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在档案工作过程中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推动档案工作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同时还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满意度[1]。因此,新时期档案馆在举办线上展览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展览效果的发挥,以高品质的展览内容和现代化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抓手,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方式扩大宣传,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档案资源的了解和利用需求,充分实现档案线上展览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
长三角地区因其地理位置、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区域内省级档案馆成功的办展经验和优化策略对其他档案馆来说更有参考价值和实践作用。因此,文章以长三角地区省级档案馆所举办的线上展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新时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长三角省级综合档案馆开展线上展览工作的优势
(一)线上展览助力档案传播与价值实现
档案馆线上展览指档案馆围绕某一主题将馆藏档案资源和征集档案进行整合,通过图文、视频和全景展厅等多种展览形式在网络平台宣传和展示档案信息的档案资源开发活动。经网上调研后发现,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已有31个省级档案馆在其门户网站上开通了线上展览模块。线上展览相较于实地展览,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线上展览使档案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给予用户随时随地浏览档案展览的便利,更有利于档案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2],伴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更新与普及,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了解档案信息。第二,线上展览借助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档案通过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加直观、立体,给予公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这有助于激发公众观看线上展览的兴趣和热情。第三,线上展览促进了档案馆更新档案开发理念,提升展览质量,更加注重档案的价值实现。并且,因线上展览程序较为简单,不需要进行场馆装修和日常维护,档案馆的运维成本大大降低。
(二)长三角地区的示范辐射作用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一直承载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3]。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网络,便于组织大型综合档案展览、巡回展览及优秀办展经验学习等工作,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档案馆工作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2020年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座谈会指出,要统筹谋划档案工作一体化发展合作事项,步调一致地协调推进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协作合作,促进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推动档案工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4]。长三角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地区,可以为档案馆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提供政策、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支撑,促进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就历史文化来说,长三角地区有充满特色的档案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各档案馆之间有丰富的办展经验和坚实的合作基础,有助于合力优化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二、长三角省级综合档案馆线上展览的发展状况
(一)展览数量与频率
截至2023年11月1日,此次调研中的四个省级档案馆共有89个线上展览,其中上海市档案馆的2个线上展览“浦江风暴——纪念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75周年图片展”“毋忘一·二八——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七十周年图片展”的内容无法显示。各档案馆线上展览的数量有着明显差距,线上展览总量最多的是33个,总量最少的15个。
有的省档案馆起步较晚,分别于2015年和NzfNNhNK5v2VLKWQ5Ay8kkRg8ZeL0ItiKc5qoFB+CHQ=2016年在其门户网站中上线。而上海市档案馆和浙江省档案馆则是从2012年就开始更新线上展览,且当年更新展览数量较多,如上海市档案馆在2012年上线20个线上展览,其中一部分是往年展览经过整理后转为线上的展出。总体来说,长三角地区各省级档案馆对线上展览的重视程度和支持条件存在差异,更新频率及时间亦没有明显规律。
(二)展览主题与内容
长三角省级档案馆线上展览的主题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类:人物档案展览,包括与本地有关或对地区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外国友人等,如上海市档案馆“路易·艾黎在中国”;红色文化及历史事件题材展览,主要围绕国家发展及党史相关主题,如浙江省档案馆“抗日战争在浙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地区风貌题材展览,对城市的发展历程、风俗习惯等进行介绍,如安徽省档案馆“让档案告诉我们——安徽1937—1945档案展”;专题档案展览,主要基于馆藏档案和征集档案开展工作,如江苏省档案馆“民国江苏司法档案”。其中红色文化及历史事件题材与地区风貌题材的线上展览数量占比最大,充分显示出长三角省级档案馆注重展示区域特色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
(三)展览技术与形式
1.图文形式
图文形式是将图片与对图片的介绍说明文字结合起来的一种档案展览形式,将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的翻拍照片以及纸质档案数字化后的图片,配以文字标题和背景介绍。此类展览形式制作简便,对网页制作和相关技术的要求较低,是档案线上展览早期采用最普遍的形式。其中,有的省档案馆采用的图文形式较为简单直接,如“抗美援朝纪实——张崇岫战地摄影作品展”,通过照片和文字信息的简单介绍,公众可以非常直接地获取档案信息。浙江、江苏和上海的省级档案馆在图文的基础上融合了超链接等技术的应用,页面布局也更具设计感,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浏览顺序,增强了用户与展览之间的互动性。
2.视频形式
长三角省级档案馆中视频形式的线上展览占比较少,仅安徽档案馆和江苏档案馆采取了这一形式。其中安徽档案馆有2例,分别为“安徽省档案馆征集精品陈列——金兴安捐赠钟馗艺术藏品展”和“安徽记忆——馆藏档案珍品展”,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讲解员对线下展览的展示过程,方便用户突破时空界限,了解到线下展览的实际情况。江苏档案馆的“民国司法档案”展览则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展示,更加生动全面。视频形式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档案馆的实际情况以及声像档案等特殊档案,同时视频可以传达更多信息内容,档案信息与特效画面和语音介绍的结合也更便于公众理解展览内容。
3.全景展厅
全景展厅运用了新兴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VR)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新媒体展示技术等,在网页中构建三维立体展厅,使展览更加有层次感,用户犹如身临其境,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5]。近年来,长三角省级档案馆开始将VR技术应用到线上展览中,多为区域联合展览,如“书信家国,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和“江河奔腾,红色追寻——长江黄河流域红色珍档联展”等。浙江省档案馆将其融入日常展览中,如“难忘浙江事——VR全景展厅”“大写浙江人——VR全景展厅”和“走进档案——VR展厅”,并且配有背景音乐,增强了公众观展的趣味性。
三、长三角省级综合档案馆线上展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展览内容方面
1.展览的主题有待拓展
档案展览的选题是能否吸引公众关注的重要因素,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策划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的档案展览才能激发公众观展的兴趣。而综合来看,长三角省级档案馆发布的线上展览主题多集中于红色文化及历史事件题材,如浙江省档案馆的“舟山渔民营救英国战俘”和上海市档案馆的“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等,此类展览的数量占整体的一半左右。而公众对此类档案信息的了解渠道丰富,如纪录片、影视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网络视频等,档案馆因其政治性和保密性的公共形象导致公众对其较为陌生,关注度较低。因此,档案馆应积极拓展展览主题的选择范围,从本地区的特色档案资源出发,结合时事热点更多地开发公众身边的档案资源,如城市记忆档案、名人档案、非遗档案等,激发公众的观展欲望。同时,如何用新视角、新档案、新形式将“老”主题重新组织策划,也成为各档案馆需要努力的方向。
2.展览内容挖掘不深入
长三角省级档案馆的线上展览对档案内容的挖掘和整理存在不足,并未充分挖掘区域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馆藏资源。对于展览档案的文字介绍过于浅显,且表达生硬直接,并未挖掘出档案背后的故事,公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公众在浏览图片的过程中获得的档案信息和知识非常有限且缺乏深度,无法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百家艺术档案展览”,仅在前言进行了简单的导入介绍,书法作品、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板块均是简单的照片堆砌,只标注了题名与作者,并未对作品进行相关介绍,且主题与内容之间缺乏明显的逻辑关联,展览效果较差。
(二)展览形式方面
1.展览技术应用浮于表面
目前长三角各省级档案馆线上展览采用的主要形式还是图文结合形式,音视频形式和全景展厅的应用较少,且缺乏不同展览技术的综合应用,总体来说展览形式较为单一。更多的图文形式的展览只是将图片和文字简单地放在一起,缺乏重点,画面呈现效果单调直白,用户易产生审美疲劳。视频形式的档案展览数量较少,且只是简单的拍摄记录,时长较短,公众难以通过视频对展览内容产生充分了解。新兴技术手段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有限,存在明显的技术与内容融合不彻底等问题,公众在观展过程中出现图片不清晰、无法自由缩放、跳转错误等问题,影响观展体验。
2.展览忽略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现有的档案馆线上展览应关注用户的反馈与交流层面,用户除了想要获取档案信息之外,在浏览线上展览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疑问和反馈,而各档案馆或是较少在门户网站上开通反馈交流渠道,或是处理不及时。并且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儿童也缺少相应的便捷服务,如语音讲解、参观指南、移动导览服务等,不利于档案展览的广泛传播。
(三)展览宣传合作方面
1.部分展览传播效果欠佳
新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而现阶段长三角省级档案馆并未充分利用这一宣传优势,对于档案线上展览缺乏全平台的矩阵式宣传。档案展览的宣传还停留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报道等传统传播渠道,难以拓展观展群众范围。展览更新频率不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公众缺少相关的信息渠道,难以获取展览更新宣传的相关信息,也限制了对档案展览更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影响了档案展览的实际传播效果,不利于档案社会价值的实现。
2.缺乏深层次的馆际与跨界合作
现阶段长三角省级档案馆的横向合作与纵向合作缺乏深度,且主题有限,缺乏深入高效的联合展览,未充分发挥长三角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优势。此外与其他省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缺少交流合作,还停留在“打个人战”的传统观念里,无法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更新观念、学习优秀策展经验。
四、长三角省级综合档案馆线上展览的优化路径
(一)深挖档案价值,提升展览质量
1.注重展览主题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线上展览主题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是能否吸引公众关注的关键要素。档案馆在策展过程中应基于馆藏档案资源实际,从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发,选择公众喜闻乐见且有深度和教育价值的展览主题,避免老生常谈。现阶段,长三角省级档案馆线上展览的主题较为单一,对同一主题的拓展介绍较少,没有形成系列主题展览。因此,长三角各档案馆之间应加强合作,聚焦本地区历史沿革与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先讲好本地区的档案故事。
2.加强展览的内容建设与价值展现
档案工作人员在组织展览材料时应注意挖掘档案的内在价值,选取契合的形式讲述档案故事,让公众能够沉浸到观展过程中。比如在图片展览中,在每一张图片下配备内容详尽、重点突出的文字材料,使图文紧密结合,排版要符合逻辑和浏览习惯。同时,档案馆也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专业的档案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发掘档案价值,应配备一支专业的策展队伍,负责展览技术应用、主题选取、宣传合作、内容筹备、展览维护等方面。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高校专业优势,从安徽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录用专业人才,聘请专家学者给予指导或者与高校、研究所进行深度合作,助力档案馆的档案开发工作。
(二)优化技术应用,激发情感共鸣
1.优化展览与技术的融合应用
技术手段应服务于展览内容,要避免技术的孤立使用和简单堆砌,做到线上档案展览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 等形式,打造具有沉浸感、交互感的档案展厅,激发出公众与档案背后故事的情感共鸣。在展览技术的选择中要结合展览特色与经济成本,如浙江省档案馆在“生死大营救 浙江民众救助‘杜立特行动’飞行员”中,将图文、新闻报道链接、三维展厅与视频等结合起来进行档案讲述,通过不同形式给予公众立体全面的观展体验,让公众融入档案故事中。
另外,要提高线上档案展览内容的可识别性,令参观者在进行场景切换、旋转、放缩等操作时,展品仍保持着较高的清晰度与可读性。同时,提高新兴技术手段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VR 技术的利用效果和利用率,实现相关知识的立体化呈现[6],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具视觉效果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2.优化展览的人性化服务
线上展览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服务,因此展览中的技术应用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接受程度与知识层面的差异。对于部分少数群体,如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应简化展览的操作模块,增加语音讲解、展览指南、在线人工答疑等服务,提高公众观展的便捷性。同时,在展览的最后还应添加互动反馈模块,加强分享功能便于公众将展览内容分享到微信、微博、QQ、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扩大互动范围,提升互动效果。公众的反馈还可以促进档案馆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档案服务质量。
(三)深化区域合作,扩大传播范围
1.加强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
不同开发主体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丰富档案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拓展档案利用的范围和途径,同时还能够提高档案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播效应[7]。首先,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档案展览奠定雄厚的资源基础。各档案馆要加强档案的征集工作,优化馆藏档案结构,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档案类型齐全、内容覆盖全面的体系化数据资源[8]。其次,各省级档案馆应与博物馆、纪念馆、新闻单位等构建协同开发机制,寻求相关机构智力、资源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线上展览开发工作。最后,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同时,对于线上展览各个环节的工作,建立区域间的统一标准模板,便于工作交流与举办联合展览。
2.加强展览的综合传播
新时期,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档案馆应积极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展览的预热宣传与回顾,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宣传信息,形成矩阵式宣传阵地,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立体式综合宣传。同时还可将策展全过程搬到公众面前,从主题选择、展览海报、档案征集、意见反馈等环节吸引公众参与,使公众更深刻地了解到档案知识,从而更好地发挥线上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五、结束语
新时期,线上展览已经成为档案馆进行档案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档案馆在开展线上展览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展览效果的发挥,重视公众对线上展览的体验与反馈,提升线上展览的效果。同时长三角地区省级综合档案馆在档案开发工作中要树立积极的榜样作用,吸取经验教训,优化线上展览工作,帮助提升全国各省市档案馆线上展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8)[2023-12-10].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2] 人民网.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EB/OL].(2023-08-28)[2023-12-10].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0828/c1004-40065362.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20-01-19)[2023-12-10].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g/202001/20200102931567.s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0年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EB/OL].(2020-10-26)[2023-12-10].https://www.saac.gov.cn/daj/c100326/202010/31a65ef2048547639a35ce382b0b98a7.shtml.
[5] 赵佳慧, 李颖. 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线上展览研究[J]. 北京档案, 2019(6): 31-33.
[6] 陈晓楠. “互联网+” 时代线上档案展览的创新发展[J]. 办公自动化, 2022, 27(8): 50-52.
[7] 李颖, 高慧筠. 我国档案展览效果提升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档案, 2018(2): 56-60.
[8] 华林, 李莉, 郝钰璋. 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研究[J]. 北京档案, 2022(7): 24-2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