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基复合包装是以纸材为基本结构材料,与铝箔、塑料等其他材料经过复合工艺构成的包装,此类包装具有良好的阻水、阻氧、避光属性,被广泛使用于食品饮品行业。也正因如此,此类包装的生命周期往往十分短暂,用完即弃,产生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和负面环境影响。
使用后的纸基包装属于纸类可回收物。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消耗纸基复合包装物超过400万吨,如能将包装中的核心材料加以回收,将产生巨大的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然而,目前纸基复合包装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回收率都较为有限,远低于PET瓶等包装。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实现高效回收,是一个值得各方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难点:回收市场自发动力不足
据德国国际合作机构(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 GIZ)环境与循环经济团队技术顾问梁晨阳介绍,纸基复合包装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回收渠道尚不通畅,因而存在回收成本高、再生利用利润低等制约性困难,难以形成高效率、高价值的商业回收体系。
就回收技术而言,纸基复合包装其实已经发展出多种回收技术,包括水力再生浆技术、铝塑分离技术、塑木技术、彩乐板技术等。其中,水力再生浆技术和铝塑分离技术材料可将废弃纸基复合包装进行材料分离,使其被还原为纸浆、塑料粒子和铝粉,作为原材料供应给其他行业。平均每吨包装可以回收大约750公斤的纸、200公斤的塑料,以及50公斤的铝粉。塑木技术和彩乐板技术则可将包装直接整体粉碎处理,制作出多种中间形态的建筑和工业制造材料,或室内家具、室外园艺设施、工业托盘等塑木产品。2021年上海第十届花博会上投放的“上海最长观花长椅”,就是通过此类技术将500余万个废弃牛奶盒再造而成。
然而,尽管回收技术已较为成熟,纸基复合包装回收仍面临较大发展难题。在成本方面,首先,相比PET瓶、瓦楞纸板等单一材质包装,纸基复合包装需要更高的技术成本,不同品牌和类型的纸基复合包装在材料组成和结构上标准不一,也会导致设备成本的增加。其次,纸基复合包装多用于保存奶制品、果汁,废弃后容易残留含有糖分、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液体,如不对其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沥干,就可能在回收过程中造成污染,影响再生产品质量。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既缺乏对纸基复合包装的回收意识与分类知识,也缺乏特定的回收渠道,以致此类包装废弃点位量多而分散,而从分散到集中的回收和运输过程会进一步降低回收效率、加剧回收成本。
在收益方面,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通常包含多层参与者,包括废弃物回收企业、回收材料处理加工企业和终端再生产品的收购企业。其中,回收企业通常会根据回收物的市场收益多少而决定是否进行单独细分。如果缺乏来自后端加工企业和收购企业的需求,回收企业就很可能将纸基复合包装当作价值极低的普通杂纸处理,甚至放弃回收。“在这种对接不足的情况下,回收企业找不到好的售卖渠道,有技术的加工企业也收不到足够的生产原料。考虑到成本压力,加工企业也不敢贸然扩充产能。”梁晨阳表示。
综上所述,纸基复合包装自身是一种低值回收物,需要通过“走量”提升商业价值,而其回收链路又未完全打通,回收体系不完善,致使包装再生利用的后端应用收益无法全面覆盖前端回收再利用所产生的成本,仅靠回收市场自行运作,将难以快速驱动纸基复合包装回收的规模化发展。
应对: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是指将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其明确生产者在产品回收方面的主导性,同时也强调消费者、回收者、政府等不同角色在整个产品生命链中的责任分担。
国际经验中,在政策层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解决纸基复合包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最早应用这一制度的德国,目前已实现近50%的纸基复合包装循环再生率。
近年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6年,我国结合自身国情,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并把包括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在内的四类产品纳入首批推行范围。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共同印发《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共同推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同时,提出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资源化利用率要力争到2025年达到40%的目标。
具体而言,该方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延伸责任。其一是开展生态设计,从生产源头实现纸基复合包装的轻量化、易分离、易回收。其二是加强信息公开,特别是向包装回收、资源化利用主体公开包装结构、原材料组成、包装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等信息。其三是规范回收利用,鼓励纸基复合包装生产企业与饮料灌装企业、销售商和回收企业共同组建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联盟,通过灌装企业销售渠道、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回收企业自建网络等途径,回收废弃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同时鼓励纸基复合包装生产企业根据回收量和利用水平,对回收链条薄弱环节给予技术、资金支持。其四是发布履责报告,特别是年销售量10亿包以上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企业每年向社会发布生产者延伸责任履行情况报告。
为响应政府号召,国内主要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企业联合相关行业组织、科研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以行业自律模式共同履行生态设计、信息公开、回收利用等资源环境责任,提高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资源化利用率。利乐、康美包、纷美、碧海、乐美等国内主要的包装生产企业,伊利、蒙牛等大型灌装企业,以及十余家产业链再生利用企业陆续加入由该专委会搭建的供应链网络,并展开了一系列具有联动性的可持续发展合作。
行动:亟待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
提升纸基复合包装的回收利用率,一要提高“可回收性”,二要提高“可回收意识”,前者的关键在于企业,后者的关键在于社会。
在提高“可回收性”方面,包装生产企业与罐装企业一方面会从包装设计的角度入手,投资研发可回收性更高或完全由植物基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包装,从而提高包装对回收商的经济价值。“当前一些包装生产企业已经可以把包装中纸的含量从原来的70%~75%提高到将近90%,同时尽可能减少铝箔等材料的使用等,让包材尽量趋于单一化。” 梁晨阳表示。
例如,伊利旗下品牌金典使用了康美包开发的“0铝箔无菌纸基复合包装”,这种包装使用了全新的阻隔层替代铝箔,其包材复合结构采用的原材料种类减少意味着回收分离步骤减少、回收效率提升。蒙牛旗下品牌特仑苏推出的沙漠有机奶采用利乐开发的“如木环保包材”和植物基新型材料瓶盖,其中纸基包材瓶身不含漂白涂布层,包装重量较普通包材轻约3%,碳足迹较同类包装相比减少8%。
另一方面,包装企业还会利用自己在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研发出纸基复合包装所需要的材料再生处理技术和相关设备,再以投资方式帮助包装回收企业进行升级。
例如,近年来,利乐中国就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支持了一批专业从事饮料纸基包装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形成了此类包装的初步回收网络。2023年,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示范项目在厦门正式投产,在该项目中,利乐中国就以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方式,与再生利用企业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行业内第一条全自动纸基饮料包装分拣线。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一个11家分布全国各地的再生企业网络,总共具备35万吨的废弃饮料纸基包装再生处理产能。
相比企业可以直接发力的产品优化与技术推广,提高大量公众对纸基复合包装的“可回收意识”,相对难度更大。根据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环境与循环经济团队的调研,很多公众并不知道奶盒等包装可回收。或者一些公众知道了这件事,也会因为奶盒清洗、剪口、压平、晾干这一系列预处理过程很麻烦而没有参与动力。
在这方面,许多企业会和地方政府、社区、学校等进行合作,开展消费者教育活动。例如,光明乳业将每月“逢五”的日子定为“牛奶纸盒回收日”,以上海为原点,在全国开展不限品牌的牛奶纸盒回收行动。为激励公众参与,该行动还陆续增加了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和可再生纤维环保T恤等兑换礼品。维他奶于2022年起在其包装上率先使用由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发布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标识,引导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维他奶长期支持深圳市举办的“深圳市校园奶盒资源回收行动”,为当地学校提供包装回收专用袋,同时为回收积极的学校、班级和个人提供奖品、积分兑换等。
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发布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履责报告2022》显示,目前,专委会履责企业的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资源化利用率为36.8%。这一数字证明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有效性,以及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再利用的潜力。但考虑到这些履责企业多为体量较大、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领先的企业,还有许多市场参与者尚未加入其中,中国实际的纸基复合包装回收率与国家指定的40%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未来,期待政府进一步制定相关法规标准,从治理层面明确纸基复合包装的生产、使用、回收和处置过程中的环保要求,保障废弃包装进入回收渠道而非焚烧或填埋。同时,期待有更多企业,特别是针对消费者有更大话语权的饮料、奶制品生产企业加入到生态中,与政府、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推动纸基复合包装回收网络的建设,探索更多创新回收模式,组织多样化的公众宣传活动,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编辑|朱琳 zhulin@sdg-ch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