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单元教学

2024-08-01 00:00:00叶琦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5期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习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应树立大单元教学理念,从整体、系统的高度优化习作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习作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学生正处于习作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发展。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立足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出发点,合理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提高习作水平。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一课为例,其与本单元其他几篇习作文本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单元。在单元教学伊始,教师要为学生描绘习作学习的美好前景,鼓励学生投入单元习作学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学习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奇妙世界,去认识不同的小动物,听它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我们再把它们的形象和故事写下来。大家说,这样的习作学习是不是很有趣?

学生A:哇!太棒了,我最喜欢小动物了!

学生B:它们怎么讲故事呢?听它们讲故事一定很好玩吧!

学生C:我要把可爱的小动物都写下来!

教师:那好,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走进《搭船的鸟》,去认识一种非常聪明、能干的鸟类。

通过对第一篇习作文本的学习,学生对习作单元的动物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及时把握这一契机,进一步明确单元习作目标,引导学生畅想习作成果。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鸟类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学生A:原来鸟类也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真是太神奇了!

学生B:对呀,它们虽然个子小,但是很机灵,它们居然能想到站在船上捕鱼。

教师:你们的认识很到位!我们这个单元就是要通过观察和思考,走进大自然。在学习结束后,希望大家能写出三篇习作,分别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存本领、动人故事三个角度展现动物的形象。

学生C:老师,我们可以去公园、动物园参观吗?那里有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呢!

教师:当然可以了,我也建议大家课后多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也可以跟家里人一起去动物园游览,为习作积累素材。

由此可见,教师设定明确、具体、富有吸引力的单元习作目标,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习作的乐趣,迈好习作学习的第一步。

二、明确单元教学框架,梳理习作思路

在学生对单元习作产生初步兴趣后,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单元教学框架,帮助学生梳理习作思路,使学生对习作任务形成清晰的认知。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一课为例,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夏日草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构建“观察景物—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的单元教学框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观察、描写、抒情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学习了《搭船的鸟》,认识了动物世界的奇妙。这一课,我们的目光要转向大自然美丽的景象。

(教师投影出示草地的照片)

教师:瞧,这金灿灿的草地多美啊!看到这些照片你们注意到了什么呢?

学生A:老师,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草,还有一朵朵黄色的小花,真漂亮!

学生B: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感觉空气都好清新啊!

教师:大自然的景物总能给人美的感受。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学习如何观察景物、描绘景物,还要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我们第一步呢,就是要学会观察。同学们要学会用心去看、去听、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捕捉美丽的景象。观察时要学会抓住特点,可以从颜色、形状、声音等角度入手。如草地的颜色是绿色中泛着金黄,小花是黄色的,天空是蓝色的……

第二步是描绘。把观察到的景象用恰当的词语写下来,要尽量写得生动、具体,让别人读完你的文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一步是抒发情感。美丽的景色总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和感受,我们要用真情实感表达内心的体会。就像作者写的“我爱金色的草地啊”,同学们读到这句的时候是不是感觉作者非常喜爱这片草地?这就是抒情。

教师进一步叮嘱学生在习作时要注意把握这样的思路:同学们,以后我们在写景状物时要先用心观察,抓住其特点,再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最后要留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老师相信,经过这样的练习,大家一定能写出优美的习作。

学生A:老师,我在公园见过很多漂亮的花,我可以描绘它们吗?

学生B:对呀,我也想写写我家乡的美丽风景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太好了,你们都养成了善于观察和乐于习作的良好习惯。那在这节课,我们每个人都来尝试写一段景物描写吧,把眼中的美景、心中的感受都记录下来,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分享、点评,看谁写得最美!

在教师明确的教学框架指引下,学生在头脑中渐渐形成习作的思路: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味美好,然后用真挚的笔触把美好定格。习作学习变得有章可循、充满趣味,学生对习得习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充满信心。

三、设计单元进阶路径,丰富习作细节

在为学生提供习作框架、理清习作思路后,教师还要进一步设计循序渐进的单元习作活动,引导学生在一步步实践中丰富习作细节,真正提高习作能力。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示词扩展、添加细节描写、引入想象创新等环节,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习作要领。

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事物、描述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给习作添加细节,让文章更丰满、更精彩!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教师出示例文《我家的小狗》,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A:这篇习作写了小狗“王子”的特点,还写了“王子”跟作者之间发生的趣事,好有趣啊!

教师:没错。这篇范文很吸引人,但老师觉得,文中有些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比如,小狗的样子,除了毛色、体型,我们还可以观察它的眼睛、耳朵、尾巴……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小狗不同的神态。

学生B:那小狗跟主人玩耍的情节也可以再丰富一些细节,如小狗兴奋地摇尾巴、伸出舌头舔主人的手、滚来滚去地求主人抚摸。

教师:当然!添加这些细节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小狗与主人亲密无间的感情。同学们都很有观察力和表现力,以后习作时要多捕捉生活中这些鲜活的细节,文章会更扣人心弦。

接着,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适当发挥想象力,给文章添加一些虚构的情节:在进行写作时,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想象的内容,让文章更吸引人。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小狗参加狗狗运动会,跑得飞快拿了第一名;或者想象小狗有一天开口说话了,跟主人聊天……这样的想象不仅写出了小狗的机敏、聪明,也能表达主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生C:教师,我想给习作加一个情节:小狗不小心走丢了,主人着急地四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它,主人喜极而泣。这样是不是可以表现主人对小狗的关心和爱护?

教师:不错,很有创意!通过小狗走失又回家的故事,表达了人与宠物间深厚的感情,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的创意都很棒,老师建议大家都来尝试给习作添加细节、补充情节,看看能迸发怎样的火花。

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习作教学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在丰富学生习作经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习作的潜力。

四、贯穿单元教学评价,巩固习作成果

在学生通过反复实践逐步习得习作方法后,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对习作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习作的优缺点,巩固习作技能。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习作特点,找出优化空间,以进一步提升习作水平。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习作学习中,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和点评习作,看看大家的习作有哪些闪光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这既是对前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又能为以后的习作学习指明方向。

教师:谁愿意来分享自己的习作?不妨先给大家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的习作特点,以及写作过程中的体会。

学生A(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的这篇习作重点写了家乡杨梅成熟时的样子和味道,写杨梅“红得像一簇簇小火苗”“甜得像蘸了蜜”,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杨梅的特点,能让文章更吸引人。

教师:这篇文章和课本中的《我家乡的杨梅》都是在写杨梅,但我觉得你总结得更到位,很不错。大家注意一下这种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是习作的关键所在。同学们要多向他学习,观察周围世界要用心,描写事物要具体。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了他的分享,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学生B:我觉得文章中“春天的阳光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杨梅”这个比喻非常有创意,把杨梅的成长与母爱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温暖。

学生C:文章里对杨梅的描写很精彩,但我觉得可以适当加一些抒情语句,抒发自己对家乡杨梅的感情,会让文章更饱满、更有深度。如最后可以写“家乡的杨梅承载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是我心中永远的甜”之类的句子。

学生A:谢谢大家的意见,我会在今后的习作中注意学习大家对我的点评,也会更注重表达情感。

教师:大家的点评都很精彩,可见通过习作实践,同学们的鉴赏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优秀的习作既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多彩的想象,也要有真挚动人的情感。这些都需要大家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提炼。这次习作展示交流活动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把今天的收获都记在心里,在以后的习作中运用起来,写出更多好作文。

习作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习作技能,还让学生学会用反思、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习作。教师在教学活动全程贯穿多元评价,帮助学生梳理习作学习经验,习作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教学总结

在大单元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用“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学习任务”的思路引领习作;要设计循序渐进的单元习作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丰富学生习作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习作潜能;把评价反馈贯穿习作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共评中反思习作得失,改进习作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厦门市后田学校)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