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测算教学中的量感培养

2024-08-01 00:00:00范丽清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5期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应用相结合,并以在测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为目标,设计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情境、互动实践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数学量感

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数学量感,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产生更多思考,从而提高其核心素养与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同学们,你们家里的卫生间有贴瓷砖吗?瓷砖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A:有。我家是菱形的。

学生B:我家的是传统正方形的。

教师:很好,这些形状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那么,如果我们想知道瓷砖的大小,该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呢?

学生B:可以量一下它的每条边,然后用公式计算。

教师:很好,这是一种方法。那么,在一些边角位置,瓷砖需要切割,那又如何计算面积呢?

学生C:可以把切割的瓷砖分成几个三角形或长方形,然后加起来。

教师:非常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不过,我们不仅要学会计算,还要学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卫生间瓷砖的面积,那接下来我就要升级问题了。同学们请看(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卫生间装修设计图),这个卫生间的一面墙高是2.5米,长是3米,如果我们要用这种菱形瓷砖贴满整面墙(教师给出瓷砖的计算数据),需要多少瓷砖呢?

学生D:墙的面积是高度乘以长度,所以就是2.5米乘以3米,等于7.5平方米。但是老师,这里有个问题,菱形瓷砖的面积计算可能比较复杂,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瓷砖的排列方式,看看怎么贴才最节省材料呢?

教师:很不错!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思考,确实正如同学D所言,菱形瓷砖的排列方法会影响最终的计算数量。所以现在大家来想一想,如果要想节省材料,我们应该怎样排布瓷砖才最有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尝试并分享想法。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思考方式,以此来最大化地运用瓷砖完成铺设,减少资源的损耗与浪费。)

教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让我们试着计算,运用你们想到的排列方法试排一下,看看到底需要用到多少瓷砖呢?哪种方法又是最节省材料的呢?

(学生开始进行计算和比较。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计算,学生不仅能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能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另外,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学量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的实践,培养学生测算能力

量感的培养需要实践辅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测算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掌握正确的测算方法,以便应对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与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了量感,才能更快速地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测算能力,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量感,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出教室,开展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教师:好,我们先来做一个“寻宝游戏”。我在学校的操场藏了一些宝藏盒子,每个盒子上都标有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组成小组,找到这些盒子,并测量出多边形的实际面积,看看是否与盒子上的答案一致。

(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完成计算任务。)

学生A:我们找到一个!这个多边形是一个梯形。

教师:很好!那你们现在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B:我们要测量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用公式计算面积。

(学生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计算梯形面积)

教师:很好!注意测量要准确,计算要仔细!

(学生完成测量和计算后,与盒子上的答案进行比对。)

学生C:老师,我们算出来的面积和盒子上的答案差不多,但还是有一点差距。

教师:没关系,这很正常。实际测量中总会有一些误差,重要的是你们要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如表1所示)。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设计挑战”。每个小组都要用多边形木板设计一个操场装饰物,并计算出木板的数量。你们可以使用一切辅助工具,并考虑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木板材料。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装饰物,然后安排各个小组进行讨论,计算所用木板的数量。)

学生D:我们小组打算设计一个双层梯形花盆支架作为操场装饰物。首先,我们要测量每块多边形木板的边长,并确定所需木板的形状和大小。其次,我们根据设计图,计算出双层梯形花盆支架的周长和面积。在计算木板数量时,我们考虑了木板的拼接方式,尽量减少浪费。最后,我们先把每块木板按照设计图进行拼接,然后计算出所需木板的总数量。

(教师邀请任一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并解释本组的设计思路和计算过程。)

教师:大家的设计都很棒!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量感发展

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学生正向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深入了解自身的学习优势与不足,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测验,看看大家掌握得如何。

(教师设计与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的解题任务,让学生作答。)

测验完成后:

教师:好,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题目。首先,Z同学计算一个五边形的面积,他的答案是50平方厘米。大家觉得他做得对吗?

学生A:我觉得对。因为他不仅正确地运用了公式,而且计算也没有错误。

教师:很好。A同学不仅指出了答案的正确性,还提到Z使用了正确的公式。那么,Y同学计算的是一个梯形的面积,但她的答案比实际面积小,大家能帮她找出原因吗?

学生B:我看了Y的计算过程,她可能在测量梯形的高时出现了误差,导致结果偏小了。

教师:B同学的观察很细致,他注意到了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这就是我们需要具备量感的重要性的体现,也就是对测量准确性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要用多边形卡片设计一个小模型,并计算所需的面积。活动完成后,我会请每个小组上台展示,并进行评价。

(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并计算模型的面积。)

活动完成后:

教师:现在,我们请第一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

第一小组:我们设计的是一个多边形小屋模型,用到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多种多边形卡片。我们先按照设计图拼接好各个部分,然后分别计算了每个部分的面积,最后加在一起得到了整个小屋的面积。

(小组成员都参与了讲述,并展示了完整清晰的计算过程。)

教师:第一小组的模型设计很有创意,他们在计算面积时也考虑到了每个部分的拼接,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C:我觉得第一小组做得很好,他们的模型看起来很稳定,说明他们计算得很准确。

学生D:是的,而且他们解释得很清楚,我都能听懂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大家的评价都很到位。我能看到你们都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一起发现更多与数学相关的乐趣。

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不仅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量感和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之间通过互评,也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也能提高学生的测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生测算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应用方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立体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锻炼数学思维,最终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优秀的数学人才。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

编辑: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