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学能够发挥投资实践的功用,体现了学科致用性。用历史规律关照“后电子盘”时代邮市的周期可知,大行情之后邮市长期整体低迷,深度调整后出现反弹小牛市。中国邮政因市况调整市场政策,就历史学的学科特色而言,可以诠释邮市诸多表现并予以理解,其知识的丰富性助益审视邮市,历史预测成为邮市投资的重要依据。历史比较法可用于指导邮市投资实践,主要表现为对邮市今昔市况予以类比、对不同版块邮品强弱比较、助益优质潜力品种的发掘。
关键词:历史学;投资;“后电子盘”;邮市
探研历史学的功用,多指向历史经验借鉴,“史学可以帮助人们总结历史经验,增益历史智慧”[1]。然而,它与经济实用性好像相去甚远,以至被贴上“冷门”的标签。尽管如此,若以历史学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某些有影响力的投资市场,会发现该学科独特的价值。现以“后电子盘”时代的中国邮市历程及投资策略为案例,论证历史学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性,揭示其现实致用性。
历史规律之有无,原本有学术争议。历史学界以外不少学人对历史规律持质疑态度,多是考量历史难以重复及验证。即使在历史学界之内,针对历史规律亦有分歧。典型者如历史哲学中“思辨”与“分析”两派之别,“思辨的历史哲学是对历史的反思,分析的历史哲学是对历史学的反思”[2]。前者多强调历史规律,以此探讨历史发展状态及趋势。后者更关注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由此淡化历史规律。
秉持历史规律对邮市历程的探究更为实用,据此考察“后电子盘”时代的中国邮市可知,自2017年至今已有数载,它仍然显示出周期性波动,并有相关的历史经验可供参照。
首先,大行情之后邮市长期整体低迷。2013—2016年邮币卡电子盘的涌现和发展,催生了现货市场的暴涨和泡沫的放大,最终国家管理职能部门对这一交易模式整顿关停,随之导致邮市的大跌及交易的萎缩,其间高位接盘者或未及时变现者损失惨重。如三轮生肖猪赠送版,因邮币卡电子盘入库被炒高至360元,但近期市价仅有7.5元。这种情形与历史上1991年、1997年两次大行情之后邮市都迎来长期低迷极其相似。从低迷到繁荣的具体年数不同,但是时间之长毋庸置疑。
“后电子盘”时代的中国邮市同样如此。自2017年以来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市场整体熊市的格局依然没有扭转。新邮打折现象极为严重,“近年来,多枚套票能在市场中站住脚的品种可谓少之又少,破发已成为普遍的现象”[3]。这根源于当年泡沫消散带来的后遗症,邮市价格体系的重塑需要更多时日。
其次,深度调整之后反弹小牛市出现。邮市从牛市到熊市的转变过程,并非完全单边下降。其间深度调整后会产生反弹小牛市。如1997年大行情之后,经过3年下跌迎来了2001年春季的中级反弹行情。在“后电子盘”时代的中国邮市,同样深度调整后反弹小牛市来临,时间恰巧是3年,具体时间段是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这波反弹行情中,当年的小版张和小型张表现出彩。
最后,邮政主管部门因市况调整市场政策。中国邮市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市”,即邮政主管部门对市场的相关政策会产生重大影响。“后电子盘”时代的邮市迅速由火爆变得冷清。为了应对市场窘境,中国邮政会通过多种举措来改变市况。
一是发行量的调整。中国邮政对邮票发行实行严格计划管控的模式,发行量往往受到集藏者及投资人的重视,因此,压缩发行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刺激市场。如经过2018年、2019年连续减量后,市场促成了2019年底到2020年春季的一波上涨行情。2023年2月中旬,针对邮市的萧条,邮政再次推出发行紧缩,“中国邮政将适度调控全年邮票发行量和发行品种,除生肖和重点题材邮票外,全年套票平均发行量将同比下降”[4]。其中,5月23日“中国美术馆”计划发行量660万套,为近40年以来单枚套票最低量。
二是组合救市政策出台。2019年上半年,面对市场低谷,中国邮政通过八大举措予以提振,包括“提升邮票发行质量、提高邮票结算比例、提前公布邮票发行量、降低发行品种和发行量、完善集邮品定价机制、加强内部管控力度、加快完善邮票和邮品销售方式、加大对邮票和集邮活动的宣传和推广”。需要指出,中国邮政的每次利好措施对市场的实效不尽相同。具体而言,经过长时间大幅度调整之后,市场本身积累了较强的反弹动能。在此情境下,及时出台利市政策往往立竿见影,但救市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效果打了折扣,很难扭转市场弱势。
中国邮市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而且风险多元,“邮品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总风险”[5]。许多人投资失败涉及多种因素,投资者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后电子盘”时代邮市多年整体低迷中,需要理性研判,才能获得成功,历史学能提供相关的一些知识,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复杂性。
第一,历史学作为解释性学科的价值。历史学惯于解释世间人事,“历史学家并不单纯地满足于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他也希望使我们看到,它为什么发生”[6]。在面对邮市时,可以发挥历史学的价值。例如,以历史学诠释过往邮市诸多表现,做到宽容地理解,对收益和损失予以客观认知。
第二,历史学所涵盖的丰富知识对审视邮市助益良多。历史学研究的综合性思维可以观照“后电子盘”时代中国邮市的复杂性,对其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解读。如分析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时,综合性探研可辨析诸如发行量、经济形势、集藏投资人数量、公共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实际作用,以此对邮市投资作出科学规划设计,并获取理想的回报。
第三,历史学的预测成为邮市投资的重要依据。历史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预测,即对某些事件作出预见性判断。在邮市投资时,历史学塑造的前瞻性思维大有裨益。其一,在“后电子盘”时代的邮市,预测未来态势可以对市场牛熊呈现予以理性认识,做到对市场的全面系统把握。其二,预测会考虑一些意外情形发生,预留应对之策。由于机遇与风险并存,这样在大量建仓某一邮品时,既要预测可能的赢利,同时也应该预判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当然,邮市投资成功未必需要完全借助历史学知识。即使没有受到历史学的学术训练,也有投资人在市场中获胜。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多元的,人脉资源、运气、时势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过也应该看到,历史学的综合性在其中会起到某些独有的作用,体现相当的价值。
在“后电子盘”时代,中国邮市投资需要睿智识别机会,又能够遴选潜力邮品,拥有足够的耐心,“投资就是一场博弈,收益最后永远属于有耐心的人”[7]。针对此状,历史学的一些方法可资借鉴,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历史比较法。作为历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对邮市的实用性,具体有如下体现。
首先,运用历史比较法对邮市今昔市况进行对比。运用历史比较法,可以在理性和逻辑中确定投资最佳时机,有利于把握市场底部,降低参与风险。如邮币卡电子盘时期邮票现货市场火爆,这与“后电子盘”时代邮市的整体低迷形成了鲜明对照。在历经3年下跌后在2019年9月迎来阶段性底部,由此产生投资机遇。
其次,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版块邮品强弱的比较。“后电子盘”时代中国邮市的一些代表性版块市价重新整合,投资价值随之分化。如传统的热点投资版块生肖票退出了投资高回报之列,原因是发行量相对偏大,在反弹行情中成为价格上涨的滞碍因素。
就题材而言,冬奥会系列、红色政治等版块在弱市中表现相对出色,前者尤为亮眼。冬奥会系列邮票发行期正值邮市低迷,且其发行量较其他一般化题材品种略大,导致大多数品种发行之初被许多投资者遗弃,一段时期内市价低廉。产品票的需求和消耗,促成其缓慢升值,最终在盛会举办期间达到价格高点。其中“吉祥物”套票由最低价2.3元涨至最高价60元,升幅达25倍,造就了“后电子盘”时代邮市极为罕见的黑马品种。在冬奥会举办前,相关票品有程度不等的涨幅,使得本系列成为低迷市况中的优质投资版块。
最后,历史比较法助益优质潜力品种的发掘。在“后电子盘”时代的邮市中,除了反弹小牛市涨升品种相对多些,真正值得参与的品种较为少见。通过历史比较法分析市场、题材、发行量、市价等因素,可以探寻具有投资潜力的品种,同时规避某些高风险品种,从而保障投资收益。
红色政治题材邮票多受到重视,但并不意味着介入都能获益,故而在比较中判断选择尤为必要。该类邮票发行后市价出现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的状况,前者会使参与者亏损,后者多让投资人获益。以历史比较法关照这类邮票投资,需要通过对面市时的市场环境、发行量、面值等因素综合比较来作出权衡。
一般而论,市场较热或升温期,红色政治题材邮票被追捧多价格虚高,后市容易步入下跌走势。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版票,1500万的发行量相比常规品种700万左右显然太多,加上24元的高面值,使得建仓成本较高,急于介入者出现亏损。“精准扶贫”“《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一百周年”邮票发行时正当市场低迷,不久因为产品票消耗、配册需求实现了升值。
概而言之,历史比较法在“后电子盘”时代中国邮市投资发挥作用,使投资者既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市场冷热促成的机遇与风险状况,也能够从微观上认知投资版块强弱及进行具体品种选择,实现理性投资,获得理想赢利。
作者简介
李宝祥,山东淄川人,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邮票现货市场。
参考文献
[1]《史学概论》编写组.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3]周凤迟.“金猴”走势基本稳定,“癸卯”兔币冲高回落[J].集邮博览,2023(3).
[4]中邮.2023年邮票发行—坚持发行紧缩、守正创新、工艺创新、品质第一[N].中国集邮报,2023-02-24(1).
[5]刘子辉.中国邮市实战与技巧[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7.
[6][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M].何兆武,张文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管清友.精准投资[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