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是中共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红色档案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库,是新中国来之不易的重要见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动力。在梳理当前西柏坡红色档案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过程中,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完善提升效能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加强西柏坡红色档案的宣传研究和开发利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一定信息的物质载体。西柏坡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重要历史见证,其所蕴含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推进革命胜利进程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加强对西柏坡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研究和利用,不仅对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西柏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正处于最为紧要的关头、最为关键的时刻,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都在这里运筹帷幄”[1]。西柏坡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伟大革命实践的重要见证,其中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强调,“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2]。加强对西柏坡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不仅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西柏坡红色档案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见证
西柏坡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3],正如黄镇将军题词所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4]。这一题词不仅准确反映了西柏坡对中国革命建国所做的重要贡献,并且一经提出就成为宣传西柏坡革命圣地的经典标语。相对于其他地区,如上海一大、井冈山、瑞金等地的红色档案,西柏坡红色档案具有建国决策集中、建国意图鲜明、建国蓝图清晰、建国准备充分、建国步骤完备等特点。在西柏坡时,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和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撼动了整个封建制度的根基。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尤其是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勾画出新中国的建设蓝图,制定了新中国的建国方略等,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每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都能从一件件实物、一处处遗迹、一封封电报、一个个故事中清晰地感受到新中国即将到来的脚步。历史实践证明,彪炳史册的革命建国大业在西柏坡确实存在过发生过,这些红色档案就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重要历史见证。
(二)西柏坡红色档案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西柏坡红色档案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的重要见证,其中凝聚着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智慧,体现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西柏坡精神,体现着“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的精神品格。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定力的有益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支撑。对党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和思想淬炼。新时代,通过对西柏坡红色档案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使每名党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信心跟党走。
(三)西柏坡红色档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动力
红色档案作为嵌入到现实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其发挥作用程度和大小主要取决于现实社会的需要和现实实践的方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西柏坡红色档案作为在迎接新中国走来的伟大斗争中诞生的历史实践成果,其中所蕴含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带领人民持续艰苦奋斗、创造辉煌业绩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5],重申“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5]的重要论断,就是把西柏坡红色档案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西柏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现状
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后,以西柏坡为中心的区域内留存了西柏坡时期的大量红色档案。西柏坡红色档案不仅资源丰富厚重,还具有内容经典、分布集中、形式多样等特点。其主要类型包括遗迹类、文献类、实物类等。文献类档案主要分布在中央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和石家庄市档案馆等;实物类档案主要分布在西柏坡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相关纪念馆;遗迹类档案主要分布在革命活动发生的区域,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中央各部委旧址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档案保护利用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提升,珍贵的西柏坡红色档案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
(一)遗迹类、实物类红色档案宣教效果显著
西柏坡纪念馆分为革命遗址复原陈列和纪念馆辅助陈列,共收藏革命文物2000多件,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遗址复原陈列即中共中央旧址,主要包括毛泽东旧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13处。1982年3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辅助陈列包括陈列展览馆、国家廉政教育馆和国家安全教育馆。另外,位于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包括中央马列学院等在内17处中央部委旧址,2011年6月完成复原并对外开放。此外,还有华北人民政府旧址、沕沕水电站旧址等多处散落在平山县各个村庄。自1955年建馆以来,上亿人次的国内外和社会各界观众到西柏坡参观学习,社会效益良好。如今,大家到西柏坡瞻仰革命遗址,行走在秀美山川之中重温红色历史,在红色记忆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二)文献类红色档案保护开发利用效能良好
对于文献类档案资料的保护和利用,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档案资料的保护修复和编辑整理。在原始档案资料的保护修复方面,中央档案馆、河北博物院、西柏坡纪念馆、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石家庄市档案馆、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等都有一部分馆藏珍贵档案。在档案编辑整理方面,中央档案馆曾经出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西柏坡纪念馆与中央档案馆合作出版《西柏坡档案》三卷本,之后西柏坡纪念馆与河北省档案馆合作又增补了《西柏坡档案》二卷本,还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文献选编》等。石家庄市档案馆编辑了《石家庄市解放档案文献图集》《解放石家庄》上下卷等,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了《回眸——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石家庄历史图说》等。这些红色档案构建了以西柏坡为红色品牌的重要党史教育资源,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西柏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情况,学习了解“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宣传研究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运用新的技术展示手段和发展理念凸显西柏坡、石家庄在新中国成立中的重要历史贡献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提升的空间。
(三)西柏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西柏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红色文化内涵彰显不足,革命精神研究深度有待提升。西柏坡红色档案资源丰厚,但开发利用只是停留在浅层上,缺乏深入挖掘研究其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二是西柏坡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缺乏科技含量,资源开发整合创新度不够。科技发展进步很快,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虽然已经着力于数字资源,但未能充分结合当前科技优势满足当前公众接纳信息特点进行宣传推广。三是西柏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模式不够多元,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以传统静态展示为主要模式,如展览馆、红色书籍等方式,缺乏互动和体验,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效益、社会效益还未达到最佳状态。自媒体时代公众接受信息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单一路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公众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红色档案宣传推介亟待提升。
三、西柏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效能提升路径
如何更好地彰显档案的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对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如何把档案纳入现实社会实践活动和现实社会关系中,让档案在现实社会活动中更好地为民服务。西柏坡红色档案承载着革命前辈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档案虽然已经定格于历史长河中,但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以特定的形式再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成为当下学习了解革命历史、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媒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中汲取养分,把我们党的历史比作“教科书”“营养剂”[6]。新时期,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弘扬革命精神,从红色档案资源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西柏坡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效能。
(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站位审视西柏坡红色档案
加强红色档案的保护利用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从建立新中国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者之间不仅在内容上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必然逻辑过程,而且在形式上都处于成功前的最复杂的斗争环境和形势之中。这就需要整理、发掘、继承和光大西柏坡红色档案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和斗争智慧,使之从历史空间中剥离出来,走入现实时空。对西柏坡红色档案的发掘和整理,必须聚焦到革命精神、建国方略、建国方案等的研究上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西柏坡时期“两个务必”延伸为“三个务必”,为我们认识和整理西柏坡时期红色档案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新的启示。我们要从新时代强国建设的需要出发重新回望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的历史逻辑和历史血脉,重新发现和光大西柏坡红色档案的时代价值。
(二)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把西柏坡红色档案再现出来
西柏坡红色档案之所以能够走进现实、照亮现实,不仅在于其蕴含丰富的深邃思想,还在于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把所蕴含的信息全面呈现出来,使人们通过全方位信息还原和体验革命先烈的心路历程和流血牺牲,进而同现实生活、现实需要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缅怀先烈、崇敬先烈、学习先烈的宣传效果,实现不忘初心、自信自立、踔厉奋发的教育目的。一是加强虚拟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对档案信息的保存和再现,提高经典文献、感人故事、典型事例的历史穿透力、情感共鸣力和沉浸体验力。二是提高档案信息获取的便利化程度。通过在线方式使受众对革命档案、革命文物实现零距离、全时空接触,通过虚拟现实交互等技术手段使受众在档案展陈现场能够方便及时地接收档案解说信息,实现人与档案的全面互动,促进红色档案资源的利用共享。
(三)立足红色档案开发内涵独特的旅游产品、项目和服务
档案展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依托档案信息的特殊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脱离主题,必须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项目和服务。在旅游产品方面,开发红色档案相关的影视作品、影印作品、大众读物、学术著作,开发西柏坡精神论坛,开发中央大食堂菜谱系列餐饮等。在旅游项目方面,开发模拟性、仪式性、综合性的活动类项目,比如开发模拟击破偷袭西柏坡阴谋、筹备建国大业旅游项目等。在旅游服务方面,秉持打造理想信仰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的理念,以河北人民支援革命的奉献精神搞好服务,传播为强国目标接续奋斗的坚定信念,用心用情用力保护、管理和运用好红色档案,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1.
[2]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10.
[3]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1.
[4]王玉平.西柏坡与新中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
[5]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柏坡时期建国方略与中华民族复兴研究”(19BDJ049)
作者单位:西柏坡纪念馆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