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24-08-01 00:00:00贾敬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5期

生命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成为发展学生生命观念、启迪学生生命智慧、培养学生生命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文的思想内涵,将语文知识与生命观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长度、宽度与高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启发学生思考自身的生命价值。

一、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一)体验性原则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时,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深层理解的能力较弱,难以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其中蕴含的生命观念与价值。想要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教师就应当遵守体验性原则,注重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命观念、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深度理解生命的美好与意义。

(二)发展性原则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生命观念、态度与情感的综合发展,强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以实现生命价值为目标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因此,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落实发展性原则,结合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对他们因材施教进行引导,通过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与情感。

(三)启发性原则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深挖课文中的生命教育观,将课文中的生命教育内涵通过具体的教学循序渐进地转化成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思想、道德、情感、理想、信仰等素养,使学生形成对生命本质、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的感悟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遵守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以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聚焦课文内容,结合阅读感知生命价值

阅读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了解课文信息、把握课文主题、发展自身思维与情感的主要途径,唯有开展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活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少年闰土》是一篇人物描写类的课文,主要人物是闰土,通过讲述“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纯朴真诚的农村少年形象。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分析“我”与闰土之间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感知闰土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粗读《少年闰土》,在学生完成粗读后,首先对学生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围绕闰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与总结,首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纯朴真诚的海边农村少年的人物形象。

随后,教师让学生精读,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提问:“课文中的‘我’和闰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探索,从生活环境、所处阶层、日常见闻等方面明确“我”与闰土的不同:生活环境方面,闰土生活在海边的农村,“我”生活在高墙大院中;所处阶层方面,“我”是一个少爷,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日常见闻方面,在海边农村长大的闰土生活经历极为丰富,“我”却孤陋寡闻。教师继续提问:“闰土向‘我’讲述了哪些事?表现出闰土怎样的特点?”学生从闰土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事件中总结闰土的人物特点: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生活丰富多彩。

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学生通过阅读,深入感知“我”的内心世界,通过将“我”与闰土进行对比,突出“我”和周围的朋友与闰土的不同,着重体现闰土的人物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感受“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闰土的敬佩,以让学生感知到少年闰土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设计有效提问,展开互动理解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中生命观念、生命价值的认知,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的感悟与思考。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引,通过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围绕课文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等,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以话题启发学生讨论与思考,在互动中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少年闰土》中“我”的内心世界时对学生提问:“在闰土讲述雪地捕鸟、瓜田刺猹、海边拾贝壳、看跳鱼儿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教师结合课文中表现“我”内心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明确“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闰土说的这些事,对闰土的生活既羡慕又钦佩。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故乡》中描写成年闰土的部分,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对学生提问:“在‘我’心中,闰土少年时是怎样的形象?中年与‘我’再见时又是怎样的形象?”引导学生将健康、活泼、能干、懂事、机灵、朴实的少年闰土与衰弱、迟钝、自卑、麻木的中年闰土进行对比,思考“为什么闰土少年与成年后的形象判若两人?”结合《故乡》中的描述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是当时的封建礼法观念将闰土的人性扭曲了,压抑了闰土的人性,使得闰土的精神逐渐变得麻木、逐渐丧失了理想,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木偶人”。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话题:“如果你生活在和闰土一样的时代,你会变成和闰土一样被封建礼法观念压迫、被命运摆布的人吗?”引发学生讨论:

学生1:我认为闰土这样的做法是对自己人生、命运的不负责任,如果我处在那个时代,我会勇敢地反抗,努力学习,争取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学生2:我会一直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争取有尊严、有思想地活着。

学生3:我会一直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鲁迅先生保持联系,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交朋友,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处现在这个时代的幸运,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会珍爱与尊重生命,努力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三)组织写作练习,加深学生的生命感悟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系统梳理自身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将课文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导入写作教学中,通过仿写、续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写作中引发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意义,感知到发展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少年闰土》的阅读,帮助学生了解闰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生活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课文中的“我”对于闰土充实生活的敬佩和羡慕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课文中表现出了‘我’对闰土充实、快乐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闰土生活经历的敬佩,感受到闰土生活的充实,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闰土一样的朋友?他聪明伶俐、见多识广,和你非常要好,你也非常向往成为他那样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结合现实生活,描述自己向往的一位朋友:

学生1:蔚蓝的天空下飘着几朵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田地,在田地里,一位少年正在捉蚂蚱,只见他弯着腰,慢慢地靠近蚂蚱,对准蚂蚱猛地扑过去,那蚂蚱却后腿一蹬,连蹦带飞地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我的表弟——我舅舅家的孩子虎子。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六七岁。我暑假的时候到外婆家,每到这个时候,舅舅家的孩子——虎子就会高兴地跑过来跟我一起玩,我见人很害羞,只有跟他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才不害羞,和他说话,不到半天,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到外婆家的第二天,虎子就带我到河边打水仗,他说:“每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河边一起打水仗、抓小鱼,在河边看着清澈的湖水里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游动……”

(四)创新教学活动,结合实践引导践行生命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生命教育本身是富有内涵、形式多样的教育,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提升生命价值,而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感悟的重要教学途径。

完成对《少年闰土》的学习后,在学生深入理解闰土人物形象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内心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中,描写了“我”对闰土的生活充满向往,那么闰土对于从小锦衣玉食、不愁吃穿的“我”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在和“我”相处时,闰土的内心活动又是怎样的?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结合课文,将闰土与“我”相处时的故事及闰土的内心世界编写成剧本。

在学生小组完成讨论与编写后,教师组织角色扮演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少年闰土和“我”两个角色,结合课文的背景与剧本进行演出活动。学生在演出时大胆想象闰土的内心活动,想象闰土会产生怎样的情绪,深入感知角色的情感与内心感受。

小组1:

闰土:你平常在城里都会做些什么?有哪些有意思的事?

“我”:我平日里没有事情干,城里没有你们那里有意思,不过城里在节日的时候会有庙会,非常热闹,我可喜欢了。

闰土:庙会?都有什么?

“我”:可多啦,有捏糖人的、卖风筝的、叫卖各种小吃的、杂耍的,那几天锣鼓喧天,人特别多,很热闹。

……

通过揣摩和表演,学生要意识到不仅是“我”羡慕闰土无忧无虑、充实的生活,实际上,闰土也羡慕“我”在城里的生活,这一点从课文“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中可以揣摩一二。随后,教师从“我”与闰土的相互羡慕进行延伸,通过总结与感悟引导学生明确闰土与“我”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却相互羡慕,这说明他们身上都有着让人羡慕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会有因为不如别人而羡慕别人的时候,也会有因为在某方面比别人做得好而被别人羡慕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自身,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尊重生命的差异,努力寻找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我们要深挖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明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生命教育理念的挖掘、整合与利用,通过阅读感悟、交流探讨及写作加深认知、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正视自身,感悟生命的智慧与价值,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中心小学)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