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变得多元,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审美不再单一。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向。如今,流行歌曲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众多的流行歌曲中,具有东方美感的“中国风”流行歌曲尤为凸显。以“中国风”流行歌曲为研究对象,从内涵、美学原则和审美规律等方面阐释“中国风”流行歌曲,并对其作出展望。
[关 键 词] 中国风;流行歌曲;美学
随着社会的世俗性渗透到大众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华语流行音乐已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词是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重要源泉,其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凝练含蓄的语言表达、广泛丰富的主题表现值得回味。“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开端可追溯到邓丽君意义非凡的歌声,她唱出了人们心中久违的世俗情感,如《水调歌头》(专辑中歌曲命名为《但愿人长久》)。1985年末,流行音乐的发展蒸蒸日上,大众社会音乐生活的主流不再是传统抒情歌曲。苏芮作为华语乐坛里程碑式的歌手,她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她演绎的《一样的月光》至今还在被新生代歌手翻唱。20世纪90年代,《涛声依旧》《巴山夜雨》《梦驼铃》《古月照今尘》,从歌名到歌词的写作都借用了中国古典诗词。这些均是早期具备“中国风”元素的创作。随着“中国风”歌曲的相继走红,流行乐坛也陆续涌现出一大批“中国风”的歌手,如中国流行音乐界的领军人物刘欢32bb973e28ca7fe580b8f8c63037d14f、用“中国风”唱出爱国情怀的李玉刚、倾情演唱国风情歌的胡彦斌、认真做“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原创歌手后弦等。
一、“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内涵
21世纪初,我国流行音乐创作遭遇瓶颈,再加上外国文化的强势输出,流行音乐市场正处于低迷期。之后,周杰伦和陶喆等唱作歌手横空出世,以欧美流行的R&B、Hip-Hop为音乐基础,并加入一些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和演唱,由此改变了这一现状。这些音乐作品文白相间,极具中国古典意蕴。音乐制作人黄晓亮对“中国风”流行歌曲定义为“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曲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将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相结合,具有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风格。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陶喆是中国风编曲这一领域的先行者,1997年就创作了一首具有中国风编曲的R&B歌曲《十七岁》。2003年7月,周杰伦的歌曲《东风破》走红,在歌词方面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而且采用了新的演唱方法营造出一种意境。歌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韵律,形成一种含蓄、忧伤、典雅、明快的歌曲风格。自此,“中国风”流行歌曲正式形成,也就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范畴。
二、创作“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美学原则
(一)自律与他律的平衡
自律与他律是对音乐形式和内容关系的两种看法,即音乐内容究竟在形式之中还是在形式之外。自律的音乐形式所蕴含的内容相对单一;他律的音乐形式则具有音乐本身的内容,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和音乐以外的事物产生联系,从而表现音乐之外的内容。
莫扎特、贝多芬、巴赫都是伟大的作曲家,但他们作品的旋律听起来并不是都很优美,这说明艺术史已经否定了所谓唯美主义的美学立场或者艺术立场。好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到目前为止,贝多芬的交响乐、莫扎特的歌剧仍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大厅里回响。
当今华语歌坛很多音乐人用“中国风”的音乐风格来制作流行音乐,如周杰伦和林俊杰这两位创造歌坛神话的创作者。许多人因周杰伦而倾心“中国风”和谐统一的美感,如充满书生飘逸气息的歌曲《青花瓷》将离愁别绪描绘得婉转而细腻;《兰亭序》的词韵味悠长,令人赞不绝口。周杰伦的慢歌基本上都遵循最古典的“宫商角徵羽”(12356)而很少使用偏音(变宫、清角、变徽、闰),在编曲方面有着独有的一套体系,总体来说非常古朴,像古诗一样讲究合辙押韵。林俊杰的编曲除了“宫商角徵羽”,还有偏音的使用,例如《江南》《醉赤壁》《曹操》等,这种旋律比较现代,接近于西洋大小调的概念。《曹操》里使用吉他的旋律比较偏向于摇滚;《江南》里中国民族乐器只是在间奏和尾奏使用;《醉赤壁》里中国的乐器篇幅也占得不多。音乐作品体现了创作者的辛劳与付出,且形式与内容互为统一,形式是内容的表达方式,内容需通过形式才能显现。
(二)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现代音乐创作中,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这是一条重要的审美法则。如果把“中国风”流行歌曲融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就必须让古典文学变得通俗易懂。音乐人在创作这类歌曲时会先去读文学作品,研究角色在故事中的情感发展脉络,将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角,思考主角的内心活动,这样写出来的歌词和旋律匹配度会很高。例如大家熟知的《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做司马时所作的诗,白居易和朋友饮酒准备散伙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弹琵琶,而弹琵琶的女子也是流落到这个地方来的,境遇与白居易相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不是表达他生活即将陷入窘境当中的苦,而是抒发他不能怀揣抱负的愁。
由酷狗音乐和优酷联合出品的音乐竞演节目《中国潮音》展现了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精神,无论是戏曲与诗词的相辅相成,还是古典琵琶与二胡的碰撞融合,都是向更多的年轻人展示“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美学底蕴。节目中裁缝铺乐队和唐伯虎Annie合作改编的《新梅花三弄》听起来很悦耳,“大道至简”就是他们掌握这首曲子的秘诀。从编曲层面上来讲,歌曲并不是烦琐复杂地随意堆砌,这与我们平时所听到的一些倾向于“加法”的改编有所不同。这一版本的《新梅花三弄》其实减去了很多东西,这一“减法”的改编就让“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体现了出来。歌曲以风铃的声响开始并以其结束,有一种首尾呼应的感觉。中间保留了原版《梅花三弄》的主歌和副歌部分,但在主歌之前和副歌末尾又添加了进行改编的歌词和曲子,其中还出现了民族乐器——古琴,并且古琴在歌曲中的演奏手法也有一定的创新,从常规的弹拨演奏改为拉奏,演奏出平时我们不常听到的音色,让人们觉得耳目一新。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作曲家始终追求创新“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的理念,这种创新意识是推动音乐创作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功能与艺术的融合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旨在为人们提供欣赏和享受。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要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还要在历史、人文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和意义。音乐的艺术性和功能性是不能完全割裂的,功能型音乐是音乐的创作初衷,是服务于某种目的和功能的,创作者和演奏者要服务于甲方的意志,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修改、创作以及演奏、演唱。很多艺术性的音乐作品会被拿来实现一些功能,而很多功能性的作品也蕴含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OST歌曲就是标准的功能型音乐。例如,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片尾曲《凉凉》,此处需描绘出每一世暖与凉的恩怨、深情填满脑海的画面,于是创作者便创作出“凉凉十里何时还会春盛,又见树下一盏风存”的词句,希望传递给人凉中带暖的感受。
艺术型音乐需要创作者服从自己的意志,无论歌曲最终呈现的形式如何,创作的动机一定要基于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其特点为诗词优美、意境深远。如丁善德作曲的《想娘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黎英海作曲的《小河淌水》《在音色月光下》等。
《凤凰于飞》是刘欢为电视连续剧《甄嬛传》创作的片尾曲,典故源自《诗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是讲述甄嬛青春年少时的梦想是和天下最好的男子在一起结成连理、白首到老,但是进宫以后所有的一切都离她而去。歌词雅致、大气,充满古典诗词的委婉和深情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歌曲的音调、旋律使用得十分巧妙,大量的变调和调性的转换打破常规,使歌曲的音乐意蕴更加丰富。还有由刘璇豆作曲、张婧怡改编李清照的词,为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创作的主题曲《知否知否》,将李清照笔下才女的心事娓娓道来,旋律委婉动听,歌曲的后半部分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如梦令》部分,本首歌阐述的大意为:经历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后,还可以平平淡淡地与爱自己的人在一起才是生活的真谛。
三、欣赏“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审美规律
(一)审美趣味的差异性
在日常生活中,审美趣味对人们的审美判断和选择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当面对不同类别的音乐时,个体往往会选择某一类或几类作为其审美对象。在同一个文化圈内,由于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审美趣味,人们会选择相同或相似的音乐类别作为其审美对象。但是,只要存在个体差异,就必然存在不同的审美偏爱,即使在同一个文化圈内,不同的人也会选择不同乐曲去欣赏。这既体现了群体的相似性,又体现了个体的差异性。例如,年轻人普遍喜爱流行歌曲,但在这一范围内他们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偏好,其中“中国风”流行歌曲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二)审美逻辑的合理性
从审美的角度看,个人的选择没有对与错,因为都是内心的真实反映。每个人爱其所爱、信其所信。对审美而言,偏爱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要实现真实的审美,就只能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选择音乐。听众可以欣赏简单的美,比如一些流行一时的“口水歌”,但是必须具备欣赏复杂美的能力,不然就不能叫作返璞归真而是审美降级。低级审美是在欣赏和谐的旋律以及以往听过的内容,简言之就是由于之前听到过这些声响才会感觉他们和谐。普通人能立即感受到正拍强音,但在单一调性中欣赏更高级的内容需要解决更多矛盾,例如延伸音带来的张力、反拍及奇数连音的律动、趋近音更多的旋律线条、调性外的和声声响等。
(三)审美评判的多元性
笼统地按听众数量来确定音乐的好坏没有意义。如今我们的听歌方式正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音乐平台与视频媒体平台互相引流使得大众发现更多的冷门好歌。随着视频媒体用户的增加,大家热衷于创作自己的视频作品,选择与作品内容相呼应的背景音乐能增加代入感,于是老歌翻红、小众变流行。视频媒体基于自身的流量属性可能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听众,会把引来的这部分观众转化成所使用的背景歌曲的新受众。
近几年国风国潮受到年轻人的大力追捧,许多中国风音乐作品成为热门。当下传统音乐的创新算得上是音乐圈的热点之一,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大视频平台看到民乐新编的作品。《经典咏流传》是一档文化音乐节目,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特色是流行音乐与中华古诗的融合,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播出以来反响热烈且备受关注。节目中青年歌手张杰再唱经典,一首《少年中国说》意气风发,中国少年未来可期;谭咏麟用粤语唱响古词,一曲《定风波》唱出了苏轼笑迎人生风雨的潇洒豪迈。《经典咏流传》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当代年轻人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对“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未来展望
“中国风”流行歌曲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光芒,让我们看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方式。它融入中国文化精髓,更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自信。未来的路很长,但其前景充满希望。当我国综合国力及国民自我认同感越来越强的时候,便自然地从向内看转为向外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智慧的结晶,“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盛行是文化发展必然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点亮隐藏的“基因”,注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作为热爱音乐、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国风”流行歌曲走向世界,使优美的旋律深入人心。在不断探索、突破的过程中,要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相信“中国风”流行歌曲将以更具魅力的姿态拥抱未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宋瑾.音乐美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3]马珺.“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4]张鹭.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艺术[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5]董颖.浅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J].商情,2009(31):28.
[6]张进.流行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8-50.
[7]赵朴.从“西北风”到“中国风”: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影响刍议[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3):92-96.
[8]李皖.西北风,东南风(一九八六—一九八九):“六十年三地歌”之六[J].读书,2011(7):157-167.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