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国,曲艺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艺术,民间曲艺的曲种约有四百种,而壮族末伦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专家认定为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曲种之一。如今,末伦在传承保护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深入阐述末伦目前的传承状况,在保护艺术本身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作、政府支持、新媒体技术以及产业开发四个方面出发,探索新的发展对策和有效手段,以求末伦能得以更好地传承发展。
[关 键 词] 靖西末伦;音乐特征;传承发展
基金项目:2023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靖西壮族‘末伦’非遗传承路径与传播效果研究”(项目编号:S202310593306)。
一、靖西末伦概述
靖西末伦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以壮语南部方言为载体,以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在1989年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鉴定会上,末伦被认定为曲艺,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末伦是壮族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因此,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末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末伦的分布
末伦的流传地主要是以靖西市为中心,北部有德保县、渠洋、安德等村镇,南部有地州、化峒、龙邦等村屯,还有靖西周边的天等、大新等乡镇,甚至在越南北部的高平等地也有末伦的流传。
(二)末伦的分类
末伦因流传地和曲调不同,分为上甲末伦和下甲末伦。
1.上甲末伦
上甲末伦主要流传在靖西北部地区,以及靖西与越南交界的高平等地,此外,靖西周边的德保、大新等地都流传上甲末伦。上甲末伦的曲调婉转、感人,常用于表达诉讼。上甲末伦的代表曲目如《送情鞋》。
2.下甲末伦
下甲末伦主要流传于靖西南部地区,它形成的年代是最近的,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下甲末伦的曲调明快、悠扬,多用于赞美事物。下甲末伦的代表曲目如《寡妇情》。
二、靖西末伦的音乐本体特征
(一)旋律进行的特点
末伦的旋律起伏主要围绕着二度、三度展开,以及四度、五度的跳进,大跳较少,旋律线条整体平稳,婉转悠扬。如《共产党一心为民》(见图1)中,歌词主体部分由九个小节组成,再加上开头的一个小节衬词。旋律由四个主干音构成,没有出现徵音,整体都在四度及以内进行,起伏较小,仅出现一次“64-3”的五度大跳。第三、五、七小节都是变化重复了第一小节的旋律,第五小节与第七小节旋律相同,第四、六、八小节是变化重复了第二小节的旋律,第二小节与第四小节旋律相同,旋律整体给人婉转回环的感觉,耐人寻味。《靖西人杰地又灵》(见图2)歌词主体部分由六个小节组成,再加上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小节衬词,旋律大部分是四度及以内的进行,也有“64-3、1-5、2-6”的五度大跳和“5-64”的七度大跳,这样的旋律起伏增添了明亮的色彩,每一小节的尾音都是落在主音或属音上,形成主属关系呼应。
(二)调式调性的特点
笔者通过调研,聆听了多位艺人范唱的不同曲目唱段,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首记录下来,笔者发现末伦的调式常用“do-re-mi-sol-la”的五声调式音阶,以及“do-re-mi-la”的四声调式音阶。例如上甲末伦《共产党一心为民》的调式调性就是由“la-do-re-mi”四声音阶构成的羽调式,具有小调式忧郁黯淡的特点。上甲末伦的曲调抒情性强,适合抒发内心情感;而下甲末伦《靖西人杰地又灵》的调式调性就是由“do-re-mi-sol-la”五声音阶构成的宫调式,具有大调式明亮高亢的特点。下甲末伦的曲调更具明快色彩,适合表达赞颂,情感真挚。
(三)唱词的特点
1.词意特点
末伦的唱词是汉语和壮语的结合,部分唱词是由壮话新编出的文字,也是用靖西土话的语序来押韵。这些新创造的字,通常由两个汉字组合:一个代表意思,一个代表读音。例如 “年卑”就是“年”的意思,但是读音是“卑”;“屋出”就是“出”的意思,但是读音是“屋”。为了让外地人也能听懂曲目所表达的意思,现在艺人也尝试用普通话来唱,但是我们发现壮语与汉语之间的语序及语言表达是不一样的,会出现语序颠倒和不押韵的情况,因此末伦还是需要用靖西本土方言特定的语序来表达的。
2.词韵特点
末伦的唱词使用的是腰脚连环韵,也就是前一句的尾字跟后一句第五个字押韵,一句又环押一句,连绵不断。《靖西人杰地又灵》中的唱词,第一句尾字“灵”与第二句第五字“名”押韵;第二句尾字“假”与第三句第五字“大”押韵,往下一直连环押韵,一句接着一句,上下挂钩,滚押不断。末伦之所以有如此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独特的韵律结构。如果没有末伦的尾腰相韵,就没有唱词的精髓,更没有本地方言的韵味。
3.衬词特点
末伦的衬词方面,唱段的开头通常以一句“哎”开始,以此加强语气,为接下来唱段的内容做好情绪铺垫;单句的句尾常加“呀啶”,句尾的衬词强化节奏,使乐曲更生动;最后一句的句尾加“叽呀嘞”,收尾衬词又深化了主题。在《共产党一心为民》中,笔者通过调研,记录艺人的范唱,发现在单句的句尾,如第一句“民”,第三句“松”,第五句“设”等单句之后通常加有衬词“呀啶”;在尾句第八句结束后加有衬词“叽呀嘞”。衬词没有特定意思,是由当地方言的语序语感决定的,朗朗上口、接地气、易唱易记,最能体现当地的语言特色。
(四)表演的特点
1.表演形式发展
末伦的表演在早期阶段以单人的自弹自唱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多人的表演,不仅有单人唱、对唱,还有群唱,舞台的调度也相对活跃,并且有专门的乐队来为演员伴奏。表演形式经过改革,极大地增添了末伦的艺术感染力,末伦也逐渐走向成熟。
2.表演的乐器及道具
末伦表演的伴奏乐器早期只是一把三弦,后来随着表演形式的丰富又增加了二胡、马骨胡、月琴、扬琴等乐器,还推出了葫芦琴、牛角胡、壮母胡等壮族的特色乐器,使伴奏更加具有民族化。末伦的道具主要是巫婆所用的一把彩扇和一把铜铃,一手摇花扇增添色彩,一手抖铜铃渲染气氛,大大丰富了末伦的表现力。
三、靖西末伦的传承分析
(一)传承面临的问题
1.缺乏创作、曲本缺失
当前,末伦的传承问题越来越严峻,而对于传承人来说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创作,能创作的人才不多,能写曲本的专业人才更少,甚至很多团队都在共用一个剧本进行创作。如今曲本的缺失也让能写剧本的创作人员面临无米下锅的问题。
2.团队艺人减少、传承人缺乏
当下,真正将末伦作为艺术生存条件的人很少。由于老艺人上了年纪,年轻的艺人又少,所以末伦的传承人出现断层。演出人员减少了,团队也将会维持不下去,目前靖西开展演出还需要通过调用人才,导致演出节目的质量下降。因此培养传承人是传承末伦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针对性地认真培养传承人才,那么这项曲艺的传承发展将更加举步维艰。
3.艺术形式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于末伦的传承问题,传承人比较担忧的一点就是后人未能按照曲艺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在创编或者演出时将它当成一首歌曲,或者当成了歌舞。实际上曲艺应该遵循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的规则,并且要有跳进跳出的角色转换和舞台调度,内容上要用第三人称来表达和叙述故事。末伦是曲艺,它的节目表达要完整。所以对曲艺末伦的传承应将它按曲艺的形式正规且完整地传承下去。
4.传播效果不理想,受众面窄
由于靖西地处我国边陲之地,很多人对其了解不多,有些人甚至都没有听过末伦这一曲艺。末伦主要在靖西及其周边地区传播,也曾登上全国曲艺展演舞台,但很多人对末伦还是比较陌生的,它传播的范围并不大。末伦的受众也大多是老年人,并且是本地老人,很多年轻人对末伦的了解不足甚至对曲艺不感兴趣,因而末伦在年轻一辈中的传播效果不甚理想。
四、靖西末伦的发展对策思考
(一)创作创新与培养人才
针对末伦传承面临的问题而思考末伦的发展对策,首先就是末伦的新曲目创编。现在新创作的曲目基本都是下甲末伦,它使用的语言主要是靖西壮话,但随着发展也慢慢融入一些汉语。末伦在新曲目创编上要与时俱进,在保留其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同时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艺术创作中,实现创作内容的升华。其次是培养表演人才,组建队伍开展末伦汇演。如今老艺人减少,年轻艺人也缺乏,更应该重视表演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只要有观众看,就要演出,在满足群众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承非遗。当然,无论是节目的创作还是表演,都要注重艺术的教化作用,要富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正能量。
(二)政府支持非遗工作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要做好做实,而如今做末伦这个项目的人却在不断减少。政府可以通过相关专业人才考核设定和进行财政补贴来鼓励与培养非遗工作人员。在录用工作人员时要对专业人才进行补助,对特殊人才要进行特殊培训。政府还可以从制度方面入手进行文化保护,如建立非遗保护体系,用来保护艺术本身的曲本、乐器和道具,保护老艺人、传承人以及非遗产权。
(三)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传播
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有益于带动文化的与时俱进,地方文化绝不局限于在本地范围内流传,它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到各地。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还要能传播出去,末伦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民族特色文化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丰富的线上与线下多平台活动,向大众宣传曲艺末伦。有了网络传播的支撑,不仅能增加末伦的知名度,还能吸引一批外地人来靖西调研,这对末伦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
(四)产业开发
笔者认为现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文化旅游业是重要途径。靖西应该大力开展相关民俗文化旅游,从链条效应出发,由旅游业带动服务业、演艺业的发展。靖西可以紧抓末伦这项非遗优势,开展末伦汇演,加大对末伦的宣传,并完善当地的基本设施,呼吁市民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打响文化知名度,打造区域特色,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繁荣发展。这样既能传承曲艺末伦,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当地良好风气的传扬。
五、结束语
末伦是靖西市现存的民众参与度较高的传统曲艺,是西南地区优秀的活态文化,具有深远的价值。但末伦的发展因受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举步维艰,学术界对壮族末伦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末伦的特征,并着重分析曲艺末伦的传承现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发展对策。笔者认为曲艺末伦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要结合非遗特色和现代科学的传承路径,根据实际的传播效果来寻找途径克服现有困难。同时笔者认为每一种艺术都应该在保护艺术本身的基础上,探索更新颖的发展对策,并结合实际有效的手段来促进其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城市化背景下壮族乡村曲艺资源联动化发展路径:以靖西末伦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1):66-68.
[2]申子连.浅谈曲艺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3(1):170-171.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