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时分,暗夜行者与黑夜精灵的相遇

2024-08-08 00:00:00灯笼鱼
父母必读 2024年8期

夏日炎炎,夜幕降临,

没有了白天的燥热,正是散步的好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走进公园,

当一次暗夜行者,与大自然的黑夜精灵来一次偶遇。

夜探活动是难得的了解自然的时刻。很多孩子想找到某个昆虫,看它的模样、看它如何飞、吃什么东西、有哪些奇特之处。在热爱和兴趣的驱动下,孩子们能在夜探中学习更多的自然知识。

只要我们走出家门,进入大自然中,也可以拥有同样的经历和体验。

走出家门,与自然拥抱

整体来说,只要是植物丰富、人迹较少的地方就能发现生物,尤其是水边、花朵和叶子上的虫子更多。蚂蚁、蜘蛛、蝉、锹甲、瓢虫等,只要仔细寻找,都有机会与它们相遇。

遇到这些生物时,兴奋之余要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对于不认识、不了解的生物不要进行肢体接触,可以远观或者用工具将其装在观察盒里,隔着容器进行观察。看一看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特征,观察它们正在做的事情(动物行为),拍下清晰的照片,录制视频,速写写生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记录。

当孩子回到家,我们还能引导他对这次的夜探活动进行整理。比如整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查找生物的名字和习性;查看与生物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和纪录片等,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文字或绘画记录整个夜探的过程和收获。

野外的生物能带回家吗?

很多孩子喜欢各种各样的虫子,想带回家养一养,增加亲近虫子的机会。我非常理解孩子的想法,也知道饲养对于发展孩子的同理心、照顾能力和学习能力很有帮助。

但是,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把虫子带回家。一是虫子生活于大自然中,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如果被抓走了,当地的虫子数量会减少,生态平衡可能会被打破,这种有损自然的事不可做。二是有的孩子并无饲养经验,仅仅是一时兴起,或者有的虫子饲养难度较高,带回家后,往往没有几天,虫子便会一命呜呼,如此轻视生命的行为也不可取。

综上,大家在夜探中观察5~10分钟后,就要把虫子放回原来的地方或是类似环境中,让它自由地离去。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和孩子去公园溜达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发现,孩子很是苦恼,又觉得浪费了时间,那这次活动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个角度来看,首先是如何在夜探活动中有所发现,其次是关于夜探的意义探讨。

如何能拥有一次收获满满的夜探活动?

在夜探前,孩子和家长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通过在网络和书籍中了解当地有哪些动植物,最近容易看到的虫子种类,树林里、草地里、池塘边有什么虫子等,先储存一些别人的经验,然后再去夜探,就能极大地提高夜探的收获率。这种准备与计划的能力培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与必须的。

另外,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孩子能从这次“零收获”的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夜探做好准备,那么,下次的收获可能就会更多。比如回到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地点选择合不合适、有没有运用好听觉和视觉发现虫子、有没有敏捷地抓住虫子等。

亲近自然的时刻是多么难得呀!

一般来讲,当我们做了准备与计划后,很大程度上都不会一无所获。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我们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孩子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吧。

平常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孩子可能很少待在自然环境中,或者很少在夜晚里走进自然,就会缺少对自然、对夜晚的了解与感受。这时候我们放下生活、工作、学业,拥有了一段放松的时间,孩子通过摸摸植物、找找动物,尽情地玩耍,充分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

最后我再啰嗦一句,只要是户外活动,就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而在夜晚活动,由于视线受阻,家长和孩子更需要保护好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