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识别

2024-07-31 00:00:00贾海锋马小波王万宾刘岳雄罗怀秀李森
关键词:生态修复

摘要: 【目的】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识别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PP 定量指标法和GIS 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生态空间范围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结果】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总体一般,极重要区和重要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1%;生态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和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05%。依据管控策略,可将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分别占研究区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的2.05%、94.98%和2.97%,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07%、49.57% 和1.55%。【结论】通过识别研究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空间,确定生态修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科学思路,能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生态敏感性;自然生态空间;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24) 02−0145−10

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家层面出台了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型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简称“双重”规划),该规划立足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提出了“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侧重项目落地性和实施成效[1],应具备特定空间范围属性[2],科学识别并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是“双重”规划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2-3]。地方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在宏观尺度上支撑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格局重要骨架和关键节点,中观尺度上以流域为系统实施单元,微观尺度上以县域为具体实施单元。相关研究从流域[4-5]、省域[3]、区域[6-7]和县域[8]尺度开展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识别探索,研究方法多以生态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评价[9-14]和最小阻力模型[6-8, 15-18]为主,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借鉴;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生态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分级分类标准体系不统一,且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不紧密,客观上限制了成果落地应用。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被纳入“双重”规划布局,未来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而有关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识别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林县”) 地处珠江上游,为中国西南喀斯特典型地区,是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受温暖潮湿季风气候和特殊地质背景制约[19],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区内石漠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按照《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和《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布局分区,石林县属滇东滇东南石漠化带,是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落地实施的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环境本底条件客观上决定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布局,石林县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不足势必导致生态保护与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保护与修复应重点关注区域内受损严重、开展修复需求最迫切、恢复效果最明显的重点区域[20]。本研究基于ArcGIS 10.5 平台,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 号) 技术要求,采用NPP 定量指标法,对石林县全域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碳酸盐岩分布、岩溶发育程度及土地利用类型,识别并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石林县总面积1 680.88 km2,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区域内石灰岩广布,以石林、石芽、溶洞、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盲谷等喀斯特景观为主。全县土地资源匮乏,耕地以零星斑块状散布于峰丛洼地间,山地陡坡垦殖现象普遍[19, 21]。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是制约石林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生态保护与修复需要克服的首要压力。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现代园艺(2016年9期)2016-07-16 11:09:19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
河北渔业(2015年5期)2016-03-01 16:28:49
辽西青龙河水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技术①
科技资讯(2015年18期)2015-10-09 2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