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灯光呈现戏剧艺术“光辉”时刻的创造

2024-08-02 00:00董业尚
名家名作 2024年15期

[摘 要] 舞台灯光是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作用和情绪烘托作用。如果说整场戏剧演出是一幅优美的画作,那么灯光则如同这幅画中绚丽的色彩般引人瞩目。近两年火热的主旋律话剧艺术,对于灯光设计与布置的展现,更可以为红色文化呈现出具体且庄重的“光辉”时刻。借助红色历史题材话剧《赵一曼》舞台美术组的实践创作过程,从灯光艺术用于戏剧舞台的作用、策略和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解构与理论研究。

[关 键 词] 舞台灯光;主旋律话剧;灯光;运用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校史剧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属性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SS100)的阶段性成果。

红色经典话剧《赵一曼》所刻画的女英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是鲜明且独特的,其剧作本身更是具有高度思想价值的史诗巨作,字里行间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气派。原版《赵一曼》话剧的导演姬沛曾提道:“本剧将红色题材、英雄人物推到前沿,推到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心中……从艺术创作角度对原型人物进行高度诠释,探索新时代审美背景下革命历史剧的舞台表达。”[1]可以说艺术家们对主旋律戏剧艺术的再造过程,一定是饱含着二度创作中以导演为中心、各部门综合展现的红色美学创造过程。

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上,本剧采用了虚实结合、时空交错的表现主义灯光手法,在不同颜色、规格的灯光交替中讲述暗藏巨大情节冲突以及充满波折与战火纷飞的特殊时刻。而舞台灯光针对这种表现手法的研磨设计与有效运用,则可以为这种时刻赋予更加“光辉”的精神定格,使其红色精神的表达和传输具有可视、可感的立体性。

构思《赵一曼》的灯光设计时,灯光组在基本舞美风格的基础上,首先确立了三大布光特点:(1)本剧为无场次话剧,无固定道具,灯光排布需营造写意风貌。(2)本剧为主旋律话剧,对英雄人物的氛围营造主要色调为金黄、鲜红,适时喷洒烟雾。(3)为营造视觉美感,本剧在起光、收光时除特殊场次,皆采用有呼吸、分批次的艺术表达。

笔者有幸参与后续《赵一曼》(天津版)演出的灯光设计与管理工作,以下将从灯光的表现与作用、策略与方式两大方面,浅谈本人于该剧目多次演出中总结的实践体会,并尝试解构舞台灯光在主旋律话剧中的具体特性。

一、舞台灯光于戏剧中的表现与作用

(一)灯光之“灯”的直接效果

“灯亮戏唱,曲落灯灭”往往是灯光作用于戏剧使之明亮、清晰可见的首要前提。一场戏中导演设计的诸多戏景以及诸多舞台区位都需要灯光进行解释说明,这不仅起到“照明”空间内人物或景观全貌的功用,更在无形中对引导观众理解剧情情境的发展起到说明作用。

1.切换幕场,铺展时空

自戏剧诞生以来,一段完整的叙述就被划分成了若干部分的段落,一个个大段落被称为“幕”,而不同幕场的衔接往往依靠灯光的明暗进行划分,俗称“换场”,而“换场”在当代大多数戏剧中的划分也不仅仅是剧本情节,更重要的是起到切换时空的作用。在表现主义戏剧中,这种呈现尤为明显,场务和演员们往往要依靠短短近十秒的时间,完成不同时间、地点、道具、情境的转换,而连接起时空变化却不跳脱的关键就在于灯光师对于灯光亮度的敏感程度和手握操纵杆哪怕一毫米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营造有序且符合逻辑的戏剧故事讲述过程。

2.光区布局,聚焦环境

阴影可以掩盖次要场域,从而突出我们想要重点表现的主题。依靠戏剧艺术的“假定性”,舞台空间可由灯光的布局和剪切展现不同的场景,并吸引观众朝向某一区域观看。在“秘谈”一场戏中,表演区域由灯光师剪切成一小块正方形,两位演员就在这象征着秘宅的情境中演绎故事。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使采用了表现美学中常用的灯光边缘作一堵墙建构环境,既说明了环境又符合写意处理;二是由于矩形具有封闭性特点,也可以为此剧情神秘性、压迫性的展现提供辅助功能,在本剧的其他地方这种手法依然常见。

(二)灯光之“光”的间接作用

不同灯光的亮度、大小、焦距,尤其不同颜色的灯光作用于主体上,不仅可以勾勒出生动的人像,更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而这种种“光线”交织在一起则为观众传达了光高于灯的另外一层信息,合理恰当的灯光变化就像深入浅出的画笔一样,不突兀的同时饱含韵味,因此灯光师要具有多元灯光元素搭配组合的能力,充分利用想象和构思为舞台魅力的展现提供更多可能性。

1.人物心境的光芒

英国导演戈登·克雷说:“半寸的光或阴影,就足以表演一个人的不同心情。”[2]虽然舞台灯光设计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演员塑造人物,但是不同颜色、不同位置的冷暖光却可以展现当下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赵一曼》的灯光处理依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真实,女英雄的人物光往往是一束束暖黄灯光从斜前方投射而来,并加以反投,使人物不仅饱满鲜活,而且发丝所映照的剪影也增添了一抹美好的圣洁,结尾中她慷慨赴死之时环境光又铺洒满地鲜红,这样的灯光处理并没有完全按照生活常理展现,而是服从人物心境的变化,渲染了舞台气氛,暗示了戏剧主题,同时这一束束光线不仅是赵一曼赤诚内心的真实写照,更是无数革命英雄绽放出的心境的光芒(见图1)。

2.调动情境中的气氛

随着技术的发展,观众可以通过光线明暗、颜色对比,甚至任意细微的变化,体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演变舞台上继而转变的舞台节奏,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整场舞台气氛的了解。例如在“大野家”的一场戏中,高台上站着六位舞妓,全场景铺满诡异的紫色,又加之对比色鲜绿作为侧光交织于纱幕上,这样一组不和谐但又符合当时暧昧情境的色彩搭配,烘托了大野骄奢淫逸的生活气息,继而对全剧的主要风格起到对比作用。

3.“舞台演出的第二导演”

导演作为把握整体戏剧舞台创作的首要负责人,在戏剧的排演、合成阶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但当观众进场、大幕拉开,导演存在的实际意义便被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其中由于灯光对剧情的诠释具有或直接、或间接辅助的指示引导作用,故而在一定程度上灯光也是演出进行中的“第二导演”。这里的“导演”并不是指舞台灯光可以代行导演调动演员,而是演员和演出需要依靠舞台灯光去更好地展现艺术魅力。

(1)强调符号,抓取观众注意力

与电影电视不同,在舞台中某一情感时刻、某一重要道具的展现不能仅仅依靠镜头展现,还要利用定点灯缩小焦距、雾化光圈,包括灯光出现的先后顺序使观众“趋光而行”——引导观众注意舞台上勾勒出的“特写镜头”,继而从其所指向的人或物感受独特的导演语汇,强调多种能指符号。剧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调度就依靠追光强调人物动势。例如在“赵一曼与陈达邦离别”的一场戏中,因为是表达二人的不舍情感——因为有各自要担当的使命而忍痛离别的情绪,故而没有特别大的舞台冲突,此时舞台聚光灯的追随就起到了“特写”“推拉镜头”继而展现剧情的作用,收光时也能利用追光缩小光圈强调某一特殊时刻。

(2)帮助演员体现人物

灯光师的合理布光可以起到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并且提示站位的作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一名演员站在舞台上不光要通过“体验”人物尽力与角色达成“合一”,同时还要考虑各方面因素使自己更具美感地“体现”在舞台上。而在舞台上,一名演员也要依靠舞台灯光充分感知自己是否“明亮”,稍有不慎便会造成“阴阳脸”“黑灯演戏”的情况。因本剧具有大量独白,在正式演出中有时往往需要灯光师先把彩排过的定点灯微微照亮,演员才可以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前面打来的定点光,演员要站到地面圆圈稍前的位置,脸部才可以明亮,而反投光则需要演员用余光看到自己的头部在圆圈中,才会具有剪影效果。

4.绽放人物“光辉”的视觉奇观

视觉感受作为一种特别的“语言”表达,在戏剧舞台上往往比抽象的台词有更强的表现力。近两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红色历史题材中烘托英勇烈士、伟大先驱时,利用以舞台灯光为主的美术造型光区营造的视觉上的感受,从而带来瞬间感性的效果,直接展示人物魅力。

通过对市场上诸如《铁流东进》《直播开国大典》等主旋律戏剧的分析发现,这类“视觉”样式的展现,首先要注重前期激烈的心理矛盾冲突和富有逻辑、感人至深的情节推动,继而伴随着主人公的抉择以及众人的目光,并搭配声乐大作的舞台音乐,利用一簇簇交织在一起的定点灯、聚光灯,并搭配烟机渲染舞台气氛,最终呈现出“奇观化”效果的美学特点,故而此类华彩时刻往往最震撼人心。

话剧结尾部分,赵一曼在行刑前,大屏幕不断播放着为孩子写下的绝笔信内容,此时灯光由蓝变红,不断烘托着观众的情绪。赵一曼不断向高台上走,高台处的五盏聚光灯也缓慢由远及近相聚,收环境光,舞台后区LED灯逐渐转为金黄色,侧光所有电脑灯也逐渐汇聚到高台上一点。最终当演员说出“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句感人至深的名句时,《国际歌》重拍首音鸣响,灯光大亮,舞台上主要位置的聚光灯皆打向高台上的赵一曼,金光灿烂,颇为震撼。

二、和谐布光,营造有机视觉

俄国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曾说过:“色彩的感官作用在它消失后你就会把它忘掉,它不会长久停留在你的记忆中,但是如果这种感观效果渗透到内心深处,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3]要达到不同效果的呈现,灯光设计师就必须对操作台上固有的灯光亮度、位置、颜色、形状、焦距、速度等灯具功能以及与剧情搭配的舞台灯光组合排布顺序做到心中有数,以此营造和谐、有机且具有美感的视觉氛围。

(一)视觉透视,主次鲜明

舞台的现实空间是有限的,但戏剧的表达则具有无限空间的延展性,因此需要确定布光的远近层次,把握主体受光以及环境烘托的营造。一般情况下,距离观众位置越近的光源越要清晰明亮(2000LX—2500LX),而靠近天幕位置的光源则尽量压暗(500LX—100LX)。假如中间有受光物体,则要注意如果是走动的人物要考虑使用流动或回光凸显立体感,如果是静止物体则要注意使用反投光打出轮廓,并在其前两排位置选定主光,并且要合理使用同类光。当需要使用具有气氛的LED颜色灯时需要注意,包住演员的颜色深度要大于环境光的同类色。如果是夜晚的戏景,天幕上的蓝色也要尽量加深并且压暗,以此与前景光区形成反差和主次层级。

(二)大小场景,光影纵横

在戏剧的规定情境中,往往对不同场次的规模都做了明确定义,但在表现美学话剧中有时又不能完全按照实际场景大小进行展现,故而善用光亮和阴影交织在一起的线条和轮廓则可以在同一区域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演出空间。“阴影是物体及其形状的留白”,舞台是一个三维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光线变化的先后顺序、位置都可以为观众提供不同的感受。描述大场面往往要先起压暗的景光,通过道具阴影营造环境,而小场面则先给区域光,利用与大环境的对比传递气氛,如果戏剧开场或是切换两场不同时空的戏景,起光也要缓慢,利用有节奏、有变化的暗影为引子,将观众逐步拉入叙述情境。

“灯光是舞台的灵魂,是舞台的血液”,灯光艺术为戏剧作品呈现出了一个小世界,转动的光色是那个世界里最浪漫的流光韵意。在主旋律戏剧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舞台灯光拥有刻画时空、展现剧情的情感力量。一台令人震撼的红色历史题材话剧的成功演出,其描摹历史、烘托英雄的舞台灯光一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广大戏剧工作者和灯光设计师应继续钻研不同方式的灯光艺术表达,以导演构思和戏剧表演为核心,以变幻莫测、照进人物内心的舞台灯光,创作雅俗共赏、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姬沛,罗鸿亮.探索革命历史剧多重美学原则下的当代表达形态: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赵一曼》创作演出现象论[J].四川戏剧,2022(3):55-58.

[2]邹树锦.浅谈戏剧舞台艺术中的“光语”[J].演艺科技,2019(5):24-27.

[3]林燕.舞台灯光的光与色运用研究[J].大舞台,2012(5):159-160.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