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本书阅读与想象作文是语文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魔幻作文是想象作文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魔幻作文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又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而且还可解决学生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问题。在全班共读魔幻小说中,学生发现“抓住细节”“创造魔法”的写作密码;在研究 “魔法神器”中,学生了解“穿越背景”“超能力魔法”“神器变化”等方法能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变化无穷;在阅读比较中,学生掌握了“时间压缩”“空间重置”“移花接木”等魔幻作文想象策略。这样,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掌握魔幻小说的创作,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魔幻作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9-0084-04
“整本书阅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是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提出的,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已经提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可见,“整本书阅读”与“想象作文”早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想象作文在丰富学生习作内容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魔幻作文作为想象作文的一种,更需要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更受学生所喜欢。近年来,魔幻系列作品《哈利·波特》的热销,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讨热情。因此,我将魔幻作文带入高年级课堂,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寻找到了一条促进学生写作素养提升的道路。
一、整本书阅读和魔幻作文的概念界定与实践意义及可能
(一)概念的界定
1.整本书阅读
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目,同时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整本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整本的书”这一概念是叶圣陶先生于1941年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最先提出。进入21世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这样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魔幻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魔幻”:“神秘而富于变幻的。”魔幻小说的幻想是建立在魔法之上的,是表现人创造力的重要精神财富。魔幻小说借助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等刻画人物,充分体现魔幻的魅力。这里所说的“魔幻作文”,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所理解的“魔幻作文”,是指学习魔幻小说中奇妙的想象,将神奇魔法、有趣故事、现实生活等巧妙结合,进行构思创作的文章,这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是不同的。
本研究主要是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为基础,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借助《哈利·波特》等魔幻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进行魔幻文学作品的欣赏,提炼出魔幻小说创作的方法,借助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等的变幻无穷,进行魔幻作文教学的思维点拨,展开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索与研究。
(二)魔幻作文教学的意义
魔幻小说天生就是一种极富想象力的文学表现形式,向来以天马行空的文笔著称,可以轻松将读者带入一种神奇的世界。长期以来,陈旧、机械的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魔幻作文让学生有放飞自由想象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之类的魔幻小说之所以受到学生的热爱,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可以在幻想中“走出”现实的困境。魔幻习作课,不仅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而且还能解决学生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魔法世界的想象不是为了躲避现实,恰恰是对生活的写照,让学生充满创造力的同时,更有勇气、策略地去面对困难重重的生活。
(三)魔幻作文教学的实践可能
无论是清政府的《17YU1CWXrYCnTfRaDWbq0QcahzN5Sbadrd1dth+ta/I=钦定学堂章程》,还是民国时期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乃至新中国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没有一份小学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提到“写想象作文”的要求。直到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现,写想象类作文才进入课程标准。
为了解学生对魔幻小说的阅读与魔幻作文写作的基本情况,我们对本校1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读过魔幻小说,近39%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魔幻小说,比较喜欢的学生占53.1%,不喜欢阅读魔幻小说的不到8%,可见大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魔幻小说的。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近77%已读过《哈利·波特》,他们都被魔幻小说中神奇的想象、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奇异的魔法所深深吸引。近58%的学生很想尝试进行魔幻作文的创作,但是从未行动,只有近8%的学生尝试写过魔幻小说;30%以上的学生从来都没有想过进行魔幻小说的创作。81.42%的学生表示很期待参加老师组织的魔幻小说阅读欣赏与创作社团,很想尝试魔幻小说的创作。学生觉得创作魔幻小说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对选择怎样的魔法,有23.89%的学生感到困难。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引导学生对魔幻小说进行整本书阅读、发现写作的密码,进行魔幻小说创作的探索很有现实意义。
二、魔幻小说的整本书阅读
(一)师生共读《哈利·波特》,破解流量密码
进入中高年级后,笔者在班级开展全班共读《哈利·波特》活动。共读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初期的教师荐读、音频播放,也有课本剧表演,同时还有访谈、讨论以及阅读相关文献等。我们对《哈利·波特》热销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思考《哈利·波特》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1.创作回归本位
纵观世界儿童文学史不难发现, 那些真正受儿童喜爱的读物,都是站在儿童的立场, 从儿童出发,替儿童发声, 迎合儿童心理的。《哈利·波特》之所以能征服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 其根本原因就是作品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受到尊重的空间。作品是否符合儿童本位、内容是否深刻等,都是衡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故事充满趣味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是一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哈利·波特》的故事曲折生动,悬念环环相扣,很快能将读者带入无比紧张惊险的魔法世界,让人充满期待又欲罢不能。比如,主人公哈利一出场就是惊心动魄,令人意想不到。哈利刚一岁时,父母被伏地魔杀害,他的脑门上留下了一块闪电形状的伤疤。他的宠物猫头鹰给他捎来神秘的录取通知书,他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乘火车去魔法学校;在魔法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险象环生,但又在千钧一发之际绝处逢生。这样,极大地满足了儿童好奇、探险的阅读心理与期待。
3.想象亦真亦幻
在《哈利·波特》作品中,既有巫师帽、魔杖、魔药、飞天扫帚、巨人、狼人、精灵这些传统的形象,又有与现实生活丝丝相扣的内容、人物。当代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他们非常熟悉学校的生活,但是整日的上课、作业、考试,单调至极,难免枯燥乏味。J·K·罗琳巧妙地将魔幻世界与校园生活结合起来,在儿童熟知的校园生活中展开魔幻世界,在魔幻的世界中表现校园生活,将魔幻、校园以及儿童的成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哈利等小巫师们生活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与现实生活中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模式一模一样,要通过上课、记笔记、做实验这些学校生活中最惯常的模式来习得咒语、制作魔药,飞行术、变形术等都需要刻苦的练习才能学到。他们也要考试,也会受到老师的惩罚,不过与现实不同的是,这里有学生吃下去立即生病以躲避考试的奇妙糖果。
(二)探索魔幻小说,发现写作秘诀
1.抓住细节的密码
在全班共读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发现魔法、解开写作密码的品读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写作秘诀。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并联系生活驰骋想象,品读、理解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生动、人物写传神的。比如,在读完《哈利·波特与密室》第十章《失控的游走球》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魁地奇比赛”的描写进行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描写扣人心弦的。教师让学生找一找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说说哪些描写更精彩,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明白,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都要有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这样文章才显得生动,从而发现了写作的密码。
2.创造魔法的秘密
在细读品味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魔幻作文的创作教学活动。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神奇的想象,进入魔法的世界,创作属于自己的魔法故事。比如,引导学生创造一种新的魔法神器,可以穿越到魔法世界去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具有魔幻色彩的文学作品,比如上海作家谷清平的《汤小团》系列等。在阅读分析和总结特点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样,学生写了不少有趣的作品,如《穿越你的梦》《神奇的糖果》《我的隐身衣》等有趣的作品。
(三)研究魔法神器,解开剧情创编秘密
1.穿越魔法和神器的背景
我先这样激发学生思考:“你看过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吗?外星球的历险是不是惊心动魄?你看过《博物馆奇妙夜3》吗?里面充满魔幻色彩的剧情是不是很过瘾?”再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玩穿越,有一个奇妙的空间。最后,提示学生:“魔幻作文当然也要玩穿越。给穿越设置一个背景和空间,是你要做的第一件工作。”
2.创造超能力的魔法和神器
真实的世界里永远没有魔法和神器。可是,在魔幻小说中,一切皆有可能。像《灰姑娘》中长在灰姑娘妈妈坟上的那棵树,《指环王》中的指环,《哈利·波特》中的飞天扫帚……我这样引导学生创造超能力:“想让你的作品吸引人,就要想象出几件神器出来,让它们有超能力。给你笔下的物品赋予某种魔力,让它具备某种魔性。要注意的是,魔法或神器不要多,要聚焦一个点去想。可以把空间变小、把场景变小、把角度变小,这样能把作文写得更充实、更生动一些。”
3.魔法和神器得有变化
我这样给学生讲故事:“有一篇《七颗钻石》文章,作者托尔斯泰让有超能力的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起初是空水罐,小女孩为妈妈在深夜出来找水而累倒在地,因为有孝心,空水罐变成有水的罐子;当小女孩给小狗水喝,因为有爱心,木水罐又变成银水罐;当小姑娘自己不喝而给母亲喝水时,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后来,她忍着干渴给陌生的过路人喝水,金水罐里跳出了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每一次水罐的变化,都对应着小姑娘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你可以让你笔下的魔法或神器发生奇妙的变化,通过变化写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内容。神器会帮助你克服困难,这样你就很容易写出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情节自然一波三折、变化无穷。”
三、高年级魔幻作文教学的想象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在组织魔幻小说阅读过程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出魔幻作文教学的想象策略。掌握了这些小窍门,学生就能脑洞大开,妙笔生花。
(一)时间压缩策略
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一个场景: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穿过“时光之门”后,变身为一个个大人。这就是时间压缩,只借助一扇门,就可实现变化。我国古代“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对时间的压缩,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空间重置策略
获第74届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就把北京想象成三重空间,不同的人占据不同的空间,展开他们的生活。美国电影《奇异的旅程》描写的是科学家通过缩微技术把人缩小成几百万分之一,然后把缩小的医生输入病人体内进行手术的故事。它们都运用了空间重置的策略。
(三)移花接木策略
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的事集中到一起,让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让故事牵动人心,这就是移花接木的策略。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是采用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其实就是在原有人物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挪到了他身上,从而更突出了诸葛亮这个人物。
四、高年级魔幻作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不为的“自由教学”
课堂上,不少教师在“自主学习”和“发挥个性”的借口下,往往只出示题目,不做要求,不进行指导,让想象作文“自由生长”,还美名曰“放飞想象,个性自由”。这样的写作形式消解了学生习作兴趣,降低写作效率;同时,使学生感觉到写魔幻作文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二)指导虚化的“低效训练”
有的教师课堂“满堂问”,就是没有学生的自主思考、想象;也有的教师对教学重点一晃而过、对细节处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明、方法不当,学生应付了事,效率低下。
(三)训练边缘的“被动教学”
语文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教师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在实际教学中,魔幻作文教学没有得到重视,被边缘化了。这主要表现在训练次数少,教师没有在平时加强练笔指导,导致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
总之,在高年级进行《哈利·波特》等魔幻小说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魔幻小说的写作密码,进行魔幻习作的创作,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意表达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坚持落实魔幻写作的教学要求,就能改变想象作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段新莉.“哈利·波特”热的冷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5):134-138.
[2] 宋强.“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启示[J].出版广角,2017(17):33-35.
[3] 陶会.从《哈利、波特》到小学魔幻作文[J].天津教育,2019(8):123-12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 朱立元,西方现代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