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随着互联网、云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数字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但纸质档案在很多方面依然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客观性,由于纸质档案是经过人工抄写、整理、保存的,内容不会被篡改,因此,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次就是纸质档案的可追溯性也很强,一旦纸质档案发生修改就会留下痕迹,通过技术鉴定手段可以识别出修改的位置和时间。因此,纸质档案在法律证据、历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纸与其他材料一样,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分解和老化,尤其是有害生物的介入会加快这种进程。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气候和地形也各不相同。中交二航局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三级子公司,客观上对其档案管控提出了高标准与严要求。市政公司地处渤海湾南端的大连市,区域气候特点鲜明,夏季潮湿,相较于北方的其他地区,尤其是内陆城市,沿海地区的档案保护工作面临诸多特殊挑战。
一、档案库房有害生物产生的机理
档案库房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有害昆虫的蛀蚀和有害微生物导致的霉变。
(一)档案库房有害昆虫的产生机理
1.档案库房有害昆虫的种类和危害
根据历史调查资料显示,档案库房有害昆虫即档案害虫有54种[1],主要害虫有5种:档案窃蠢、烟草甲、毛衣鱼、白蚁、书虱。纸张原料中的木质纤维素是档案害虫的主要食物来源,通过蛀蚀对档案整体结构进行破坏,留下的虫道、虫便、虫尸、虫卵污染档案,造成档案实体朽烂,字迹蠹蚀,严重威胁档案实体。
2.档案库房有害昆虫的生活习性
档案害虫长期生存在档案库房内,已经形成了一些自己特有的习性,特别喜欢在阴暗、潮湿、污秽垢渍多的地方活动。特殊的环境也使得这些害虫拥有了耐干、耐热、耐寒、耐饥、繁殖能力强等特质。
烟草甲属于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档案害虫。烟草甲喜阴暗,白天和光线强烈时潜伏阴暗处,夜间和阴雨天活动频繁,它食性广泛,除烟叶及卷烟外,还可危害粮食、茶叶、药材、丝织物、皮革、书籍纸张等,是一种世界性的储藏物害虫。在中国北方每年发生2~3代,卵期6~25天,夏季约7天,即可孵化为幼虫。烟草甲的寿命大约24天,30℃和70%相对湿度下是它最适宜的生存环境。烟草甲的成虫并不进食,且具有趋光性。当它们感觉周围环境适合时,会开始寻找食物获取营养。而幼虫阶段则喜欢在蔽光处,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当它们长大一些后,就会进入老熟阶段。此时,它们的分泌物会粘连纸张和碎屑,在狭窄缝隙处结出白色坚韧的薄茧化蛹。当幼虫逐渐长大成为老熟幼虫后,它们就会固定在寄主表面,开始新的生命历程。
3.档案库房有害昆虫的来源
档案库房害虫的来源可划分为档案本体携带、库内原有和库外侵入三种类型。
档案本体携带。档案在装订组卷过程中、尤其是临时存放时难免会有一些害虫在其上产卵或寄生,进入档案库房前的灭杀措施不到位,造成害虫进入档案库房后在适宜的环境内繁衍生息,进而对纸质档案造成破坏。
库内原有。由于有些档案库房在建造过程中,会有一些害虫潜伏在建筑材料上,还有些库房因为卫生管理不到位,内部已经孳生害虫,如室内的地板缝、壁纸接头处和门窗框等细缝中,待到纸质档案存放到库房内,便会开始附着在上面进行寄生,进而破坏纸质档案。
库外侵入。昆虫进入室内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飞入、通过缝隙进入,在室内适宜的条件下繁衍生息迅速扩散,对纸质档案构成威胁。
(二)档案库房有害微生物的产生机理
1.档案库房有害微生物的种类
档案库房内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和细菌。真菌是档案库房中对档案实体[2]危害最大的微生物,细菌虽然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但现有的研究[3]也已发现,细菌也会破坏档案实体,可通过黏附在档案实体表面形成生物膜,破坏档案制成材料,而且能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对杀菌剂、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抗性,如芽孢杆菌可在档案实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其分泌的水解酶可水解档案制成材料的蛋白质和纤维素,破坏纸质档案。
2.档案库房有害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纸质档案霉变的过程中,主要的有害微生物是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其中,细菌和酵母菌通常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而霉菌则主要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生存条件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温度、湿度、氧气和光。
首先,温度和湿度是纸质档案霉变的两个主要外部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霉菌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而当湿度较高时,细菌和酵母菌的繁殖速度也会加快。此外,氧气也是纸质档案霉变所需的条件之一,当氧气供应充足时,霉菌会更快地生长。其次,光也是纸质档案霉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光线可以促进霉菌生长,特别是在散射光的情况下,如阳光和灯光下,而暗处则有利于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纸质档案的霉变就是这样发生的。
3.档案库房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1)霉变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霉变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4]。当纸质档案受到霉变微生物的影响时,它们会开始进行有氧呼吸。在这个过程中,霉变微生物会利用档案中含有的葡萄糖等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种呼吸作用会导致档案表面温度升高,有时甚至会影响周围的空气环境,产生发热现象。例如,好氧型微生物(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通常会导致纸质档案表面产生发热现象,而厌氧型微生物(如拟青霉和白霉)则会导致档案内部产生酒味。
(2)酶的作用。霉变微生物需要通过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而在纸质档案霉变过程中,最常见的营养物质是糖类。霉变微生物利用糖类作为能量来源,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形成新的细胞物质,从而实现新陈代谢。酶在纸质档案霉变微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可以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使霉变微生物能够更快地完成新陈代谢。在霉变过程中,酶始终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离开酶,霉变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无法进行。
(三)档案库房有害生物生存状况
1.档案库房有害生物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为2023年8月中旬,调查对象为中交二航局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档案库房,保管有科技档案867卷、会计档案2267卷,文书档案1394件。调查内容:牛皮纸档案盒、牛皮纸封面类、草纸板封面、彩色印刷纸张类、普通印刷纸张类和其他纸张类。
2.档案库房有害生物的特点分析
调查结果:纸张有虫洞或纸张上能看到害虫排泄物的档案为39卷(件),约占总量的0.9%,虫害比例低且虫蛀呈非连续分布,说明该库房在档案存储过程中,防虫措施不到位,存储条件存在一定漏洞。
(1)选择性
从虫蛀档案材质来看,虫蛀率最高的为草纸板封面类,占93%,其次为其他纸质类材质的档案,约有7%被蛀。可见,该库房中虫害以草纸板为主,牛皮纸、印刷纸和其他纸张等是不容易生虫的。草纸板是一种传统的纸张材质,质地柔软,易于保存,但恰恰是这种纸张最容易受到虫子的侵害。在档案库房中,草纸板封面的档案被虫蛀最为严重,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这种档案是保存最久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其他纸质类的档案材质相对较为优质,抗虫蛀能力较强,所以它们没有被虫蛀的痕迹。
(2)规律性
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虫蛀,大部分都是一些轻微的损坏。这种损坏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虫蛀,因为它们只是咬了一些小洞,而且这些洞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档案的整个表面上。这些虫洞小而浅,只有大约2厘米宽,而且它们啃噬的路径主要是平面的。
此外,我们发现这些虫洞主要集中在档案的装订线和边缘处。在档案的封面和前几页上,它们只是咬了一些轻微的痕迹,而在正文中,它们几乎没有损坏。根据数据统计,70%档案装订线处被啃噬,而25%档案边缘处被啃噬,只有5%档案多处位置、封面正中被啃噬。
最后,这些档案的损坏情况是小而浅的,说明害虫个体较小,而且它们破坏的部位主要是装订线处和边缘处。这些部位养分和氧气充足为害虫的繁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这些档案的受损形状小而浅,所以只需要采取相对固定的修复方法,就可以把它们修复好。
总的来说,这种档案局部被虫蛀的情况具有一些规律性。我们可以从虫洞大小、形状、部位以及受损程度等方面来分析档案受损的原因。
(3)单一性
在对若干处虫蛀档案筛查过程中,仅发现一种档案害虫,即烟草甲,这使得档案的消杀虫害处理可以更有针对性。烟草甲是常见的档案害虫,前文已经做过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二、档案库房有害生物的防治
档案库房中的虫害与霉变在实际工作中是无法规避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档案的破损,还会对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了解虫害与霉变产生的机理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以下虫害霉变防治措施的原则和措施。
(一)档案库房有害生物的防治原则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我们要认识到档案病虫害的“潜伏期”。很多档案病虫害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并不一定会立刻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要加强对档案库房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并消灭病虫害的萌芽状态,要做到“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在档案库房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病虫害可能会对档案造成严重的危害。一旦发生病虫害,档案文件可能会被污染、受损,甚至全部受损,这不仅会给档案整理、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2.虫害与霉变共防共治
在实际中,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虫害与霉变共同发生,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害虫和霉菌的习性,寻找科学依据,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选择最佳的虫害与霉变共同防治方案[5]。档案库房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综合考虑,采取可行的防治方案,并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才能真正降低虫害和霉变对纸质档案造成的损害。
3.常规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坚持绿色环保
关于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的防治,我们通常会采用物理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常规防治主要是通过加强档案库房的管理,保持库房清洁通风,定期消毒,避免潮湿、高温和阳光直射等,从而降低虫害和霉变的发生概率。物理防治法是通过使用防虫灯、避蚊网、档案干燥剂等减少或消除虫害和霉变发生的物理因素。化学防治法则是通过使用驱避剂、熏蒸剂和防霉剂等化学药剂消灭虫害和霉变微生物。虽然化学药剂见效快,但长期使用会对档案和工作人员造成损害。而且,化学药剂容易导致害虫、霉变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强,严重影响防治功效。相较之下,常规预防法和物理防治法更加绿色环保,应坚持“常规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
(二)档案库房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1.常规防治方法
档案库房防虫防霉,常规预防法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核心原则就是杜绝危害的源头和传播路径,以达到档案库房防虫防霉的目的。具体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入库前做好室内检查、灭杀和除湿。在档案入库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确保档案没有受到害虫和霉变微生物的污染。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消毒和除湿处理,以确保档案在进入库房后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2)做好清洁卫生工作。这有助于防止害虫和霉变微生物在库房内部繁殖和传播。清洁卫生工作包括定期打扫库房、清除垃圾、修剪库房周围杂草,确保库房内外环境整洁。
(3)加强室内温湿度调节、灭杀工作。通过调节档案库房的温湿度,可以有效地杀死害虫和霉变微生物。此外,定期进行库内消毒也是预防档案霉变和防虫的重要方法。
通过采取上述三种常规预防法,可以有效地防虫防霉,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物理防治法
档案库房防虫防霉,物理防治法是常用的一种。
首先,高温或低温杀虫除霉法。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很多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杀虫除霉的效果。其次,射线辐射杀虫除霉法。射线辐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杀虫方法,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微生物死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射线辐射对人类和动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使用时要谨慎。最后,气调杀虫除霉法。通过改变室内的气体环境影响害虫和微生物的生存,从而达到抑制虫害霉变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无毒无害、杀虫除霉效率高,但气调杀虫除霉法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有一定使用门槛,并且对档案会产生一定损害。
综上所述,物理防治法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防虫防霉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和物品的特性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防虫防霉效果。
3.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灭杀药品防治害虫和霉变微生物,熏蒸法和驱避防霉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熏蒸法是最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熏蒸的方式将有毒气体释放到库房内,破坏害虫呼吸系统,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好但对人体损害比较大。而驱避防霉法就是利用各种驱避剂和防霉剂,通过驱避的方式让害虫和霉变微生物远离档案库房,进而降低其侵害概率。这种方法符合使用便捷、经济、安全的原则,是目前档案库房防虫除霉的主要方法之一。
除了这两种方法,现在还有一种比较新颖的化学防治法,那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档案库房环境监测,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档案库房内环境的自动调节和药剂喷洒。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防治害虫和霉变微生物,还能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档案库房防虫除霉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化学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和常规防治法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档案库房的害虫和霉变微生物问题,保障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三、结语
虫害和霉变会使档案纸质老化、褪色、破损以及虫蛀、霉变,这些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预防为主、治理兼顾”是我们减少档案库房虫害霉变的核心思想和底层逻辑。
我们应采取常规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常规防治是指通过改善档案库房环境,增强档案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poU0Te4u6RGzhrdNEk+paIE1pAmGpMhtu+LDNhbbWt8=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档案库房的环境控制技术,如控温控湿、防虫防病、智能化监测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化学防治则是在病虫害肆虐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损害档案。
总之,档案库房虫害霉变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虫害霉变防治水平,保护好资料与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郭莉珠.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M]. 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 陈菲.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检查与鉴定[J]. 中国档案, 2021(4): 73.
[3] 曹建忠. 档案库房病虫害防治研究: 以常见档案病虫害烟草甲、档案窃蠹和霉菌为例[J]. 北京档案, 2018(11): 28-30.
[4] 陈菲, 陶琴, 荆秀昆, 等. 档案库房空气真菌污染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0(2): 81-83.
[5] 姚志刚. 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研究[J]. 北京档案, 2020(9): 25-28.
作者单位:中交二航局市政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