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诊断学情、巩固知识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科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当设计多元化的语文作业,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创造性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支架,让他们在学习支架的支持下,完成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以及课后巩固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下文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神话《盘古开天地》一文为例,从政策解读、文本分析、学情调研和作业设计等角度,探索多元化作业设计的具体思路,以此贯彻“减负、增效”的“双减”理念。
一、政策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面简称《课标》)提出:“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以及“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等有关语文作业设计的建议,同时还提出“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等作业设计的要求,这些要求为语文作业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从中可以看出,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需要秉承难度适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原则,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选择完成不同形式的语文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不断地提升语言运用和审美鉴赏等语文能力。
除了《课标》之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面简称“双减”政策)中,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作业设计工作,提出了“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要求,倡导各个学科的教师要在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分层和弹性化的作业,并坚决杜绝布置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由此可见,“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检验基本学情,而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将语文作业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规律设计富有个性、层次清晰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个性、提升语文素养。
通过解读《课标》以及“双减”政策,教师能够在课前准备阶段明确小gYgcVLZkM5dXqUzE8MhAHw==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要点,也能确切地了解语文作业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分析文本、研读学情,为后续的作业设计以及作业布置等工作做铺垫。
二、文本分析
《盘古开天地》源自我国古代的一则神话传说,最早出现在徐整的《三五历纪》。据民间传说记载:盘古生在一个巨大的黑暗世界中,当他醒来后,无法忍受周围的黑暗,用神斧向四周劈去,从而创造了开阔的大地、高远的天空。为了不让天与地再次合并,他用自己的身体撑起天地,并将身体中的各个部位化作了风、云、雷声、太阳、月亮、江河等自然之物,创造了一个极其美丽的世界。此则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展现了丰富多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朴素愿望。
《盘古开天地》一文选自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此单元以“神话”为主题,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为语文要素,涵盖了阅读、写作等多项学习要求。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来看,《盘古开天地》一文的作业设计,教师要重点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要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感受故事中鲜明的神话形象,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让他们在想象中编创故事。
三、学情调研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了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充满奇特想象的故事类文本,他们能够针对文本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在梳理故事情节、品鉴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故事阅读经验,他们能够把握故事中的六大元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经验设计功能多元、类型多元、难度递进的语文作业,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从而让他们在作业的辅助下掌握神话故事的阅读和表达方法,并全面了解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四、作业设计
在作业设计阶段,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文本内容,明确了作业设计的要点后,即可着手设计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并细化作业评价的标准,为学生的多样化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一)作业目标
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前提,只有具备一套完整的作业目标,教师才能明确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怎样设计作业。为此,在正式开启作业设计工作之前,教师需要提炼作业目标,确切地了解语文作业应具备的功能、达成的效果,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彰显语文作业的价值。
(设计意图:表1中的四组作业目标融合了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同时也关联了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从课外阅读的角度入手,为学生指明了拓展学习的方向,意在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神话阅读的知识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课外神话阅读活动中。除此之外,作业目标中还囊括了“利用图式工具”“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句”等要求,这些要求能够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语文作业、提高作业实践的效率。)
(二)作业内容
【作业一:回顾阅读经历】
◆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在你读过的神话故事前方打“√”。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八仙过海
◆你读过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结合提示语的内容回顾以前的阅读经历,并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汇或语句。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引导学生回顾了过去的神话阅读经历,其目的是唤醒学生的感性认知,让他们体会神话的奇妙之处,并在针对性的提示下,初步总结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与传统的语文作业相比,此项作业融合了图、文等多个要素,能够吸引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将此项作业放在课堂导入环节,以此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
【作业二:梳理基础字词】
◆观察生字,说一说它们有何特点。(教师出示生字:缓、撑、茂、滋、奔)
◆结合故事语境,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字词。
盘古这个wēi é 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chēng 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hé lǒng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jīn pí lì jié ,累得倒下了。
◆阅读下列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包含三组内容。其中,第一组作业,考查的是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汉字的组字规律;第二组作业,以文本情境为载体,考查的是学生辨识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写汉字的过程中梳理课文内容,以此规避传统作业中重复抄写的弊端;第三组作业,以文章中的特殊句式为主要素材,考查的是学生的语句品析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特点,体会汉字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将此项作业安排在课堂初始阶段,以此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
【作业三:概括文本内容】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填写图式的任务,见图1。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融入了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情节概括能力,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让他们明确课文内容。此外,经过改编后的作业,其层次清晰、条理明确,符合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过程。此项作业应用于课堂探究阶段,让学生在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故事发展的脉络,以此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作业四:品析神话形象】
◆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语句,展开大胆的想象,说一说你心目中盘古的形象,并用简单的词汇概括。
◆结合课文内容,在下列选项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以选择多项)
①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活活将自己累死,真的是不自量力。
②盘古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神话形象,他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世界的万物。
③盘古力气大、勇气可嘉,其伟大的开创精神值得赞扬。
④盘古与后羿一样,都具有不畏牺牲、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聚焦于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考查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作业的内容,学生需要结合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并运用简练的字词和语句概括盘古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作业中给出的选项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加深文本印象,明确神话故事的思想主旨。)
【作业五:拓展阅读范围】
◆阅读《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从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神话故事,依据下列提示将故事讲给他人听。
①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②写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④故事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阅读《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片段,说一说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并结合表2,比较夸父与盘古有什么异同点。
◆任选一篇神话故事,制作一张神话故事推荐卡,并将推荐卡张贴在班级阅读栏中,以供学生互动和交流,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从课外拓展的角度,安排了内容、引进了资源。在完成上述作业时,学生需要从课内外相结合的角度,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起来,在迁移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阅读范围。与此同时,在比较异同点、制作阅读推荐卡等环节,学生也会更熟练地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具体方法,即:围绕故事的六大要素,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在顺利完成作业后,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神话故事的阅读方法,还可以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辉与璀璨。)
以上五组作业,融合了课内教学内容以及课外拓展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五组作业分别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让学生在作业的辅助下,相继完成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以及课后拓展等任务,以此达到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目的。
(三)作业评价
作业设计,不仅要包含作业的目标和内容,还要囊括作业评价的标准。
第一,是否理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故事的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第二,是否体会了盘古这一神话形象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三,是否产生了阅读神话故事的热情,并自觉地搜集神话故事的阅读资源,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五、反思与总结
在《盘古开天地》一文的作业设计中,教师立足单元整体视域,设计了多元化的作业。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中可以看出,这些作业融合了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也体现了《课标》和“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他们的阅读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但是,受到篇幅的限制,作业仅仅截取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内容,忽视了西方神话的素材。为此,在日后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继续拓展,从中西方结合的角度出发引进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为学生的对比阅读提供支架,让他们在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领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形成文化自信意识、开拓文化眼界。
上文以神话文本《盘古开天地》为例,探讨了小学语文多元化作业设计的具体思路,从政策解读、文本分析和学情调研三个角度,展开了作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为作业设计铺垫了理论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围绕《盘古开天地》的文本内容、文体特点等要素,设计了多元化的语文作业,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巩固等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展开了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总体来看,本课作业设计实践性较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