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博物馆馆藏清代人物故事纹瓷器赏析

2024-07-31 00:00:00朱贇
收藏与投资 2024年7期

摘要: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纹饰众多,题材丰富,工艺手法多样。在众多的纹饰题材中,人物故事纹以其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和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深受大众喜爱,展现了特定时代下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纹饰;人物;故事;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上较复杂的纹饰最初以动植物纹为主,大约至魏晋时期,人物题材纹饰才初次亮相①。明代中晚期,由于瓷器烧制工艺的提升,戏剧、小说、版画等世俗文化的兴盛,人物故事题材纹饰终于被大量运用到瓷器上,并在清代达到鼎盛。此时的人物纹饰不仅题材丰富,数量众多,绘画技艺也炉火纯青,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斗彩等品种齐全。在众多纹饰题材中,历史人物题材多出自戏曲、小说、历史演义,因其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感情细腻,往往表现得更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是当时大众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余姚博物馆藏有一批历史人物题材的晚清瓷器,笔者挑选其中四件一一介绍,以飨读者。

一、清同治粉彩人物故事纹瓷茶盘

清同治粉彩人物故事纹瓷茶盘(图一)四角呈葵花形,通体内外施白釉。盘内底工笔彩绘仕女人物纹。画中两位女子于台阁上凭栏而立,其中一仕女手执团扇,另一仕女在侧相扶,似是欣赏台阁下的美景。亭台下书有“锦阳台”三字,台下有一池荷花,花中鸳鸯戏水,旁有雀鸟嬉戏,池塘边花草繁茂,全然一派微风吹动荷花,清香满溢水殿的雅趣景致。画左上有墨书五行:“风动荷花水殿香,时丁酉仲冬日于广陵东樵山房,储邦爕题。”墨书右上端有朱文篆印“吴王吉”,书末落款朱文篆印“枯□”。

“风动荷花水殿香”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口号吴王美人半醉》②,诗云:“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诗文当是李白游庐江时于吴王李衹席上口占,因庐江地处姑苏之北,李白借春秋吴王为喻,乃一时戏谑之作,以博吴王一笑③。“口号”即“口占”,表示随口吟成④。器物上所绘美人栩栩生动,将李白诗内描写的西施举止情态和生活环境淋漓再现。

二、清光绪景德镇窑青花瓷盘

清光绪景德镇窑青花瓷盘(图二)敛圆口,弧浅壁,盘面宽平,矮圈足。通体施釉泛青绿,足圈露胎,胎质坚硬。盘内底绘青花山水人物图。远山近水间,一渔船载二人渡江。岸边山石间垂柳依依,空中红日高照,旁侧三鸟展翅飞翔。左上空白处有青花书诗句两列,从右往左为“渔家渡皇家,阴星遇帝星”。盘底有青花竖题“玩玉”二字。

此两句诗说的是“靖难之役”建文帝仓皇出逃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将帝位传给其孙朱允炆,四子朱棣为夺帝位,借口“清君侧”率军包围南京,建文帝出逃下落不明,成为史上一大谜案,但是野史及民间传说却众说纷纭。画中意思是建文帝出逃至江边,遇到一渔家女(阴星),助他摆渡过江,逃过一劫⑤。

“玩玉”款瓷器始于康熙年间,开始是达官贵人的清玩,以压手杯居多,一般题有诗文,瓷胎细腻,画工娴熟,青花发色淡雅,为民窑精品,后世多有仿效。

三、清五彩无双谱人物纹瓷盘

清五彩无双谱人物纹瓷盘(图三)长口径27.5 cm,短口径22.7 cm,长底径17.8 cm,短底径14.0 cm,高8.3 cm。侈口,弧壁,盘呈四瓣菱花形,口沿描金。高圈足,外壁绘海水江崖纹,通体施白釉,足圈露胎。盘壁绘有四组对称人物形象,身形各异,形象饱满,栩栩如生,每幅人物像左侧题有人物评价。

图四为“国老狄梁公”。狄仁杰头戴幞头,身着集翠裘作回顾状,身两侧空白处从右往左题楷书“国老狄”、“梁公”五字,其人物评价楷书四列,文为:“吹肖乘隺(鹤)游庭中,莲花乃似郎面红。贵人争相执垂辔,褫求大笑惟梁公。公心为唐非为西。”据《无双谱》中《国老狄梁公》篇,此句后应还有下文:“为爵,朝中合污同纵博。玩弄嬖竖若乳儿,聪利如后亦不知。?堂。”楷书之上绘制双陆棋,其上书“昌宗裘”三字。据唐代薛用弱的《集异记》,武则天命狄仁杰与宠臣张昌宗御前对弈双陆,狄仁杰借此机会,以张昌宗身穿的御赐贡品集翠裘和自己身上的紫袍作赌注。张昌宗累局连败,狄仁杰赢得翠裘,并送给奴仆穿,借以讥讽张昌宗⑥。

图五为“李青莲”,即诗仙李白。其身穿官服,似是微醺,背靠酒壶,斜倚在竹简上,面带微笑,嘴巴微张,似在醉酒吟诗,亦似嘲讽权贵。身两侧空白处从右往左题楷书“李青莲”三字,人物评价楷书六列:“高力士,内给事,衣裴(绯)走深宫,王公贵戚呼为翁,宇文融、杨国忠、禄山林甫之穷凶,谁不结欢求包容。”据《无双谱》中《李青莲》篇,此句后应还有下文曰:“独有太白眼宜视,醉赋清平对妃子,葡萄亲酌领新歌,咄尔力士来脱靴,眼中之人原不多,终身不官奈白何??堂。”李白号青莲居士,评语之下绘有莲花一朵似为指代他。

图六为“伪周皇帝武曌”。武则天身着帝装,面带笑意,婀娜多姿,回首相顾,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雍容华贵。身两侧空白处从右往左题楷书“伪周皇”“帝武曌”六字,人物评价楷书五列:“策英贤,果刑赏,尔武媚,世无两,天不厌乱为妇人,若作男子谁其论,阿瞒石勒与比邻。”此后省略原文“?堂”二字。评语上方书“女主昌”。因武则天酷爱牡丹,于是外围绘缠枝牡丹环绕。

图七为“隐士焦孝然”,即焦光,字孝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人。汉灵帝三度下诏请他去做官,均遭拒绝。焦光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百余岁。瓷器上的他安详端坐,笑容可掬,虽饱经风霜却看出他内心自在。身两侧空白处从右往左题楷书“隐士焦”“孝然”五字,人物评价题于一布袋上,为楷书四列:“孝然独处,绝口不语,默隐以终,笑杀狐鼠。”后省略原文“?堂”二字,布袋口题“隐士”二字。

此四组人物皆出自清康熙年间绍兴画家金古良的绘画著作《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其题材取自汉代至宋代40位名人肖像。该书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以及对人物的生平介绍及作者评语,并在评语处绘有含义深刻的纹饰。

四、清光绪广彩人物纹瓷盘

清光绪广彩人物纹瓷盘(图八),撇口,宽折沿,浅壁,矮圈足。足圈露胎,外壁施白釉。足底有方框篆书“光绪年制”四字红印款。盘内壁绘“鹿乳奉亲”的故事。左上角一人身披鹿皮,站于小河对岸双手作揖。对岸河边有二人,身着衣衫一红一绿,绿衣者手持龙须叉,正对披鹿皮者,红衣者手执弓箭,面向绿衣者,似是与他交谈。二人身后有一凉亭,亭下一老翁坐于椅上,身倚方桌,另有一老妪席地坐于老翁前。此二老面带微笑,注视着对岸披鹿皮者。

“鹿乳奉亲”选自《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第六则故事。说的是周朝孝子郯子,其父母年事已高,双目患疾,需鹿乳才能医治,郯子为得鹿乳,身披鹿皮,伪装成小鹿潜入鹿群,以此得到鹿乳。有猎人看到,差点把他射杀,郯子以实情相告,才免于一死⑦。

绘有人物故事纹的瓷器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通过这种平民化的载体,运用艺术手段使历史人物故事转为平面化而得到了更有效的交流和传播,从而丰富了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精神世界,为完善社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题材的选用和画工的艺术水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实证。

作者简介

朱贇,女,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

注释

①王永胜,罗剑波:《英雄·神仙·凡人—清代瓷器上的人物纹饰》,《寻根》,2004第2期,第121页。

②(唐)李白:《李白诗》,王云五,朱经农,主编,学生国学丛书,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57-158页。

③(唐)李白:《李白诗选》,林东海,选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页。

④刘黎平:《紫砂壶典》,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1页。

⑤朱友山:《青花残片上的诗情画意》,《东方收藏》,2012年第8期,第75-76页。

⑥(唐)郑还古,薛用弱:《博异志·集异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

⑦周泽天,编译:《中华国学经典·孝经》,团结出版社,2017年版,第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