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事项,旨在让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笔者走访发现,新建的零工市场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但是,其与“马路零工”群体的就业需求匹配仍有不足,农民工群体马路边等活现象依然存在,供需错配带来的“有场无市”现状亟待破解。
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更加多元的就业形态和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自此,多地推进零工市场建设,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告别路边“顶太阳”“蹲马路”,零工市场有助于轻松找活。零工市场需根据用工主体的需要和求职者具备的技能进行人岗匹配,提升求职速度和招工效率。
零工市场是扩大就业容量、完善就业市场的重要途径。通过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精准的服务,打通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对于促进就业十分关键。
零工市场应该是零距离。然而,有的地方,“马路零工”为何不愿进市场?新建的零工市场难以吸引“马路零工”?“马路零工”为何对新建的零工市场不买账?笔者走访发现,一些地方新建的零工市场与当地“马路零工”多年来的“常驻地”相距较远。在这些零工的印象中,“不知道”“不了解”“没啥用”成了关键词。有的零工及零工市场管理人员表示,零工市场“遇冷”主要原因是供需错配。
零工市场是用来服务的而不是用来看的。如今,不少地方都建立了零工市场。不过,少数地方往往是挂个牌子了之,“好看不中用”,供需错配。笔者在多个零工市场及其微信招工群看到,每天更新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几乎没有能和“马路零工”相匹配的工作。在一些零工市场,管理部门设置了低价临时休息床位、免费工具租赁、阅览室、在线远程面试等多样化服务功能区,但存在利用率低、供需不适配等问题。
零工市场难以吸引人,源于缺少“零”聚力。“马路零工”对零工市场不买账,原因是零工市场没有“家”的温暖服务,不能与需求相匹配,不少地方零工市场混乱无序。“零工市场”大都缺乏统一管理,市场环境混乱。难以吸引人,源于缺少“凝聚力”。一方面是零工市场虚位以待,另一方面是零工们在市场外“游走”。如何解决市场虚设和工人实际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是零工市场管理突破的关键所在。
增强零工市场吸引力,当破解零工市场散、乱、差现象。有专家认为,让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除了新建完善相关场所外,更要加强在“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市场调研精准化对接用工方,加上前期登记的零工信息,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保障、监督功能,从根本上改变“马路零工”的等活模式。相关部门还需通过专业运营方,借助多种媒介的有效宣传,尽快将两端用户聚集到平台,形成线上供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