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管理员”履职记

2024-08-08 00:00:00庄瑞鹂陈红燕
父母必读 2024年8期

孩子们阅读了绘本《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后,了解到故事中的凯迪是一台拖拉机,在公路局工作,它的职业是铲雪员,因此孩子们对工作和职业的话题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还一起讨论起了爸爸妈妈的工作。其中一位小朋友说:“我的爸爸是图书馆管理员。”大家对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

随着孩子们对管理员的兴趣日趋浓烈,讨论也越来越深入,也开始共同探讨班级中需要管理员的地方,并对担任管理员这一职务跃跃欲试,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开展了关于“管理”的大调查。

管理员该干什么呢?—同伴间相互出点子,责任意识外化为责任行为

对于要设什么样的管理员,管理员该干什么,自愿报名上岗的孩子们有点蒙。最后,小伙伴们开始互相出主意,并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想法:

吃饭管理员—穿上厨师帽,戴上口罩,为每位小朋友分发午餐,他们能记住每个小朋友饭量的大小,让浪费粮食的现象大大减少;

头发管理员—从只会扎马尾到会编各种各样的辫子,是美发高手;

垃圾管理员—把垃圾分类知识研究得明明白白,垃圾绝不乱扔。

……

有了具体工作目标的小管理员们苦练本领,各司其职。他们把承担小小管理员的责任感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件事情中,尽心尽职地为小伙伴们服务,责任意识已经外化为责任行为。

轮岗制诞生—同伴间的榜样作用,责任感在集体交往中同化

随着管理员对自己的岗wgFqzY8K8CztDoMCe7/IIboF4jG6KomkRlf5kqBMIn0=位日趋熟悉,孩子们对管理员们也越发崇拜,想当管理员的孩子越来越多,可岗位只有那几个,怎么办呢?

于是轮岗制诞生了,孩子们决定轮流当管理员。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担任不同的管理员,细心的孩子们还做了轮岗记录表,在榜样的作用下以及集体监督中,每个孩子的自我价值都得到了认同,而且责任心培养也变得更加有效。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从日常生活小事着手,让孩子们在讨论中逐步感知、理解“责任”到底是什么,进而引导孩子们做出更多承担责任的行为。

案例一中,老师通过对孩子们收拾玩具状态的观察引导孩子们想出玩具柜管理员的角色,接着再组织孩子们讨论这个角色的具体任务,并在过程中通过积分制强化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案例二则围绕管理员的职业体验,帮助孩子了解每类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并引导孩子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当好一名管理员,在为他人服务中理解责任的内涵。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多参与家庭生活,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逐步地把责任意识培养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就能有的放矢地培养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格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