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玛瑙珠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装饰品之一,夏商时期主要出土于北方、西北、西南边疆地区,西周时期多出现在中原,成为贵族礼制的一部分。玛瑙珠与绿松石、水晶、石、贝、蚌、玉等玉石器有多样的组合形式,以玛瑙珠为主体或构件串联的珠管串饰多作配饰,如腕饰、项饰、腰饰、头饰,有作丧葬用品的棺饰和手握,也有作车礼器的车饰。
关键词:先秦时期;玛瑙珠饰;考古发现;用途
玛瑙自古以来就被制成各种装饰品或礼仪品,用于日常装饰或宗教服装配饰。特别是古埃及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有发现。目前中国年代最早的玛瑙珠出土于新疆塔城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距今5000年左右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玛瑙是玉石的一种②。目前发现的玛瑙制品大多是管珠类的项链、手链等。本文在详尽统计出土的中国先秦时期玛瑙珠饰的基础上,对先秦玛瑙珠饰的用途略作梳理和讨论。
玛瑙珠饰大多出于墓葬或祭祀坑,少见出土在灰坑或地层的情况,兹分为夏商、西周、东周三个时间段,对目前已出土的玛瑙珠饰进行统计整理。
(一)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玛瑙珠饰主要出土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齐家文化的青海互助总寨墓葬③,甘肃永靖大河庄遗址墓葬;四坝文化的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④、瓜州鹰窝树遗址、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葬、塔什库尔干吉尔赞喀勒墓地、伊吾县托背梁墓地,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均出土了数量不等的红玛瑙珠⑤。
北方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内蒙古大甸子墓地,辽宁北票丰下遗址⑥;西岔文化中北京碓臼沟遗址;围坊三期文化中河北后迁义遗址均出土有玛瑙珠。
西南地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有少量玛瑙珠出土,云南晋宁古城村北丘遗址内出土数枚玛瑙珠⑦。
玛瑙珠饰在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在晚商时期,殷墟妇好墓和河北藁城台西遗址有出土⑧。
(二)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玛瑙珠饰更多地出现在了中原地区。
海岱地区,在山东滕州西周前掌大墓地⑩、山东济阳姜集公社刘台子墓地、山东滕州姜屯庄里墓地、山东鲁国望父台墓地、山东临淄郎家庄墓地、山东济南千佛山墓地、山东临淄尧王墓地有出土玛瑙珠饰。
北方地区,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大量玛瑙珠饰?。
江汉地区,在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西周高等级墓葬中有发现玛瑙珠饰。
(三)东周时期
东周时期,玛瑙珠饰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中原地区、海岱地区、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出土。
西北地区在新疆哈巴河东塔勒德墓地、吉木萨尔县大龙口墓地、青海普卡贡玛石棺墓、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张家川马家塬墓地有发现玛瑙珠饰。
北方地区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多有发现,包括北京延庆玉皇庙墓地、河北阳原小白阳墓地、内蒙古崞县窑子墓地、凉县毛庆沟墓地、水泉遗址、饮牛沟墓地、小双古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宁夏杨郎乡马家庄墓地、彭阳县王大户墓地、九龙山墓地、辽宁五道河子墓地、吉林大安渔场墓地、公主岭猴石古墓。
中原地区的组玉佩,玛瑙珠作为其构成的一部分,到春秋晚期之后数量减少,但仍在包括河南信阳平西春秋墓地、光山宝相寺墓地、淅川下寺墓地?、洛阳王城墓地、洛阳唐宫西路墓地、陕县东周秦汉墓墓地、应国平顶山应国墓地、洛阳中州路墓地、山西天马-曲村晋国墓地、侯马上马村墓地、长治分水岭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凤翔孙家南头墓地、河北行唐县故郡遗址、河北新乐中同村墓地等墓葬和遗址出土。
海岱地区,这一时期水晶玛瑙串饰在齐国流行,山东滕州尤楼村墓地、望父台鲁国墓地、济南千佛山墓地、临淄尧王墓地、淄博郎家庄墓地等墓葬均出土了玛瑙珠。
西南地区,玛瑙珠在云南滇文化石棺墓葬中陆续出土,包括云南天子庙墓地、万家坝墓地、祥云检村石棺墓等发现有玛瑙珠。
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玛瑙珠,包括江苏苏州浒墅关真山墓地、苏州通安严山窖藏、东海庙墩墓地?,浙江绍兴306号墓、金华东阳前山春秋越国贵族墓、湖北随州城关镇擂鼓墩墓地等都有出土。
目前所出土的玛瑙珠形态多样、颜色丰富。玛瑙珠可独自串联作为腕饰、颈饰等,也常与绿松石珠管、水晶珠管、玉珠管、玉璜、玉玦等玉石串联组合为串饰,且组合形式多样,有珠管串饰和组玉佩等。先秦玛瑙珠饰的用途,根据其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和组合情况,可大致分为佩饰用品、丧葬用品和车礼器三类。
(一)佩饰用品
佩饰是玉石制品的主要用途之一,根据其佩带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饰、项饰、腰饰、腕饰。
1.头饰
头饰是指用来装饰头部的各类物件。出土于墓主头部附近的玛瑙珠饰其组合方式有所不同。如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F15M2中,在墓主人和殉人头部发现小陶管、料珠、玛瑙珠、蚌片、贝壳串联的串饰,临淄尧王墓M2在殉人头部出土水晶玛瑙串饰(图1),在陕西凤翔孙家南头墓M121在墓主人头部发现只由玛瑙珠组成的串饰。
2.项饰
出土于墓主颈部的玛瑙珠饰数量较多,且其串联组合排列十分多样。玛瑙珠饰在北方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大量出土,均是作为项饰,其中丰下墓地、大甸子墓地中,玛瑙珠常与绿松石珠、白石珠、玉珠串联为项链。琉璃河燕国墓地较多继承了这一组合,有些增加了玉饰件,如M251和M15。一是单行环形串饰,如陕西黄堆老堡子95FHM29发现由方玉饰、长玉管、椭圆形炭精饰、料管珠、黄色玛瑙珠、红色玛瑙珠、玉珠组成的串饰,陕西宝鸡茹家庄多座墓发现由玛瑙珠管、料珠管、石珠管、石贝、玉珠管组成的颈饰;二是西周时期流行的组玉佩。作项饰组的玉佩一般以璜为主体,与其他各种形制的玉件和珠子搭配穿系而成,红玛瑙珠在中原的西周贵族组佩中作为重要的连接件反复出现。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山西天马曲村晋国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等发现很多,如北赵晋侯M113中,在墓主颈胸部出土玉璜、玉蚕、玉蝉、玉环、玉璧、骨牌、玛瑙珠、料珠串联的组玉佩;在陕西韩城梁带村M27,发现由7件玉璜、1件圆形玉牌与737颗玛瑙珠相互串联组成的七璜联珠组佩。在海岱地区,西周时期颈饰多由石英珠、料珠、玛瑙珠串联,如山东望父台墓地M11。
3.腰饰
腰饰佩玉多出土于墓主腰腹位置,推测其佩戴方式主要是系于腰腹部,也可以说是系挂于衣物佩饰之上的“挂饰”?。如宝鸡竹园沟M9,在墓主腹部发现玉管、圆柱形料管、菱形料管、玛瑙珠组成的串饰;洛阳西工区M8832,石璜、玛瑙珠和玉璜串联组合,出土于墓主腰腹部,作为腰饰?。
4.腕饰
腕饰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应在腕部附近。出土于墓主腕部的串饰有些只由玛瑙珠管构成,有玉饰件串联,如三门峡虢国墓M2011发现6件兽首形佩、81枚玛瑙珠组成的腕饰,陕西韩城梁带村M19?中,发现有1件玉贝、2件玉鸟、6件玉蚕、54颗玛瑙珠串联而成的腕饰;有的则与绿松石珠搭配,如三门峡虢国墓M2012发现由玛瑙珠和绿松石珠组成的腕饰;有与水晶串联,如临淄尧王墓M1P1X2墓主的手腕处出土的水晶玛瑙腕饰,由5件菱形、1件扣形、1件扁圆形紫晶珠,4件扁圆形茶晶珠,3件扁圆形水晶珠、1件扣形水晶珠组成。
(二)丧葬用品
西周时期,玉器被认为是能够为死者魂魄提供精气之物,故而周人以玉敛尸,希望能够使死者魂魄永垂不朽。玛瑙珠饰常与玉珠管、玉饰件串联组合,作为丧葬用玉的构件之一。葬玉,广义上是指同死者一起下葬的所有玉器,夏鼐先生则解释为“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称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这里讨论的是后一种狭义上的葬玉。
1.手握
握是死者手中所握之器物,材质多样。《释名·释丧制》:“握,以物著尸手中使握之也。”在陕西扶风强家村、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中有所发现。韩城梁带村M26在墓主手部发现牛鼻孔与玉兽面、玉贝、玉蚕、玉龟、玉珠、玛瑙珠和料珠相互串联成的手握(图2)?,出土数量很少。
2.棺饰
棺饰是对死者棺椁进行装饰之物,其用途应是模仿墓主生前居住宫室。商周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棺椁的装饰,并由此形成了一套专门制度。《周礼·缝人》:“丧,缝棺饰焉。”棺饰因墓主人身份等级不同,其材质有较大差别?。棺饰以蚌鱼、铜鱼组合者所见数量较多,以玛瑙珠与其他玉石组合棺饰少见,在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云南天子庙墓中有出土。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在椁室侧板和挡板悬挂有由青铜鱼、陶珠、玛瑙珠、料珠、海贝组成的串饰?,云南天子庙41号墓在椁盖板上和北侧发现有12件斗笠形玛瑙扣、6件圆锥状玛瑙扣、玛瑙珠管排列组成的串饰?。根据现有的材料看,棺饰玛瑙珠饰出土于规格较高的墓中。
(三)车饰
两周时期,车马的使用情况是一种等级制度的体现,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的车马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地位越高使用的车马也就越豪华?。玛瑙也是车饰中的一类。如甘肃张家川马家塬M3西边车軎处就出土有800多枚玛瑙珠,依据出土位置初步推断这些饰品应是车上某部位帘子上的?。
玛瑙珠饰在夏商时期主要出土于北方、西北、西南边疆地区,晚商时期出现在中原,这时的玛瑙珠饰组合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与绿松石珠管、白石珠管等串联为项链和手链。西周时期更多地出现在中原,西周王朝社会上层成员大量使用玛瑙珠作为装饰品随葬,是社会精英随葬串饰中的常见组成部分。东周时期玛瑙珠在中原地区作为组玉佩构成的一部分数量有所减少,在齐国作为水晶玛瑙串饰流行。玛瑙珠与绿松石、水晶、石、贝、蚌、玉等玉石器有多样的组合形式,以玛瑙珠为主体或作为构件串联的珠管串饰多数作佩饰,包括腕饰、颈饰、腰饰、头饰,也有作葬玉的棺饰、手握。
作者简介
赵婧华,女,天津人,研究方向为美术考古。
注释
①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简报》,《文博》2023年第2期第3-17页。
②秦小丽:《绿松石、海贝与红玛瑙—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地域间交流》,《南方文物》2021年第5期,第1页。
③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总寨马厂、齐家、辛店文化墓葬》,《考古》1986年第4期,第306-317页。
④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酒泉干骨崖》,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117-121页。
⑤青海省文物管理处、海南州民族博物馆:《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5期,第1-14页。
⑥辽宁省文物干部培训班:《辽宁北票县丰下遗址1972年春发掘简报》,《考古》1976年第3期第197-210,186,219-220页。
⑦徐秀丽:《五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中国文物报》2023年2月17日。
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边:《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89-157页。
⑨罗西章,王均显:《陕西扶风强家一号西周墓》,《文博》1987年第4期,第5-20页。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第365-392页。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1973—1977)》,文物出版社,第238页。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4-33页。
南京博物馆:《江苏东海庙墩遗址和墓葬》,《考古》1986年第12期,第1073-1078页。
白明竺:《河南地区东周墓葬出土玉器研究》,郑州大学,2022年第52页。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市西工区M8832号东周墓》,《考古》2011年第9期第33-43,103-105页。
孙秉君,程蕊萍,陈建凌,等:《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7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6期,第3-22页。
夏鼐:《汉代的玉器—汉代玉器中传统的延续和变化》,《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第125-145页。
孙秉君,程蕊萍,陈建凌,等:《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1期,第4-21页。
李京震:《商周时期玉鱼浅析》,《东南文化》2020年第1期,第115-125页。
孙秉君,程蕊萍,陈建凌等:《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7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6期,第3-22页。
胡绍锦:《呈贡天子庙滇墓》,《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第507-545页。
袁慧静:《两周时期车马礼仪制度研究》,河南大学,2020年。
周广济,方志军,谢言:《2006年度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战国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9期,第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