,关注影响成绩的多重因素

在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再和孩子一起探讨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比如复习策略、时间管理、考前紧张或者答题技巧等,尤其是语文考试,可以问问孩子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他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在之前的阅读中见过相关内容,又是怎么进行整体思考的,等等,重在引导孩子意识到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原来如此复杂。

除了知识掌握外,考试心理也经常是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过度看重成绩可能会导致考前甚至考试中的紧张、焦虑,反而会影响成绩,引导孩子今后能用更轻松的心态去考试,在考试心理战上先赢一波。

鼓励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 制订学习计划

在适当的时机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尝试制订一份实际可行的短期和长期计划。这些计划的目标不局限于成绩,也可以是学习习惯的改善、综合能力的提升、阅读量的增加等,让孩子懂得,小步调的进步同样重要。

● 定期与孩子讨论学习进展

家长要定期与孩子讨论学习进展,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同时根据他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策略,这样孩子会更有动力去执行并从中获得真正的学习成就感。当然,我们也可以询问或观察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并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

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态度,学会从失败中站起来

遇事不消极,学会正视自己的失败,把每一次失败当成自我锻炼和提升的机会,越挫越勇,正是家长可以通过一次次考试来向孩子传递的重要的人生态度。

家长可以分享自己或他人遇到挫折后如何克服困难的故事,让孩子知道遇到失败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乐观的心态,跌倒了要尽快站起来,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