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具有探索未知的天性,对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充满好奇,然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抑制了这种天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且,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需要学生在理解表面的数学符号、公式外,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关联。基于此,教师应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的要求,创造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探索中遇到问题、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假设、验证等多种思维方法,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美妙,理解数学的实用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承接先前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进而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旨在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掌握其特点、作用,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一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提取。本单元的内容安排,旨在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基本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已学统计图形的回顾与比较,形成综合的视角,理解每种统计图的应用场景。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及其在数据展示中的优缺点已有了明确认知,且初步掌握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具备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量化表达的能力,掌握了如何设计简单的调查表以及怎样收集与整理数据。这些技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理解,使其能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基本分析并做出判断,通过前置知识的积累,为其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方法,为理解扇形统计图中的比例关系和数据分析做足了充分准备。
三、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核心特征及其在数据展示中的独特作用,尤其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直观性。
2.能够熟练提取扇形统计图中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体验统计对于揭示生活现象、辅助决策过程的重要功能。
3.通过对比扇形统计图与条形图、折线图等其他统计图表的特性,能够灵活选择并应用不同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直观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温习旧知
师: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活动来开始我们的课程。首先,我想知道,你们通常吃早餐吗?如果吃,你们的早餐通常包括哪些食物呢?
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有的说吃面包,有的说吃鸡蛋,还有人喝牛奶或吃水果。
师:很好,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我们来进行一个小调查,统计一下我们班上学生的早餐习惯。(问卷如表1所示)
(学生填写问卷)
师:现在,请将你们的问卷交给课代表。我们将使用这些数据来制作我们的统计图。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吗?
生:条形图和折线图!
师:对!现在,我们利用刚才收集的早餐习惯数据,试着制作一个新的统计图表。你们猜猜是什么图。(利用Excel快速输入数据,并生成如图2所示的扇形统计图,统计结果为:面包27人,鸡蛋32人,牛奶19人,水果16人,麦片11人,豆浆4人,其他7人)
师:仔细观察这个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看起来像一个圆饼。
生2:有不同的扇形区域。
生3:每个扇形区域中还有百分比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题——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出不同选项占总数的比例。通过这个图,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班级同学的早餐习惯,还能看出哪种食物最受欢迎。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温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入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通过比较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统计图,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应用数据分析工具。)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下面这张表格显示了他们对各种运动项目的偏好。
师:根据这张表格,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我们可以知道乒乓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
生2:跳绳的人数是最少的。
师:很好。现在,如果我们想要一目了然地看到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或许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种运动的人数占比。
师:请大家尝试计算一下,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学生自行计算)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比是多少?
学生报出计算结果。
师: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一种特殊的图来展示这些比例。这种图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每种运动的受欢迎程度。这就是扇形统计图。(教师展示扇形统计图课件,如图2)
师:观察这张扇形统计图,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图中的每个扇形区域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
师:没错,每个扇形区域的大小表示了什么?
生:表示每种运动的人数占比。
师:正确。那么,你们能用这张图来回答我之前的问题吗?
生:乒乓球占比为30%,足球为20%,跳绳为12.5%,踢毽为15%,其他为22.5%。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将扇形统计图与已知的表格数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扇形统计图在展示数据比例方面的优势。这样的任务驱动和探究性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发现扇形统计图展示比例信息的独特之处。)
(三)合作交流,特征详解
师:我们已经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六(1)班同学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偏好。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扇形统计图。首先,看这张统计图,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喜欢乒乓球的学生比其他任何一个项目的学生都多。
生2:而且,通过扇形的大小,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每个项目受欢迎程度的不同。
师:很好。那么你们认为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生3:它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生4:不同的扇形颜色帮助我们快速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别。
师:对,这正是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它通过不同大小的扇形部分展示各部分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让我们再来详细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几个关键特征。
展示课件:
(1)圆代表总体,单位是“1”。
(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3)百分率代表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师:在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还可以得知哪些信息?
生:我们还可以知道,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学生加起来占了全班的一半。
师:很好。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小组活动来深入探究。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数据集,然后制作一张扇形统计图来展示这些数据。完成后,我们会一起分享和讨论。
(学生分组工作,制作扇形统计图)
师:好的,现在谁愿意先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扇形统计图?
(各小组依次展示和解释自己的扇形统计图)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扇形统计图非常适合展示不同类别占总体的比例。我们在分析数据时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部分的相对大小,同时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扇形统计图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条形图是用不同长度的条形表示数据,而扇形图是用圆的不同扇形表示数据的比例。
师:对,小组分工合作填写三种统计图的对比表。(展示表3)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通过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还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制作和解读扇形统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深化对扇形统计图如何展示数据比例关系的理解。通过与条形图、折线图的对比,学生得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从而在未来遇到需要数据展示的情况时,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图表类型,有效地传达信息。)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请大家找一找身边的数据,自己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并简单介绍你的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思维,让其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工具。)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