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8日,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内科教研室名誉主任钱素云被授予“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她继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央视“最美医生”等荣誉之后的又一殊荣。从医40余年,她以高超医术为刃,以高尚医德为盾,救治了2万多名重症患儿,是将经颅多普勒超声用于儿童重症救治领域的第一人。她说:“在孩子生命最紧要的关头,去努力帮孩子一把,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不负重托 守护生命的希望
1962年出生的钱素云是“医二代”。受到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母亲的影响,她很早立志要做一名白衣天使。197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泰山医学院(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她将儿科作为毕生追求,希望能够帮助生病的孩子减轻痛苦,帮助家庭守住希望。
大学毕业后,钱素云进入北京儿童医院从事儿童重症医学工作。儿童重症医学科,有别于其他儿科专业,它是危重患儿的最后一道防线,家长带着危重患儿不远千里来这里常常是别无选择。医生要展开的是一场又一场救治重症患儿的“生死时速”,每一个决策都有千钧重量,生死一线,须臾不能耽搁。
这样的环境,激发了钱素云内心深处的斗志和责任感。站在儿科重症监护室这道生死门前,她告诉自己:这里是患儿的最后一缕曙光,我们多努力一点,患儿重获新生的希望就多一点。
钱素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02年,12岁的小颖正处在人生的花季,生命跟她开了残酷的玩笑。她因严重肺结核、真菌感染,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身体每况愈下。身高165厘米的她体重只有35公斤,在当地医院治疗了半个多月,病情仍没有好转的迹象。最严重的时候,她全身插了8根管子。看着女儿如此痛苦,小颖的父母心如刀绞、近乎绝望。
这时,一名好心人向他们建议去北京儿童医院试试看,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于是,小颖的父母带着女儿来到了这家全国知名的儿童医院。
然而,饶是见多识广的医护人员看到身形单薄的小颖,也忍不住皱9tgzFOmRVTltWocvwgg6Tg==起了眉头,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说:“这种病例,很多地方可能没条件收治,而且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不好干啊!”可当钱素云看到小颖那双大眼睛时,不肯轻言放弃,坚定地说:“只要还有一丝救治希望,我们都要努力尝试。”
就这样,钱素云作为小颖的主治医生,每天在床边观察小颖的病情变化,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还和同事一起研究小颖的影像学特征,上网查询资料、阅读文献、调整呼吸机参数……在钱素云医生和同事的精心治疗下,小颖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过98天的坚守和付出,小颖奇迹般地康复了。
一年后,小颖的母亲给钱素云带来了孩子的照片。一个如花似玉、笑意盈盈的姑娘映入钱素云的眼帘,那双曾经充满绝望的大眼睛重现了希望和生机。钱素云露出欣慰的笑容,感慨道:“谁能想到这是差点被死神夺走的小颖呢!”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更多患儿带着笑脸走出重症病房。”秉着这份初心,钱素云在儿童重症领域日复一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连夜手术,使一个因严重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婴儿转危为安;深入研究病情,给一名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孩子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其病情得到显著改善……
挺身而出 医病医身亦医心
儿科,向来被人们称为“哑科”。因为年龄关系,大部分孩子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病情。如何既快又准地找到病因,是摆在儿科医生面前的一道难关。
面对这道难关,钱素云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之道,而是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心态,不但医病,而且医心。用她的话说,每个患儿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他们寄托着父母的希望和梦想。儿科重症医生要面对的不仅是孩子错综复杂的病情,还有心急如焚的家长,需要医生加倍的细心和耐心,在危急时刻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
2015年夏天,一名10岁的男孩因腹痛被家人送医就诊,在门诊突然出现意识障碍,面色惨白。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迅速将他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此时,男孩陷入了深度昏迷,脑疝的迹象明显,生命岌岌可危。
医院高度重视,组织了多次院内外会诊,希望能尽快找出病因。可家长坚决反对任何带有风险的外出检查,使孩子的病因一直未能确定,治疗陷入了僵局。面对这样的困境,家长情绪愈发激动,认定是诊断、用药的误诊导致孩子病情恶化。
关键时刻,钱素云站了出来。她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病因可能源自脑部,建议带孩子进行CT检查。未料,男孩父亲提出质疑:“孩子肚子痛凭什么做脑部CT?如果孩子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面对家长的质疑,钱素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冷静地与家长沟通:“我十分理解您的心情,作为父母肯定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康复。但现在,我们必须找出病灶(身体的异常组织)的准确位置,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CT检查中出现任何问题,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家长这才勉强同意了她的方案。
同事纷纷替钱素云捏把冷汗,这次检查风险大不说,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医患矛盾。她拍拍同事的肩膀,微笑着说:“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病因,为孩子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在钱素云的安排下,男孩进行了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男孩后颅窝有巨大肿瘤并破裂出血,这才是病情恶化的真正原因。
瞬间,一直烦躁不安的家长安静下来,对之前的种种莽撞行为深感懊恼。钱素云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温和地安慰道:“我明白为人父母在孩子生病时面临的惶恐,但请你们相信,医生的首要职责是帮患儿减少病痛。找到了孩子的病因,我们一定会好好治疗的。”家长感激地看着钱素云,紧紧握住她的手连连道谢。
事实上,这不是钱素云第一次作出“冒险”抉择。对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6岁患儿,她在说服家长后,使用复苏气囊连接气管插管给孩子通气,开展CT检查,只为确定病因;9岁孩子多脏器功能衰竭,依靠人工心肺才能维持生命体征,家长对要不要继续治疗产生了动摇,她鼓励家长放手一搏;对身患法布雷病的13岁患儿,家长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她不仅在治疗上尽心尽力,还帮忙申请救助基金,对家长进行情绪疏导……
儿童重症医学专业风险高、强度大,孩子的病情瞬息万变,医生的一个决策可能决定患儿的生死和一个家庭的幸福。钱素云始终警示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儿童重症医学科大夫,不但要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还要用关爱敲开紧闭的心扉,点燃他们对生命的希望。
为人师表 培养优秀“生力军”
周一、周二出门诊,周三在病房查房、开展互联网远程会诊、参加罕见病多学科联合门诊……钱素云的日程塞得满满当当。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科重症医学专家,钱素云先后10余次奔赴多个地方,参与危重患儿的会诊工作。面对患儿的痛苦,她始终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方案,救治一个又一个孩子。
从医40余年,钱素云救治了两万多名重症患儿,并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我国儿童重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她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经颅多普勒检查,填补了儿科这一领域的空白;她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10余部图书;她牵头制订了包括我国首部《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儿童质控版)》在内的10余项指南……她引领并承担着我国儿童重症事业的发展,被誉为“儿童守护神”。
2023年,钱素云被授予“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琢磨着,“怎样才能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呢?”
载誉前行,再启新程。钱素云除了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外,还当起了传递知识的导师,为保儿科“后继有人”贡献着力量。不过,她在面试学生时,不仅会考察其基本素质,还会发出两个“灵魂拷问”: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倒头就睡?在她看来,果断、沉稳、冷静、能抗压,是儿科重症医生的“基本功”,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从课堂到病房,从模拟到实战,钱素云精心准备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症医学科对于生命的意义。在带教过程中,她要求学生认真、多思考,更要常去床边看患儿。她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儿科重症医生,他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关爱患儿、承担责任。
今年2月22日,钱素云受邀参加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儿医开讲了”讲座。她分享了自己的从医之路,鼓励同学们要坚守从医初心,坚持学习,克服困难,收获成长。
刻大医精诚在心,践大爱无疆于行。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钱素云无数次托举起一个个年幼患者生命的希望。如今,她仍不遗余力地承担着大量的医学教研工作。“我会继续与同事们一起,去完成一场又一场生命‘保卫战’!”她郑重承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