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课堂有效评价协调匹配,达成“学即教、教即评、学即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以《我们奇妙的世界》为例,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尽管描述的事物普通,包括太阳、云彩、雨水等,纵观全文并没有出现奇特的事物,但是课题为《我们奇妙的世界》。文本按照时间顺序将天空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奇妙画卷,包括像火球一样的太阳、会飞的云彩、色彩斑斓的余晖、闪闪发光的群星,旨在向人们传达看世界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文本语言生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三年级学生已能梳理文本事物,但如何总结、提炼将事物描写清楚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通过有效合作学习,个性化阅读,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呈、蔚、幻、剑、雕”等生字,正确书写“呈、诱、芒、饼、幻、模、通”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劲”,能够用不同方法理解“劲吹”“余晖”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关键词整合文本信息,并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出天空的奇妙的,能够根据时间梳理天空中珍藏的事物,可以完全把握文章的结构,感受奇妙世界的快乐。
3.通过亲身体验,在创意表达过程中充分感受自然的生命活力,在文本欣赏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作者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描写了天空的奇妙,可以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从中发现快乐,感受大自然的活力。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双眼发现并感受身边美的事物,可以仿写天空部分的例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活动1 巧用课前学习单,反馈学生课前预学情况
【任务1】比较课题,突出“奇妙”
教师利用“招聘”启事,招聘热爱自然、掌握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主持人,引出课题。学生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知道的自然科学知识。
师:同学们,经过预习,大家已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去探寻《我们奇妙的世界》。
【任务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小嘴巴,读一读
这篇课文的语言像诗一样,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可以朗读多次,争取获得高分哦!我朗读的读分是
( )分。读错的字有( )个。
2.小小手,写一写
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共有10个,请大家观看老师发在微信班级群里的视频,认真看一看,听一听,在前置性学习单上写一写,注意书写的正确、工整、美观。
3.小脑袋,想一想
(1)拿起书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中心句描写了哪两个方面,并完成思维导图。
(2)预习反馈,学生巩固会认的字与高频错字,2人为一个小组,指名读并齐读。包括雕饰、变幻、圆润、模型、劲吹等。
(3)区分多音字“劲”。
A.劲吹,“劲”读后鼻音,读词语并放在句子里面读: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B.使劲,“劲”读前鼻音,学生将词语放在句子里面读:当我伤心时,会使劲哭呀哭。
【教学评价】“书写小明星”
学生在“书写小明星”中书写生字词,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单进行纠错,同时强调书写生字词的要点。教师可以进行书写示范,让学生自己完成生字书写。
教师针对重点生字“幻”“呈”进行纠错,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学生观看“幻”字课件。
生1:“幻”右边应该是横折钩,不是力。
生2:“幻”左边没有提,是一点。
生3:“幻”应该是左紧右松,左高右低。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写一写,书写过程中引导:撇折高高起,撇折加一点,右边横折钩,起笔低一些。
教师出示“呈”字课件,让学生先观察,说说觉得写得差的理由。
生:字太扁了。
教师总结:笔画较少的字可以把笔画写得开一点,掌握口字上宽下窄,将王字第一笔压横中线,三横要均匀,主笔长横要写稳。
学生交流重点句子“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完成思维导图(见图1)。
▲活动2 找出关键词,理清文本思路
教师给出自读提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中心句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世界的奇妙之处的,画出关键句。
【任务一】找出天空的描写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阅读找出描写天空与大地不同的地方,画出关键句子。再次朗读描写天空的部分,说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将天空的“奇幻”写清楚的。通过默读课文,找出天空的珍藏有哪些。
生:太阳颜色的变化、云彩形状、星星。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者描写天空的珍藏的时间顺序有什么规律吗?(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从清晨—傍晚—黑夜的顺序写。清晨描写了太阳,傍晚描写了落日余晖,从清晨到傍晚描写的事物有云彩、雨点等。
【任务二】找出大地的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9~16自然段,并使用前面学习的方法梳理描写大地的内容。大地的神奇之处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小组互相交流:大地的神奇之处在于四季变换,春天植物生长,水果有诱人的颜色;夏日绿荫;秋天树叶会变成金黄色,蝴蝶到处飞舞;冬天冰柱奇妙。
小组合作朗读,通过生生评价、推荐朗读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的正确率与流畅度。
【任务三】学以致用,清晰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的事物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是作者为何表达为“奇妙的世界”?如果将句子整合在一起,大家能发现什么?例如,“雨后,我们会看见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学生思考后回答:作者通过比喻手法描写出事物的美好。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联想,用水洼比作镜子,让人们看见水洼时会想起镜子,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同学们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从文中勾画出“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等句子。
对比朗读,感受句子描写的“奇妙”之处。(见表2)
学生观察表2发现:对比句不美了,也感觉不到奇妙了。
教师总结:作者运用联想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活动3 感受变化,发现事物的奇妙
【任务一】列举喜欢的天空珍藏,并说出理由
同学们,奇幻的天空中有许多珍藏,你最喜欢哪个呢?说出理由。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太阳与余晖。通过文中描写太阳与余晖的句子找出描写太阳与天空的颜色,通过颜色多变的特点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经验,互相分享自己见过什么颜色的天空。(粉红色、天蓝色)文中描写的天空有蔚蓝色、粉红色、金色、红色、紫色等,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多变。
除了天空有多变的颜色外,云彩与雨点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形状奇妙)。学生结合生活,用“有的云彩像_____,它在讲______的故事”句式表达自己见过的云彩形状。通过云彩颜色变化带来雨点的奇妙,感受“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教师总结:云彩形态与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作者说“一切看上去是有生命的”。
【任务二】抓住联想,感受事物的奇妙
感受世界的奇妙与群星的奇妙,教师可通过组合式教学让学生先阅读文中的句子(包括描写水洼、群星的句子),再找出句子中的共同点(先交代时间,后点明事物,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让普通的事物变得更加有趣)。
【任务三】联系仿写,清晰表达
教师出示仿写句子:__________像_________。
生1:月亮圆圆的,像个白玉盘一样,美丽极了。
生2:枫叶就像火一样红,真是漂亮极了。
生3:太阳花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笑脸。
学生仿写结束,可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评价标准见表3)。
仿写整合评价:同学们描写的事物充满了生命力,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大家可以把这些内容整合。
生:世界非常奇妙,我们喜欢这个奇妙的世界。
师:作者将本文内容整合,并分为两部分,展现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对“天空”“大地”的奇妙之美的喜爱之情。世界是色彩缤纷、美轮美奂的,只要大家愿意去发现、去记录、去表达,就可以感悟世界的美好,就能够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任务四】整合运用,迁移拓展
设想走进大自然,作为一个小小画家,可以用画笔记录美好,搭配上优美的句子。学生自由作画,用比喻句仿写。教师、学生互相评价。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使教学、学习、评价统一表现在课堂中,教师用一致性的思维审视教学过程,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效、评有所改。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