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融合,通过探讨和解决真实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推动了教学实践与方法的改进;鼓励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发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构建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必须理解并贯彻新课标精神,创造性地将数学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一、教学过程
(一)生活启发——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或让学生观察班级周围的物品,如门窗、书本、砖块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形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特点。这一阶段教师通过直观的物品启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初步认识,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元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教室是一个隐秘的数学世界!
学生:隐秘的数学世界?
教师:这个秘密与我们周围的物品有关。比如,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吗?
学生开始四处张望。教师让学生站起来,在教室里走一圈,寻找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物品,并讨论它们的特征。
xeiZatuPpEYvLkb3Y4HwWpM/vpmtx99C+qRUM5UOqLA= 学生A:老师,黑板是长方形的。
教师:没错,黑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能说说它为什么是长方形吗?
学生A:上下、左右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上下、左右两组对边长度不一样。
教师:很好,这就涉及了长方形的特点。其他同学还发现了哪些有关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呢?
学生B:窗户也是长方形的。
学生C:我的书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并引导学生挖掘它们的数学特性。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探讨图片中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现在,每个小组将得到一些图形的图片,你们需要仔细观察并讨论图片中的图形的特点。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走访各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并给予指导。
学生D(小组讨论中):我们组认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角都是直角。
学生E: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指出他们的正确之处或有待提升的地方。
接下来,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现在如果我们要为教室设计窗帘,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品的尺寸?
学生F:我们需要先测量窗户的长和宽。
教师:没错。这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通过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知识,而且初步感知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对知识形成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二)实际操作——构造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一阶段,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利用手头材料动手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展开。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基本图形属性的理解,还能通过团队合作锻炼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分发材料:彩色纸张、棍棒和橡皮筋等。教师进行启发性提问:看看我们今天的材料,如何用它们构造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呢?
学生A:我们可以用棍棒作边,橡皮筋固定角度。
学生B:用纸张,我们可以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师:很好。让我们开始动手尝试,看看谁能制作出最准确的图形。
小组内学生开始热烈讨论,尝试各种方法。在制作过程中,有学生遇到了一些问题。
学生C:我们的长方形看起来怪怪的,边长不一样长。
教师指导:我们回想一下,长方形的对边是不是应该相等?我们怎样才能让它们相等呢?
学生C:对!我们需要测量一下,确保对边一样长。
学生D在制作正方形时提出疑问:老师,如果我们的图形四边相等,但角度看起来不是直角怎么办?
教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正方形的角度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角度是直角?
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都完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制作,并开始互相展示和评价。
学生E:我们组的正方形使用了橡皮筋调整角度,确保每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F:我们测量了边长,确保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但是开始时忘记检查角度了。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为团队的成功作出了贡献,遇到问题时,我们学会了一起讨论并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到的制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G:做手工艺品时,我们可以用今天的方法来确保其形状的准确性。
学生H: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像今天这样,一起讨论,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教师:很好。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它是无处不在且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希望大家能继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生活应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比如,在设计房间布局或者规划农田时,我们会如何使用这些图形?
学生A:在设计房间时,我们可以用长方形表示各种家具的占地面积,这样更容易规划空间。
学生B:农田规划时,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或长方形来划分不同的种植区域。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比如房间布局图和农田规划图,并让学生探讨。
学生C:看这个客厅布局图,沙发和茶几都是长方形的,我们可以计算它们占用的面积,然后决定怎么放置它们。
学生D:这个农田规划图,用正方形区分了不同的种植作物,这样每个区域看起来都很整齐,也方便管理。
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设计任务,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和设计。
学生E: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个卧室布局,用长方形代表床和衣柜,确保它们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学生F:我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小型家庭菜园。我们用正方形来划分不同的蔬菜种植区,这样每个区域都很清晰。
教师收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教师:每个小组的设计都很有创意,通过这些实际的设计任务,你们不仅应用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还展示了对空间规划的理解。现在,大家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了吗?
学生G:通过这些设计任务,我发现数学真的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学生H:我也学到了,只有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
教师总结:很好,这正是我们今天活动的目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提升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生活反思——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
最后一个阶段是让学生对前几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讨论会,学生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发言,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生活中我们如何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此检验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数学特性,还能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其数学素养。
教师:在前面的几个阶段,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构造,探索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并且思考这些知识如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I:我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虽然都是四边形,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而长方形的是对边相等。这让我在生活中很容易区分它们。
学生J:在布置自己的房间时,我用长方形来规划空间,这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很好。你们已经注意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性。那么,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解决问题呢?
学生K: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来决定家具放置的位置,或者在做手工项目时选择合适的图形。
学生L:装修时,我们可以用长方形模型来了解墙面的长宽,估算壁纸或油漆的需要量。
教师:很好。我很高兴大家都能深刻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数学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数学的奥妙。
通过这个阶段的活动,学生不仅总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数学特性,而且通过反思和讨论,更深刻地理解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周边环境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技能。教师在教学案例中利用家居摆放场景,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探索并认识图形属性,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助力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分析能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动手实践机会不足和知识理解表面化。为改善这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应融入更多实操活动,例如手工制作或通过软件模拟实验,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图形知识。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所学与更广泛的数学联系起来,比如面积的计算和图形的对称性等,以此打造更加完整的数学体系。同时,教师应运用多元教学和评估手段,鼓励每位学生进行参与并得到有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自信。这些调整能使教学更加契合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莲东小学)
编辑: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