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的烟火气为入境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2024-08-01 00:00:00周卫红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7期

自2023年下半年起,国家以及上海陆续推出了各种促进入境游恢复和发展的措施,比如国家之间的签证互免或者中国单方面免签、口岸落地签和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的稳定执行,国际航班的恢复提速,入境人员支付的便利性加强,境外游客住宿范围的扩大和入住手续的便捷,景区和文博场馆的预约逐步国际化……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叠加文旅领域对于入境业务的高度重视,使得上海的入境游正在以市民可感知的速度恢复,街头咖啡馆和酒吧、演出剧院和市集里,外国面孔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各旅游社今年上半年的入境业务也在不断加快恢复节奏。据某旅游社数据,目前每月接待来沪外籍游客人数已超300,在上海停留时间为2—4天,基本住宿在四、五星级酒店;客源地也从去年集中于中国周边国家,逐步扩展到美国、英国、法国、希腊、俄罗斯以及中南美洲国家,日均在沪消费也从去年的不到600元/人,提升到1000多元/人。

笔者认为,促进恢复入境游,不仅为了拉动消费,更希望通过境外游客的切身感受,拓宽一条柔性传播中国故事的通道。如今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经不再停留于景区游览、博物馆参观,更强调从游客需求出发来体验和感受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笔者刚开始从事入境旅游接待工作,开展过“做一天上海人”的活动。我们带着外国游客走进普通市民家中,学着一起包馄饨或做一顿饭,饭后欣赏市民家庭的“文艺演出”,接待家庭的老人、孩子都会积极参与,游客也饶有兴趣,在这些互动中,游客不仅能了解上海人日常的饮食习惯、兴趣爱好,还感受到了中国亲情文化中的温情与关爱。

当然,上海新时代的烟火气不仅更丰富,也更有特色了,能够成为入境旅游接待的“生活化”元素,也就更多了。

今年3月初,我们接待了30名来自日本不同高校的大学生旅游团。8天7晚的行程中,外滩、豫园等传统景区依然受到游客们的喜欢,在今年最热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里,神奇的三星堆文物又向东瀛学子们进一步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除此之外,上海近年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尤其是生活服务、公共事业等方面的长足进步,为游客们带来旅游的新鲜感。为此,我们特地把中共一大纪念馆、华阳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金山农民画村、徐汇滨江的休闲服务场地等都纳入了行程。

正如期待的那样,日本大学生们每到一处,都不断发出惊叹声。导游陪同这些大学生走进生活氛围浓厚的街区,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观看、体验和交流。比如,在社区活动中心,日本大学生会询问关于练习书法、旗袍表演训练等活动的收费情况,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目的,甚至还关心上海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到了金山农村,年轻的日本游客既对民房外墙上质朴的农民画十分感兴趣,也很关心上海的农村发展、乡土文化的保存和传扬等问题。在得到上海市民自然真诚的详细解答后,学生们还予以热烈的掌声以作回应。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一位买了明信片的东京大学生特地在那里加盖了邮戳、投入了邮箱,寄回日本给他父母。

让境外游客能够走进更多的市民群体中,创造主人与客人自由接触、交流的机会,既会给远方游客意外的惊喜,也是我以为的“上海故事” “中国故事”的真实场景。近三十年的从业经历让我确信,绝大多数境外游客来到上海后,通过实地观察与接触,一定能够感受到这座人民城市的真实进步和踏实进取,能够在市民富足怡然且有意义的生活状态里共同感知幸福,而这份对幸福的共识与追求,也多是有能力跨越任何信仰与政治藩篱的。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