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大部分学生只认识核心词句,对语言符号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和育人价值认识不足,对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了解不同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和风俗礼仪的层面。而这些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教师对英语课程的文化育人价值、语言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认识不足;教师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师应以单元为单位呈现内容,挖掘语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整体规划育人蓝图,为帮助学生整合语言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聚焦单元整体,设计育人蓝图
首先,单元整体设计是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语篇,整合单元内所学教学内容,提炼各主题内容及文化内涵,提炼各子主题所承载的主题意义,建立单元内不同内容或各语篇及子主题之间的关联。其次,凝练单元育人价值,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内容,设计育人蓝图,以单元学习完成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单元教学的落脚点,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连续性语篇整合育人导向
在上海牛津英语3A M4 U1 Insects这一单元设计中,教师从不同视角讨论昆虫朋友的重要性,通过各课时语篇的连续性整合育人导向。在“深入对昆虫特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昆虫朋友之间的特点,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培养感恩意识”的主题意义统领下,本单元设定Insect Friends为单元主题。本单元共计三个课时,各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和单元子主题依次展开,各个分课时学科育人点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由浅入深,形成基于主题的总育人导向。(见图1)
如图1所示,第一课时语篇Ask for help,育人目标为感受患难见真情的友谊。学生通过旁白和问答对话了解蚂蚁城故事的背景,学习昆虫的特征。第二课时Get help from friends,育人目标为认识到每一种昆虫朋友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理解团队之间合作的意义与价值。第三课时Thanks for friends为综合语言运用课,以蚂蚁城开庆功会感谢各路英雄为语言大情节。本课时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蚂蚁对昆虫朋友的感恩之情,使学生形成感恩的意识,达到分课时育人目标。
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不同语境中从多视角理解昆虫朋友:从了解朋友的意义到患难见真情,思考团队之间合作的意义与价值,最后树立感恩意识。学生在对单元主题Insect Friends不断深化理解的过程中,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逐渐树立感恩意识。这个过程实现了单元育人目标,体现了语言学习和学科育人的融合统一。
(二)多类型语篇协同育人
在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某些单元,教师能够编写连续性语篇,整合育人导向。但一些无法设计连续性语篇的单元,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类型语篇协同育人。例如,上海牛津英语 4B M3 U3的主题是Days of the week,确定主题范畴属于“人与自我”下的“生活与学习”主题群,子主题内容为“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教师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即“认识不同的生活状态,形成乐观向上、享受每一天的乐观心态”,并以此制定了四个课时及子主题。
如图2所示,本单元围绕主题Days of the week展开,涉及四个语篇,包括儿歌、配图故事及对话,共四个课时。第一课时的主题为The days of the week,语篇是每周七天的儿歌。教师设计分课时育人目标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时间和生活的关系。第二课时的主题为My days of the week。语篇为配图故事,讲述了小乌龟Franklin一周忙碌却又充实的生活情况,育人目标是了解别人的一周生活,感受乐观心态,即享受学习生活每一天的分课时育人目标。第三课时的主题为His family’s days of the week。第四课时的主题为My family’s days of the week,育人目标是分享自己与家人一周的生活,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懂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本单元的四个课时围绕四个语篇和单元子主题逐步展开,循序渐进,联系紧密。各课时的育人目标为学生深入理解育人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在感受学习Days of the week单元的过程中,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内涵,完成单元育人总目标,即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与积极乐观的心态息息相关,在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中实现学科育人。
二、研读教材内容,提炼育人价值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充分认识语篇传递的文化内涵以及引领的价值取向。开展语篇研读,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作者的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语言特点与主题意义之间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提炼育人价值,在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中实现学科育人。
(一)挖掘文化内涵,改编教学语篇
英语教学以语篇教学为主,而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其背后是有内涵的。文本的编写是有情感的,是表达作者思想的。教材中的某些语篇对育人价值观的表达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我们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意涵,根据制订的教学目标再构文本,凸显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感知、理解语篇,在学习、运用语言时,自然感悟语篇中的思想与情感。
如Oxford English 3B Module 3 Unit 3 Seasons教材内容:
The four seasons
In spring, it is warm. We can plant trees. We can have picnics in the park.
In summer, it is hot. We can go to the beach. We can swim and make sandcastles there.
In autumn, it’s cool. We can fly kites and ride bicycles in the park.
In winter, it’s cold. We have hats, gloves and scarves. We can ice-skate. It’s fun.
本节课的教学语篇是配图小短文,主要介绍不同季节的天气以及人们的活动。语篇中对不同季节特点的描述并不明显,不利于学生体会季节的特征与变化。同时,每个片段虽然配有对应的活动,但是缺乏相应的感受,不利于引导学生联系自我、热爱生活。下面是再构后的教学内容。
Seasons in Canada
In spring, it is warm and rainy. Look at the new leaves. They are green. Look at the flowers. They are colourful and beautiful. We can plant trees. We can play baseball. It’s interesting.
In summer, it is hot and sunny. Look at the trees. They are green. We can go to the beach. We can make sandcastles and play in the water there. It’s cool.
In autumn, it’s cool and windy. Look at the leaves. They are red and yellow. In the park, we can ride bicycles and fly kites. It’s nice.
In winter, it’s cold and snowy. Look at the snow. It’s white. We have hats, gloves and scarves. We can play with snow. We can play hockey,too. It’s fun.
改编后的教学语篇中,每个季节都增加了颜色特点,色彩丰富、画面感更强,更富有美感。语言文字的加入,有利于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与此同时,每段配有activities,以及相应的情感表达:It’s interesting. It’s cool. It’s fun. It’s nice.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无论冷热,都享受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依据育人目标,创编教学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英语教学以语篇教学为主,而语言不是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教材中部分语篇的文化内涵表达较为单一,很难挖掘育人点,因此需要教师依据育人目标创编教学内容,挖掘语篇传递的意义,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者价值取向。
如Oxford English 3A Module 4 Unit 1 Insects教材。
教材内容一:
Look and say.
Kitty: What is it?
Kitty’s father: It’s a ladybird.
Kitty: Look, it’s red and black.
Kitty’s father: Yes. It’s nice, and it can fly,too.
教材内容二:
Insect day
Peter: Look!It’s an insect.
Kitty: What is it?
Peter: It’s a ladybird. It’s small. It’s red and black.
Kitty: Is this an insect?
Danny: Yes. It’s a butterfly. It’s small. It’s yellow and purple.
Ben: What’s this?
Peter: It’s an ant. It’s small. It’s black.
Ben: Is it an insect?
Peter: Yes, it is.
本节课的语篇是有关昆虫科普的对话。教师在深入分析课本教材内容后,发现语篇简单地介绍了昆虫的特征,但这两个板块的情景较为单一,很难在已有的教学语篇中将两个板块的对话建立有机联系,除了科普昆虫的特征和生活环境外,不利于挖掘其更深层次的育人价值。
下面是创编后的教学内容:
<Ask for help>
Sunny is a worker ant. It is small. It is grey. He has a friend, Funny, a soldier ant. They live in Ant City with the Queen.
One day, many grasshoppers come.
The ants:Help!Help!
The Queen gives Sunny and Funny some tips.
The Queen: We need our insect friends.
Sunny & Funny: Yes, queen.
Sunny and Funny walk and walk. They open the bag and look at the tip.
Funny: What is it?
Sunny: Look!It’s red and black. It’s small. It’s a ladybird.
Sunny & Funny: Mr Ladybird, we need your help!
Ladybird: OK!I’ll go now.
Funny: Wow!It’s nice, and it can fly,too.
Sunny and Funny walk and walk. They open the bag and look at the tip.
Sunny: This insect is small. It’s yellow and black. It can fly. You can see it on the flower.
Funny: What is it?
Sunny: Oh, it’s a bee.
Sunny & Funny: Mr Bee, we need your help!
Bee: OK!I’ll go now.
Sunny and Funny walk and walk. They open the bag and look at the tip.
Sunny: It’s small. It’s purple and blue.
Funny: What is it?Is it a butterfly?
Sunny: Yes!It’s a butterfly.
Sunny & Funny: Mr Butterfly, we need your help!
Butterfly: OK!I’ll go now.
They go home.
创编后的教学语篇,以蚂蚁城遭受蚱蜢袭击为大情境,Sunny和Funny寻找昆虫朋友的对话,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昆虫的显著特征。这样的创编实现了分课时育人目标,即“了解朋友之间患难见真情的友谊”。在随后创编的语篇中,昆虫帮手在接收到蚂蚁城遭受危险的信息后,立即飞往蚂蚁城帮助朋友。教师据此提炼分课时育人目标,帮助学生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珍贵友情。如此,三个课时各自达成各课时的育人目标,最终实现“培养感恩意识”的单元育人目标。
三、践行学习活动观,达成育人目标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方式和实施路径,是为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教师应当践行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理念,以育人为导向、核心素养为目标、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活动。
(一)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育人提供真实情景
Oxford English 4B M3 U3 Days of the week第二课时中,在学习理解的环节,教师创设了与Franklin一周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在Franklin一周生活中,教师通过看视频,观察Franklin的表情、说话语气以及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感知、理解Franklin的生活态度,即“忙并快乐”。在Try to say环节,学生通过语气、语调以及表情体会Franklin的生活状态,一周虽然忙碌,但也是充实和快乐的。
应用实践中,儿歌吟唱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内容“I’m usually busy, but I’m always happy”内化Franklin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学生配音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轻松的语气、愉快的表情体会Franklin忙碌并快乐的生活状态。同时在配音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同伴合作、互助学习、互相评价,在巩固语言的同时,不断增强育人目标。
迁移创新环节,教师从Franklin的生活延伸至自己一周的生活状态。教师通过愉快的照片、对应的肢体动作演绎示范表达话题My days of the week,以及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I enjoy every day of the week,提升了享受每周生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教师的演绎中梳理并获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深入理解语篇中“享受学习生活每一天”的育人内涵。
(二)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使育人落地生根
教师是学科育人的指导者,也是引导者,方式方法应随着角色的改变而做出调整。以Oxford English 3A M4 U1第一课时为例,学生进入学习理解活动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蚂蚁城遭遇蚱蜢袭击的真实情境体验,观察图片中两只小蚂蚁寻找帮手时着急的神情,初步感知蚂蚁城的危机。在视听文本环节,两只小蚂蚁拿出印着SOS对应昆虫朋友的求救锦囊,焦急地喊出“Mr Ladybird, we need your help”时,Ladybird立即回复:“OK!I’ll go now.”在随后的朗读活动中,学生模仿音频中的语气和音调。在板书总结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概括Mr Ladybird的行为,给予正面评价:“The Ladybird is very nice and helpful.”上述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理解朋友有困难时,应立刻伸出援手。
教师通过故事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基于学习活动观对朋友的定义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自然地感知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因此,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聚焦单元整体,设计育人蓝图,规划单元设计;在语篇研读环节,充分挖掘育人价值,依据育人目标改编或创编教学内容,提炼育人价值;最后,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达成学科育人的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