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唯一的主体性要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因此,新质生产力必然表现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源表现为“一切依靠人民”,其具体体现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产业升级,激发劳动者创造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为本,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从人民主体出发,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旨归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即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共同富裕;人民主体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29(2024)0-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概念,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作为唯一主体的劳动者处于核心地位。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必然表现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进而在发展之源和价值旨归两方面将这一主体特征完全体现出来。
一、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概念,对于我们理解新质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什么是生产力?简而言之,生产力是基于现实个人(劳动者)的劳动实践的生成性合力。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者辩证统一于现实个人(劳动者)的劳动实践,其中劳动者是唯一的主体性要素。对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要素而言,劳动的过程依赖于劳动者的能动作用,生产力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劳动者,这正如列宁所说,“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2]。从主体性视角来看,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生产资料),“人的因素”指现实个人(劳动者)。显然,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要素,也是唯一的主体性因素;“物的因素”是第二位,因为“物的因素”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什么是劳动者?这便是马克思所说的“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现实个人”[3]72。现实个人(劳动者)的实践(劳动)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它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4]。马克思认为,基于物质资料生产的现实个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主体因素,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劳动者来推动的。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如果离开劳动者这一根本的主体性视角,那么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理解就可能陷入“见物不见人”的误区。从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的科技创新来说,科学技术固然能够极大推动生产力的革新发展,但是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是劳动者。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看,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从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引发的工业革命,到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再到现如今信息产业、互联网+的兴起,都说明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然而,虽然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主导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要素都成为了科学技术的附属品。因为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最终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实践将这种科技力量现实化,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之源在于作为主体的劳动者。既然生产力的发展之源在于劳动者,那么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指向也应当是劳动者。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除了是对客观事实及其规律的描述,更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换言之,马克思发现历史前进的客观规律并提出“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即在一个理想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571。
由上可见,主体性视角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科学内涵。作为生产力主体性要素的劳动者而言,劳动者通过物质资料生产创造了价值,进而推动了生产力进步,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引发了上层建筑的改变,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所有制关系出现,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可以说,作为唯一主体的劳动者(人民)在生产力中占据核心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依靠劳动人民,生产力的发展目标是为了解放劳动人民,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来说,必然表现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进而在发展之源和价值旨归两方面将这一主体特征完全体现出来。
二、人民主体: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与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概念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典型体现。因此,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必然体现为“人民主体”这一本质特征。
从形成和发展历程来看,新质生产力的“人民主体”思想是我党在长期建设中探索形成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来看,以毛泽东为中心的第一代领导人认识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方面,毛泽东强调要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在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不能只抓经济、抓技术,更要抓住劳动人民这一主体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来说,毛泽东认为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5]。也正因如此,毛泽东大力宣传推广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并一再强调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始终坚持生产力发展的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入手,指明了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人的劳动,两者深入融合,缺一不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6]邓小平还多次强调生产力中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7]。与毛泽东一样,邓小平也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8]。“四有要求”明确了广大社会主义新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各种规范和规定,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民主体思想在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人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就人的发展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了科学阐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9]。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样强调了人民主体的重要地位。胡锦涛强调只有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素,才能把握科学发展的本质和灵魂,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构建和谐社会。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这正如习近平所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0]。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质生产力”这一理念应运而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1]。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新”,主要体现为科技创新;所强调的“质”,主要体现为相对传统发展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如何实现“新质”?只能依靠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作为主体的劳动者。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11]25,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12]。劳动人民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惠及对象。习近平还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11]67。造福于民、为人民群众构建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指向,因此“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1]。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生态文明指引,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由上可知,人民主体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质。从毛泽东到习近平,这一思想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思想与我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从人民主体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源在于人民,价值旨归也在于人民。
三、一切依靠人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源
从主体性视角来看,生产力发展归根结底依赖的是劳动人民,因此新质生产力具有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而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表现为“一切依靠人民”。具体来说,这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就科技创新而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就产业升级换代而言,要激发劳动者创造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人才培养而言,要以教育为本,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一)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质生产力的“新”,其典型体现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13],“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业”[14]。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人们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因而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加快科技创新?那就是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邓小平曾经鲜明指出:“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7]34可见,作为生产力主体性要素的劳动者不仅包括从事直接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而且包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脑力劳动者,科技创新既依赖于脑力劳动者,也依赖于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的过程中从事直接生产活动的体力劳动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固然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运用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断推进科学创新的也是人民群众。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作为劳动者的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从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才是第一资源,这都彰显了人民主体的重要地位。因此,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就需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
(二)产业升级:激发劳动者创造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说:“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1]产业升级换代不仅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新”,还体现了“质”。新质生产力之所谓“质”,指的则是高质量、高效能。相对于传统生产,新质生产力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科技创新作为关键驱动要素,同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形成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得现代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领域,习近平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5]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提出了具体要求: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16]。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需要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而建设和发展新型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产业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了高要求,尤其对于劳动者来说,具有前瞻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劳动者是产业升级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激发劳动者创造力是实现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建设的重要路径。从产业升级的目标导向来说,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型产业建设需要立足于改善民生,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才能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人才培育: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17]。这一论述明确回答了“依靠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问题。从劳动者的角度看,传统生产力体现的是传统工业劳动,主要以技能型或体力型劳动者为主;而新质生产力则主要以智能劳动为主,发展知识经济。这也就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劳动主体必需具备更高的劳动素质和知识水平。同时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劳动资料必然升级为更高端的智能设备,劳动对象不仅仅是实体机器,更多的是包括信息、数据等非实体对象,因此需要培育更多的高水平劳动者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强调科学技术的突出地位,就必然要强调人才的培育。当前,我国的教育状况虽已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但仍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国家战略所需人才紧缺的问题,对此应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具体而言,从教育本质来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应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和期盼,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从教育内容来看,除了基础的学科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更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引领科技发展;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来看,需要探索尖端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18]“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19]等。可以说,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一切为了人民: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旨归
新质生产力发展有着鲜明的价值指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终落脚点是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实现共同富裕。
(一)共享发展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其是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换代等来实现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极大财富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便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解放”。因此,对于新质生产力的价值目标来说,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是应有之义了。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20]。这一论述明确回答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了谁”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唯物史观启示我们,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劳动人民来推动,因此新质生产力创造的文明成果也应当由人民共享。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因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特征,即为人民造福。这正如习近平所强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1]。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我们党始终抓住这一核心问题,在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利益问题,2021年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就是一个里程碑。可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征程上,将会有更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感将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二)共建美好家园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源在于人民,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评判标准也在于人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有着高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指出,各族人民要携手共进,“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22]。就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来说,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23]这给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造福于民的价值目标。科技创新本身不是目的,只有通过科技创新让人民群众获得实际利益、享受美好生活才是目的。数字信息时代,发展信息技术、大数据产业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幸福,“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24]。可见,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目的,在于给人民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而且意味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习近平执政以来,始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视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他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1]。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所包含的生态文明内涵为共建美好家园提供了新境界。
(三)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不断创造物质财富,但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也通过科技创新、扩大市场等手段发展生产力,但是其创造物质财富的目的是为资本服务而不是为广大劳动者服务,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痼疾是无法克服的。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373。新时代,习近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5]。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需要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消除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由于我国是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要实现共同富裕得有一个长期战略,“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26]143。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6]146。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村营商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这些举措在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人民主体特征。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作为唯一主体的劳动者是能动的核心要素,“物的因素”是第二位的。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推动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因而从唯物史观来说,劳动人民创造历史,是历史的主人。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先进生产力,从主体性视角来说,新质生产力必然体现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从价值目标来说,新质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目的在于造福于民,在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便是新质生产力人民主体特质所必然体现的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人民网,2024-02-01.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4/0201/c1003-40171363.html.
[2]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2版,第84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本书编写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本书编写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2023.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3-12-13.
[15]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
[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12-13.
[1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N].人民日报,2023-02-23.
[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
[20]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31.
[21]习近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EB/OL].新华网,2016-01-06.https://www.gov.cn/xinwen/2016-01/06/content_5031019.htm.
[22]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EB/OL].新华网,2022-07-15.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7/15/c_1128836147.htm.
[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李利林]
AnAnalysis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fromthePerspectiveofSubjectivity
XuQiwei
Abstract:TheMarxistperspectiveofproductiveforces'subjectivityhelpsusdeeplyunderstandtheinherentcharacteristics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Amongthethreefactorsofproductiveforces,thelaboreristheonlysubjectivefactor.Laborcreatesvalue,andthelaboringpeoplecreatehistory.Therefore,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mustinherentlyexpresstheessentialcharacteristicsofthepeopleasthesubject.Fromtheperspectiveofsubjectivity,thesourceofthedevelopment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is"allrelyingonthepeople."It’sspecificmanifestationsasfollows:innovationandtechnology,fullyutilizingthewisdomandcreativityofthepeople;industrialupgrading,stimulatingthecreativityoflaborersandachievinghigh-qualitydevelopment;educationasthefoundation,cultivatinganewtypeoflaborforcethatisadaptedtothedevelopment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StartingfromthePrimacyofthePeople,thevaluegoal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is"doingeverythingforthepeople."Itmeansputtingthepeopleinthefirstplaceandlettingthepeoplesharethefruitsofdevelopment,buildabetterhometogether,andachievecommonprosperity.
Keywords:newqualityproductivity;thePrimacyofthePeople;Relyingonthepeople,forthe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