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成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营指标增长,而是更多地扩展到了在环境、社会等可持续性维度上的提升。相应的,可持续性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首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 S1、IFRS S2),重点关注了可持续信息的财务重要性,呈现了一套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而在2024年5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中,要求遵循财务与影响双重重要性对可持续信息进行披露。不论是影响重要性还是财务重要性,都旨在为企业筛选需要披露的信息提供一个基本的评判原则,即告诉企业什么信息是重要的。
也许有人会问,可持续信息披露应该重点关注企业如何管理其活动对环境、社会的影响,为何还要遵循财务重要性?那跟财务报告有何区别?本文将探讨可持续信息披露中的财务重要性如何发挥作用,及其对提升企业价值和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的意义,为企业厘清相关概念提供思路。
一、追溯潜在的影响:什么是可持续信息披露中的财务重要性?
重要性这一概念起初来源于财务会计领域,被描述为“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会计信息的遗漏或错报很可能改变或影响依赖这一信息的人的判断,这种遗漏或错报程度就是重要的1”。即在财务报告领域,财务信息是否具有重要性以其能否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决策为唯一判断标准。可持续信息披露领域中的财务重要性则沿用了这一概念,在国内外多个相关准则或规范中均有相应表述。
其中,ISSB发布的两项准则(IFRS S1和IFRS S2)直接借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财务报告重要性(2018版CF)的定义,即如果能够合理预期遗漏、错报或模糊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将影响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根据报告做出的决定,该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欧洲报告咨询组织(EFRAG)给出的相关表述为,“如果一个可持续发展议题触发了可能影响未来财务现金流的风险或机遇,并预期会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影响到企业价值,但在当期的财务报告中没有体现,那么该议题就具有财务重要性”。中国沪、深、北交易所最新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提出,“议题是否预期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对公司商业模式、业务运营、发展战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融资方式及成本等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些披露准则或规范中不难看出,财务重要性是将可持续性因素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紧密联系起来,讨论可持续性议题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等产生的影响。它与财务报告都是从由外到内的视角去分析和评估企业价值的,但也有所不同。
可持续信息披露中的财务重要性更加关注那些潜在的可能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的可持续性因素。财务报告主要呈现与企业过去的现金流、财务业绩、经济活动等有关的信息,它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基于过去表现推测未来表现的“锚点”。但在当前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信息开始变得有限,对环境和社会因素可能带来的潜在的财务影响提示不足,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财务重要性问题能够反映在合理预期下环境和社会等可持续性因素对于企业未来的财务影响,这可能包含对企业发展前景、财务业绩、现金流量、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完整全面的财务信息。
可持续信息披露中的财务重要性更多强调企业战略对可持续相关风险的韧性和适应性。对可持续性议题进行财务重要性分析往往能够呈现出企业在面对可持续相关风险引起的不确定性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这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的信息。一是在遭受风险冲击后的恢复能力和持续运营的能力。可持续信息披露通过强调财务重要性,引导企业关注可持续性风险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影响,尤其是那些本可以避免的财务损失,从而采取措施增强自身的防御力与恢复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发展战略。二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时迅速做出调整的适应能力。这要求企业持续地收集和分析与可持续性因素相关的数据,以便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当企业面临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演变迅速时,披露商业模式与战略对环境和社会背景变化的适应性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可持续信息披露中的财务重要性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基于严格的确认和计量规则,财务报告所能呈现的信息在获得高度严谨性的同时,往往也会损失一部分有助于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和价值的信息。企业的一些具有可持续性价值的自创性资源,如智慧资本、数字资产、关系资本、自然资本等,尚未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而对于这些资源的运用恰恰能够预示企业以可持续方式创造长远价值的能力,只有在对可持续性议题进行财务重要性分析时,这些能力才得以显现。此外,企业通过积极把握可持续相关机遇所创造的财务效益也能在此处得以体现,不仅能向利益相关方传达出企业的可持续性价值创造的能力和成果,也从侧面印证了企业从财务重要性角度分析可持续性信息的必要性。
二、探索未来的价值:为何要基于财务重要性分析可持续信息?
当下主流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或准则对重要性所持的观点中,既有基于由外向内角度的单一重要性原则(财务重要性或影响重要性),也有同时从由外到内角度和由内到外角度的双重重要性原则(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无论从单一还是双重重要性出发,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或准则都在努力平衡财务与非财务因素,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去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
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的资金支持,这是在可持续信息披露中应用财务重要性原则的底层逻辑。对于影响重要性的识别与评估能够前瞻性地识别那些未来可能会对企业财务产生重要影响的议题,而那些具有财务重要性的可持续性因素,则可能成为企业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维度中,财务重要性是经济维度的直接体现,确保了企业的经济可行性和长期生存能力,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可以说,财务健康是实现环境和社会维度可持续性的前提。财务重要性相关信息直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果,因此在可持续信息披露中占据了特殊地位。
虽然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核心是非财务信息,但考虑财务影响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将可持续性信息置于企业整体经营和价值创造的背景下,促进企业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性概念的发展,我们认识到非财务因素可以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财务表现,比如良好的环境记录可以降低环境合规成本,提高品牌声誉,从而带来更高的销售额;社会责任行为可能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提高生产力;等等。
因此,现代的可持续性报告和分析越来越注重将这些非财务指标与财务业绩相结合,以全面评估企业的绩效和长期价值。将非财务因素与财务业绩之间进行强关联,可以促使以营利而生的企业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全面、更具洞察力的可持续性信息。
财务重要性分析能够直接将可持续性因素与企业财务价值紧密相连,为企业提供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可持续性方面的表现视为评估投资风险和回报的重要指标之一。财务重要性分析有助于企业全面展示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财务绩效,并帮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清晰地呈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财务表现,从而满足投资者对这些信息的需求,吸引长期资金。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SLLPs)的成功施行是非常好的案例。SLLPs将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与借款人(企业)的整体经营业务和战略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并将贷款利率与SPT完成情况挂钩,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绩效表现越好—融资越多、利率越优惠—企业获得资金越多—可持续发展绩效表现越好的良性循环机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双赢的机会。已有多家公司通过披露其SPT以及为实现SPT所作出的努力、进展与绩效,从而获得贷款和相应的激励优惠。例如,中粮国际通过披露逐年改善的ESG绩效等方法,获得了21亿美元的融资2。
识别和披露可持续性因素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相关问题,进一步强化其财务稳健性和长期可持续性。通过开展财务重要性分析,企业能够识别出那些可能影响财务表现的可持续相关重大风险和机遇,并对其加强管理,从而避免财务损失、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发现新的商机、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财务重要性视角下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进一步强化了可持续性因素与财务的关联性,它不仅是对外交流的需要,更能成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健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至关重要。
宁德时代在其2023年ESG报告中披露有关重大气候风险与机遇的详细描述,及其对财务绩效可能造成的影响,为报告使用者提供可持续性因素对财务表现的影响机制等信息。同时,宁德时代在报告中披露,基于其“零碳战略”的实施,“零碳”制造帮助其宜春基地单位产量能耗下降约20%,“零碳”电力帮助其累计获取可再生能源项目指标4175兆瓦等,这些信息皆体现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大幅增长。
将可持续性目标与财务指标挂钩,便于企业衡量和追踪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企业将非财务的可持续性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务影响,这使管理层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其可持续性实践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这种方式有助于企业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监测进度,以及制定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Unilever(联合利华)是将可持续性目标与财务指标挂钩的典范。Unilever早年间实施了Sustainable Living Plan(可持续生活计划),设定了多个与环境和社会相关的具体目标,如减少碳排放、提高水资源效率和提升农民生计等。Unilever将这些目标与业务增长挂钩,认为实现这些目标有助于创造长期的商业价值。据其报告,自该计划实施以来,其可持续生活品牌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品牌,显示出可持续性与财务表现之间的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 2—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J].Journal of Accountancy,1980,Vol.150:105-120.
2.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 8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Chapter 3,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Useful Financial Information[EB/OL].
3.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 8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as Amended Chapter 3,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Useful Financial Information[S].
4. EFRAG. ESRS 1 General principles[S].
5. EFRAG. ESRG 1 Double Materiality Conceptual Guidelines for Standard setting(Working Paper)[EB/OL].
6. GRI. The Double-Materiality Concept: Application and Issues[R].2021.
7. ISSB.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Disclosure of Sustainability-related Financial Information[S].
8. 黄世忠,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双重重要性原则评述[J].财会月刊,2022,(10):12-19.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2.10.002.
9. 黄世忠,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关联性分析[J].财会月刊,2023,44(05):3-9./f.2023.05.001.
10. 吕颖菲,刘浩.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双重重要性的概念、转化和评估:兼与财务报告重要性的比较[J].财会月刊,2022,(15):71-76.
作者为中国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
编辑|杜娟 juan.du@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