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中国文化的瑰宝——古诗词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这一艺术形式独具魅力。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展示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领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从其发展历程和歌曲旋律两个方面进行探寻。首先,回顾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其次,从歌曲旋律的角度来欣赏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感受旋律与诗词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关 键 词] 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民族性
基金项目:广西艺术学院2020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民族歌曲与古诗词歌曲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KCJS07)。
一、引言
中国艺术歌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借鉴并吸收了大量外来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使其旋律在民族化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它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情感,并通过丰富的音乐语言表达出强烈的民族性情感。同时,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过程中,把民族音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保留下来,使之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旋律特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风格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自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作曲家就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同时融入中国特色,创作出独具魅力的艺术歌曲。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中国古诗词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中国诗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收录了众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诗歌。到了战国后期,楚地又诞生了屈原的《楚辞》,其独特的辞藻和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记载,当时收录的诗作近五万首,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而宋代词则发展到巅峰阶段,《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展现了词这一体裁的丰富多样和高度成熟。唐诗和宋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双璧,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
近现代的作曲家如青主、黄自、赵元任、应尚能等人,以他们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艺术造诣,率先将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古诗词结合在一起。他们巧妙地将西方和声、旋律等作曲技巧与中国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相融合,创造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独特的声乐作品形式。
这些作品借鉴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还赋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有的古典文化特色,使其成为最具中国传统风格的歌曲形式之一。通过这种创新方式,中国作曲家传承和发扬了中国古诗词文化,为西方作曲技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广受欢迎,赢得了国际乐坛的赞誉。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丰富多彩,从风格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0ef4fcced2fe20e6b40e12203e8f47e7第一类作品深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它们以西方古典音乐的技法为基础,巧妙地融入中国古诗词的韵味。这些歌曲运用古典风格的和声与复调技术,展现出严谨而优雅的曲式结构,具有鲜明的西方古典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更将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大江东去》《我侬词》等作品就是这一风格的杰出代表。
第二类作品则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这些歌曲巧妙地将西方音乐写作技法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相结合,既保留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又赋予其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展现了中国古诗词的生动形象和深厚内涵,如《我住长江头》《点绛唇·赋登楼》。
第三类作品则呈现出西方现代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这些歌曲大胆突破了传统的大小调式,调式变化丰富多彩,甚至涉及无调性的创作手法。它们以新颖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赋予古诗词新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如《涉江采芙蓉》《嫦娥》。
当然,这三种风格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它们在实际创作中有时会互相交叉、互相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例如,青主的《大江东去》,该作品在调性布局上独具匠心,巧妙地在大调和小调之间变换,形成独特的旋律色彩。第一段,调性在大调和小调之间游走,这种调性变换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青主巧妙地采用朗诵性的宣叙调形式,使得音乐在表达上更加贴近中国诗词的韵味。第二段调性基本稳定在大调上,这种调性布局使音乐更稳定和宁静。此时,青主运用咏叹调式的旋律,使得音乐在表达上更加深情而富有感染力,展现了青主对西方音乐技法的精湛掌握,体现出他对中国诗词意境的深刻理解。尽管青主在《大江东去》中运用了诸多西方古典音乐的写作技法,但整首作品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中国诗词吟诵的韵味。这得益于青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西方音乐技法的精湛掌握。他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既具有西方音乐形式美又充满东方文化神韵的音乐作品。这种风格的交融与碰撞展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艺术欣赏空间。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民族性体现分析
(一)以情融于意象
在中国古诗词的世界里,意象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自然景色。这些意象就像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是志趣的隐喻。每一个精心选择的意象,都像是诗中的一颗明珠,闪烁着诗人的智慧和情感。以宋代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点绛唇·赋登楼》为例来深入探索其中的意象之美。王灼在靖康之变后,面对国家的衰落心怀感慨,写下了这首充满爱国之情的作品。词中,他通过“西山雨”“山无数”“烟波无数”等意象,细腻地描绘出暮春时期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春天的温暖和美丽,也象征着国家的希望与生机。在王灼的笔下,“西山雨”并不仅仅是雨水落在西山上的景象,更是诗人心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雨水滋润着大地,也滋养着诗人的心田,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的艰难和不易。而“山无数”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就像那连绵不断的山峰,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国家都能坚韧不拔地前行。“烟波无数”则是一个更加宽广的意象,它描绘了江面上的雾气和水波,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让人陶醉其中,也让人感受到意境的广阔和深远。同时,“烟波”也象征着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就像那烟波浩渺的江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黄自先生在谱曲时,运用中国传统的D宫六声调式,使得这首词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让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充分展现出词中的意境和情感。黄自先生还采用再现单二部曲式,使得整首曲子气势恢宏,鲜明地表达出爱国之情。
(二)以情融于诗眼
在中国古诗词中,诗眼是表达情感最细致的存在。它是诗人反复琢磨、精心推敲的结晶,是作品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的地方。每一个经典的诗眼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白,是他们对生活、自然、人性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感悟。当我们谈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演唱是表达作品情感的重要途径,而诗眼之处则更是需要精心的设计来抒发更深层次的意义。
以苏轼的《惠州一绝》为例,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谪到岭南蛮荒之地时所写。然而,诗中并没有流露出消极的情绪,反而展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的精神面貌。尤其是“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一句,更是将被贬的苦闷转化为对岭南的赞美和热爱,成为整首诗的点睛之笔。王志信在为这首诗作曲时,更是巧妙地突出了苏轼的洒脱之情。全曲采用口羽七声调式,是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自由而奔放,仿佛是在描绘岭南优美的风景,表现出诗人来到岭南地区感受当地风俗人情,流连于风景之间的情感。钢琴伴奏的织体则多采用颤音和琶音的形式,作为背景音乐烘托,形成了引子式的乐段呈现,为演唱者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艺的机会,增添了演唱的自由度。在最后一句“不辞长作岭南人”中,长音分别在“作”“南”“人”上,长音时值也是递增的。这种音乐处理手法,使诗句的情感得到了充分抒发,突出作者从内心深处想“成为岭南人”的感叹。
(三)以情融于声韵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在于其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以及情感基调与诗歌本身的完美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文字和音乐的简单相加,更是两者在深层次上的相互渗透和升华。演唱者在演绎这些艺术歌曲时,必须深入把握诗歌的内在情感,注重语言、语气的考究,以确保音乐的旋律与诗歌的情感相得益彰。古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律”指诗的音律,包括诗的语言基础。在演唱时,演唱者要深入理解诗歌的声调、EL3ej3xToA+sQKa9u2LKhK0URMhlINEriYzzzZy5EPk=平仄、句式结构和韵脚,以展现诗歌的韵律美。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强弱的得当处理、平仄的相交变化以及长短句的相互呼应,结合音乐的旋律,使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的旋律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声韵变化多端,时而张弛有度,时而此起彼伏,时而抑扬顿挫,都是对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神韵的生动体现。这种神韵的展现要求演唱者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演唱功底。具体来说,演唱者在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时,需要通过对声音的细腻控制以及对歌曲结构的深刻理解来展现出诗歌的情感内涵,要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让音乐与诗歌的情感相互融合,产生共鸣。演唱者还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语气的变化,以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民族性风格存在的意义
中国艺术歌曲的旋律在创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民族文化背景、时代特征、个人审美趣味等,因此,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中融入民族风格是一种必然趋势。艺术歌曲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旋律来源于中国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民族性风格存在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现民族声乐特色与审美。中国音乐十分注重旋律的表现,强调形散神不散,注重旋律的韵味处理。这种民族性风格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中得到充分体现。民族声乐作品多采用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为有限,强调旋律的线条美和音韵美。基于民族性风格的旋律,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准确传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望和审美需求。
第二,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我国艺术歌曲的旋律来源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我国传统音乐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对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这与西方音乐有着明显差别,例如《黄河颂》《游子吟》等。其次是结构形式。我国艺术歌曲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形式感与完整性,往往以五个乐句为基础,通过音乐形象来表达一种意境。最后是创作手法。我国艺术歌曲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格或套曲等手法来进行创作。
第三,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艺术歌曲在创作中能够使作曲家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以及民族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与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我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中除了要有鲜明特色和民族风格外,还要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艺术歌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如《离骚》《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都是我国非常典型的作品。
五、结论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声乐体裁,尽管其历史不过百年,却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展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在旋律创作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族音乐的审美本质和创作规律。旋律的构思与生成,应当遵循和体现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原则,如和谐、对称、节奏变化等。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民族音乐元素,如五声调式、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等,以展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独特的民族韵味。在演唱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民族性则更多地体现在语言、情感等方面。由于古诗词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因此,演唱者要深入理解和体验歌词的意境,以准确的咬字、吐字和音色变化传达出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演唱者要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的民族性特征,以此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声乐创作和表演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刘玲.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与思考:以中国知网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J]. 今古文创,2024(16): 43-46.
[2]刘阳琼,杨檬萌. 古诗词艺术歌曲《鬲溪梅令》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J]. 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 (3): 127-129.
[3]陶昕秀,高月霞.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与演唱风格:以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例[J]. 明日风尚,2024(5):40-42.
[4]张鑫雨.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J].民族音乐,2024(1):59-63.
[5]王怡. 中国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韵味把握 [J]. 明日风尚,2024(4):34-36.
[6]从沁. 诠释学语境中经典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个性化演唱风格的形成路径[J].当代音乐,2024(2): 201-203.
[7]晁雨涵.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双版本钢琴伴奏艺术审美之刍议[J].天南,2024(1):77-79.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