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穴位埋线对于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观察。方法 收集10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SAS评分及SDS评分变化。结果 2组SAS评分、SDS评分及耳鸣严重程度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 SAS评分、SDS评分、耳鸣严重程度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穴位埋线对于神经性耳鸣严重程度及耳鸣引发的抑郁、焦虑的改善疗效明显,相比于单纯通督调神针刺法疗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刺;穴位埋线;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7-0058-04
神经性耳鸣的发生与长期的紧张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统计数据表明,耳鸣在全球呈发病率相对较高约 5.1%~42.7%,我国老年人作为高爆发人群,近年则呈现年轻化趋势[1-2]。耳鸣在发病期间易产生情绪波动,从而导致抑郁焦虑的发生,降低患者夜间睡眠舒适感,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由于耳鸣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相关联所以部分病人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不同医学理论指导下,治疗方案存在差异,中西医对于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方案呈现多样化,西医药物方面多采取营养神经,扩血管、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其中物理治疗有高压氧治疗、红外线、超短波微波等,其疗效有限。目前,针刺大量运用于临床,在针刺过程中有研究表明,针刺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改善人体微循环,降低细胞炎症发生发展,减少组织水肿,促进周围神经恢复[3]。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穴位埋线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对于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该时间段内就诊于安徽省针灸医院的神经性耳鸣患者,经筛选,最终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一般资料见表1,其内容具体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患者病程,治疗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耳鸣临床应用fba87f7a88d87ac2dad98fd85deab1c438b991d6a9b165b820cb14294334babc指南》[4](2014)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二版(2008)进行综合诊断:(1)患病期间耳鸣为单侧或双侧,表现为哨音、汽笛声等,间断或持续发生。(2)伴或不伴情绪焦虑、抑郁等影响生活。(3)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后,耳内器官及周围颈部颞颌关节结构及功能正常。(4)听力学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相关影像等检查示非器质性病变,必要时借助CT、MRI进行排除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的耳鸣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病情稳定自主描述自身病情,自愿填写问卷,签订知情同意书。(3)患者无明显重大脏器功能障碍及其他疾病相关严重合并症者。(4)患者自愿配合实验所必要的项目检查。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2)晕针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治疗期间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耳鸣的患者。(4)病人无法合作或同时存在参加其他相关医疗实验者。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1)患者在诊治过程无法配合相关治疗,及治疗过程中患其他严重疾病无法再次接受治疗。(2)治疗过程中患者因自身原因接受其他治疗。(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6 治疗方法
1.6.1 实验器具选择 埋线针及埋线具体规格0.6 mm×65 mm.生产许可证编号:苏食药生产许20010223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PDO)0.4 mm×10 mm,生产许可证编号:浙食药监械生产许可证20110112号。
1.6.2 观察组 (1)①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患者于治疗床上呈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在针刺之前严格消毒避免扎针过程及起针过程中出现腹部感染,选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规格:0.25 mm×40 mm。本研究所选穴位的定位是参照高校“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6],选取百会、风府、大椎,患侧风池、翳风,双侧侠溪和中渚。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过程中嘱患者保持周围尽量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埋线穴位:选取耳门穴、颈夹脊穴、双侧三焦俞穴。②器材选择:无菌手套、一次性使用埋线针0.6 mm×65 mm、可吸收外科缝线0.4 mm×10 mm、75%乙醇、一次性换药碗。③操作方法:选穴前常规手消毒,定好穴位后进行皮肤消毒,取一次性埋线针检查密闭性是否良好,是否在保质期内,将无菌可吸收外科缝线放入一次性换药碗中,从碗中取羊肠线放入一次性埋线针,快速破皮刺入穴位,进针深约1.5 cm~2 cm,待患者局部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孔止血。1次/W,3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6.3 对照组 (1)单纯选取通督调神针刺穴位同观察组。
1.7 观察指标
1.7.1 耳鸣严重性评估 对于耳鸣患者耳鸣程度的评定选用THI更加准确的评定患者的耳鸣程度,该量表中根据耳鸣后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设问对精神状态、社会生活、机体功能、情绪问题等方面打分,其中每个问题设立3个选项:是(4分),偶尔(2分),从不(0分),根据最终得分THI等级分为轻微(0~16分),轻度(18~36分),中度(38~56分),重度(58~76分),灾难性(78~100分),根据最终评分结果评定耳鸣程度。
1.7.2 焦虑程度评估 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以通过SAS分数评估,(1)无焦虑:<50分。(2)轻度焦虑:50~59分。(3)中度焦虑:60~69分。(4)重度焦虑:≥70分。
1.7.3 抑郁程度评估 采取SDS评分评估耳鸣后抑郁程度。评估过程后所得总分值越高,表示实验对象在耳鸣期间的抑郁程度越高。
1.8 疗效标准 参照 《2012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7]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判定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检验方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76.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4周后2组 SAS评分、SDS评分、耳鸣严重程度的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针刺治疗耳鸣自古有之,且疗效确切,在近代研究过程中发现针刺、药物联合针刺及火针、针刀等对于耳鸣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8],神经性耳鸣目前病因复杂,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从耳周解剖结构的病变与神经环路病变、神经递质表达异常及人体免疫力降低所致炎症反应等相关因素研究[9-12],因此西医方面的治疗着手改善外耳局部血流循环,营养局部神经等[13],中医对耳鸣的病因病机认知来源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口问》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后世医家不断补充丰富和提高对于耳鸣病因病机的认识,《针灸甲乙经》中言:“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善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瞑”。《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曰:“必先由肝肾之气虚,符合又为风火疲气之所乘,故其鸣也,或如蜂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不一而足”。故在中医体系中耳鸣与肝、胆、脾、肾等脏腑有关,其中与肾脏的关系尤为密切,临床有虚实之分,但无论是虚还是实,与肾精不足,脉络不通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指出,外在的噪音、病毒等诱因引发外周神经损伤导致听觉传到过程中部分神经纤维异常电活动,随着病情的加重,听觉中枢功能异常参与耳鸣的产生与维持[14-15]。所以对于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关注对外周神经的变化,同时需加大对于功能变化较大的听觉中枢的重视。如果提前干预外周损伤的神经,逆转持续激活和敏化状态的听觉中枢,对于耳鸣的康复意义重大,所以耳鸣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耳鸣的治愈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各种治疗耳鸣的手段及方法众多,疗效层次不齐,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手段很容易使得耳鸣加重甚至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本研究旨在通过针刺及埋线刺激修复外周神经血流供应,增强组织营养代谢,降低耳鸣的发生与发展。穴位埋线在针刺基础上增加对穴位的长久的刺激,作为异体蛋白,羊肠线在埋入人体后,会被机体液化吸收,在此过程通过长期刺激穴位达到提升病患自身免疫代谢,增强免疫力[16]。此外在长期刺激耳周神经可以间接兴奋大脑皮层,由于听觉系统自丘脑外系上升,在其接受外在感觉冲动时,可将听觉信息经丘脑外系传递至大脑皮层,在长时间刺激耳周穴位时产生的刺激信号经丘脑外系上行之大脑皮层,从而对中枢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次穴位埋线选取耳门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手太阳小肠经耳门穴入耳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对于耳门穴[17]、听宫穴深刺激能够激活听觉传导通路,刺激耳部血液循环加快,配合电针强刺激,有效促刺激神经纤维并加速其再生。翳风穴,故取耳周穴位耳门穴、翳风穴配合颈夹脊穴,疏通头部气血,下取三焦俞,上病下治,疏通三焦,使气血上行,诸穴共用共同达到开窍通络,行气活血,濡润耳窍的作用。
督脉统督一身阳脉,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又被称为“阳脉之海”。治病必调神,《太素·知针石》曰:“凡得针真意者,必先自理五神”,“调神”在针刺治疗疾病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督脉上络脑,脑为元神之府,故“通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神的作用,取督脉上的穴位能够很好的调节督脉气血疏通联络督脉所联系的相关经络,增加气血运行,通调脏腑,运化神机,现代研究发现对于多种头部及脑病有着不错的疗效[18-20]。此外,耳鸣患者[21]在针刺督脉腧穴(如百会、大椎)存在相关特异性反应,同时调节督脉所循行的夹脊穴能够有效改善耳鸣症状[22]。本研究中所选择督脉穴位,位于头颈部较多,如大椎、百会、风府、调节头面气血运行,升阳气,调经络,引一身之阳气上达耳窍,有行气活血,调神开窍之效,耳周经络得通,则耳鸣自除。风池以疏风散邪,侠溪、中渚合用疏通少阳经气,以达到宣通耳络之功效。
综上所述,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埋线、单纯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耳鸣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对于耳鸣患者抑郁、焦虑方面及耳鸣严重程度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由于样本数量较少,作用机制将有待进一步研究,故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汪书剑.针刺从神论治感音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2.
[2]陈秀兰,秦兆冰,宋凡.耳鸣的特点与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28(5):313-315.
[3]林育珊,卢标清.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12):21-27.
[4]Tunkel D E,Bauer C A,Sun G H,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innitus[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4,151(2-suppl):S1-S40.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6]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0-81.
[7]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专业组.2012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9):709-7129
[8]Pang P,Shi Y,Xu H,et al.Acupuncture methods put to the test for a tinnitus study:a Bayesian analysis[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19(42):205-213.
[9]Chemali Z,Nehmé R,Fricchione G.Sensory neurologic disorders:Tinnitus[J].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2019(165):365-381.
[10]张婉容,姚小芹,蔡伟伟,等.基于“中枢可塑性”理论针磁联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及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9):1333-1336.
[11]Tang D,Li H,Chen L.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tinnitus[J].Hearing Loss:Mechanisms,Prevention and Cure,2019:109-128.
[12]余力生,杨仕明,王秋菊,等.耳鸣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36(5):325-334.
[13]刘金展.气血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取声信息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对改善IL-10、IL-6水平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2):139-141.
[14]Mahlke C,Wallhusser-Franke E.Evidence for tinnitus-related plasticity in the auditory and limbic system,demonstrated by arg3.1 and c-fos immunocytochemistry[J].Hearing research,2004,195(1-2):17-34.
[15]王京川,王洪田,刘云超.耳鸣与慢性疼痛的相似性[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27(6):340-343.
[16]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17]房雪,苏布衣,李苗苗,等.耳门、听会穴深刺配合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6):542-544.
[18]郭佳,费兰波.神经性耳鸣现代针灸腧穴谱[J].中医研究,2017,30(9):43-45.
[19]周一舫,尤海珍,余平波,等.“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43(1):39-44.
[20]周婷,舒琳睿,杨娅,等.芒针透刺督脉组穴联合平衡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小脑 性共济失调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3):41-45.
[21]孙贵虎,刘晓阳,杨星昱,等.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在中老年主观性耳鸣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4):127-130.
[22]田珊珊,冀美琦,刘岱,等.耳鸣患者督脉压敏穴的分布及其聚类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7,10(2):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