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工作成绩斐然。但不可否认,在重要纪念设施和场所、重要资料和实物等以外的“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资源”的收集、发掘、保护、利用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丰富上海红色资源名录的内涵
上海已经建立的红色资源名录制度及已经采取的保护利用措施应当进一步完善,不断充实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教育和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其一,已经列入名录的,要进一步细化优化保护和利用措施。其二,尚未列入目录的,要抓紧发掘、考证,使目录更为准确完整。其三,注意利用其他省区市红色资源发掘的新成果、新线索,进一步丰富上海红色资源名录的内涵。
二、尽快开展以发掘红色资源为主的寻宝、献宝活动
上海对红色资源的发掘保护利用,应当在加强政府统筹的同时,注意对散落民间的红色资源的收集考证,避免宝贵资源因年代久远而被湮没。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的重要活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等,除了在既有文献中查找核实外,还应当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属中发掘。二是,关于地下党保护上海、解放上海的生动故事和实物证据,也应当抓紧时间收集考证。三是,上海的老劳模、老干部、老科技人员都是上海各个历史时期的亲历者、见证者,应当趁其健在抓紧原始资料的收集。
上海是红色资源的“富矿”,但“找宝”要依靠群众力量,建议尽快在上海开展寻宝、献宝活动,让原属于个人的红色“传家宝”脱颖而出。
三、档案整理利用研究和散存原始资料收集发掘应当齐头并进
文献研究须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现有文献的馆藏也刻不容缓。须加强统筹,做到档案整理利用研究和散存原始资料收集发掘齐头并进。红色“传家宝”既是我党风雨征程的见证,也是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如果红色“传家宝”以个人或者家族收藏的方式保存,随着时代变迁会遇到许多具体困难,有远见的政府应当承担起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责任。与其日后想办法收集散落的红色资源,不如抓紧老一辈尚健在的时机,以实物、文字、图像、口述记录等方式固定下来,传续后人。
四、上海应为打造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和红色故事传播高地作贡献
在上海开展寻宝、献宝活动,可以设计“寻宝”(搜寻)、“晒宝”(公布)、“赛宝”(竞赛)、“捐宝”(捐献)等环节,也可以为相关家庭展现红色传承和爱国主义情怀搭建平台,举办类似“我有传家宝”演讲会、故事会、展示会、演唱会等活动。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家风不仅仅是家族与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义务。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应当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在线上线下同步呈现寻宝、献宝活动,吸引民众参与。
五、上海要种好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的“样板田”
近年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有明显提升,但仍需要深入发掘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厚积高校思政教育底蕴,增强思政课在育人铸魂中的作用。在操作层面,需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二是教育资源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转化。为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与高校育人的“双向奔赴”,还需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本土化、在身边的红色资源,增强学生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观念形成、行为习惯养成的转变。尽管将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种好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的“样板田”无疑是上海应当承担的责任之一。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退休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