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方”视域下漓江画派的审美建构

2024-07-31 00:00:00黄光良
南方文坛 2024年4期

2023年5月,《南方文坛》杂志第十二届“今日批评家”论坛的主题为“新南方写作:地缘、文化与想象”,与会专家对“新南方写作”的源流、内涵和可能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得出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将会影响甚至指导今后广西乃至全国文学的发展。而正如王威廉在论坛发言中所说:“‘新南方写作’的重点不是‘文学’而是‘写作’,这个动词意味着这个概念不能被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所束缚。这个概念蕴含着经济、文化、移民、科技等众多主题,此外,还有涉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新南方写作”的视域延展至美术方面也是同理可推的,在“新南方”的视域下去重新审视漓江画派的审美建构,其脉络更为清晰,其结论更为准确,其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

一、“南方”:漓江画派的本源

漓江画派的形成,既是政府的主动扶持,也是广西美术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有识之士的远见卓识。2002—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美术家协会即召开了广西美术界打造“漓江画派”研讨会和“漓江画派”理论研讨会等多次研讨会,拟整合广西美术创作的整体力量,树立一面广西美术创作的旗帜。2004年6月,漓江画派促进会成立,宣告了漓江画派正式确立。作为一个主动打造的画派,其画派理念、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必然不完全是归纳总结出来的,而是一定程度的理念先行,理论指导实践的。然而直至2006年,著名美术批评家、漓江画派促进会秘书长苏旅在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上发表文章《漓江画派: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浅论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风格》,才首次为漓江画派确定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苏旅的文章首先论述了打造画派的可行性,然后对广西美术创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重点论述了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为什么是“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并列举了具体的代表画家作品的艺术风格作阐释。应该说“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已经是当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到漓江画派所处的时空位置,能够精练地、准确地提出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最好的口号了。后来很多年里,漓江画派确实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只是,“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更多地指向油画风景画创作,却始终不能涵盖人物画等其他题材,以及版画、雕塑等其他美术种类创作的审美特征,不能涵盖广西美术多元化的生态现实,也不能涵盖广西美术历史上所呈现的质朴、野性和神秘的审美品质。苏旅本人以及其他人甚至省去了“现代南方”,而直接以“新田园诗画风”去归纳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我认为虽已经较早地、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南方”(新南方)这个命题,却只着眼于“新田园诗画风”这个较小的点。

苏旅一直有“南方”的格局和视野,他在2000年编辑一本主要是广西油画家的作品集时,冠以《中国南方油画16家》的书名;此后,他在组织广西风景油画家进行采风、展览的活动,也以“南方的风景”为名;此外他还是《南方文坛》杂志《当代艺术视角》栏目的主持。可见在他内心的文化版图中,南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广西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也是有“南方”的格局和视野的。1960年广西作家陆地出版了小说《美丽的南方》,1987年创刊的一本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刊物定名为《南方文坛》,“美丽南方”一度也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文艺发展战略品牌,201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广西美术大展名为“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可见“南方”这一因地理位置而产生的文化艺术概念,其实已经被一些有敏锐直觉的有识之士所关注。

“南方”不只是地理方位的名词,更是因地理方位而形成的自然、历史、文化和审美取向。南方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远离文化中心,历史上被视为蛮荒之地,但亚热带的炙热气候、美丽宜人的风景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了这里的人民在精神上具有诗性和野性的倾向,在民风上却又非常丰富和淳朴。在美术创作上,20世纪60—80年代,广西美术创作呈现的是表现少数民族风情的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90年代则是具有野性、神秘和浪漫色彩的表现主义风格,而进入21世纪以来,则是唯美的、诗意的形式主义风格。

由此去看,漓江画派虽然以漓江作为画派的命名,但立足的应该是更为广阔的南方,在新时代以“新南方”的格局和视野,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南方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进行更为多元、更加创新、更具深度的美术创作。

二、“新南方”:新时代漓江画派审美特征的内涵

成立于21世纪之初的漓江画派,至今已走过20个春秋,并于2023年完成了换届。在新时代,漓江画派应该以新的面貌、新的格局、新的审美,去完成新的使命。《南方文坛》杂志所倡导的“新南方写作”可以扩展至美术创作方面。“新南方”这一审美特征和口号,将是漓江画派审美建构的最好选择,它将给予漓江画派的建设以高质量的赋能。

(一)“新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质朴和野性的审美

南方因其远离中原,远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给人以偏远、蛮荒、原始的感觉与想象。而事实上,广西生活着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丰富多彩而淳朴、远古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服饰、建筑和风俗习惯等,确实赋予“南方”这一地理名词以原始和野性的文化色彩。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又加重了这种色彩。

反映到美术创作上,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家们竞相采风写生的地方。而广西的美术家们因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表现少数民族风情方面,显得态度更为积极,表现更为深入,形式更为多样。

新中国成立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广西美术创作,就是从表现少数民族风情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广西的美术家深入广大农村,与农民同吃住、同劳动,全面地深入生活,195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就有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入选。60年代,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6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公社风光画展,广西曾日文的《壮乡十月》、韦宣劳的《晒谷场上》和孙见光的《碰头会》等作品入选,并发表于《美术》杂志上,可以说这是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的第一个高潮。进入80年代,在全国流行“乡土风”的大潮下,广西的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美术创作更是进入了高峰,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例如谢森的油画《苗山十月》(1982)、沈铭存的油画《新娘》(1982)、梁耀的中国画《小河水涨大河满》(1984)等,这些作品或是被收藏,或是荣登重要杂志封底,或是入选全国美展获奖,是广西美术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经典作品。进入90年代,广西的美术创作虽然更为注重自己的艺术个性表现,但其作品所依托的题材也仍是以少数民族题材为主的。进入21世纪,仍有不少年轻的画家加入到该题材表现的队伍,画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因此,可以说广西美术创作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延绵不断。

广西的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呈现的主要是一种质朴的风格。美术家们以诚挚的态度和朴拙的技法去表现,不炫耀技巧,以表现出农民的淳朴形象为目标,这种风格甚至被视为“土油画”,然而却呈现了难能可贵的质朴之美。20世纪90年代,广西的美术创作特别是油画创作,呈现的是一种野性之美,美术家们在创作上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方面,显得是如此的大胆、张扬,充分地展现了亚热带南方狂野、热烈的气质。进入21世纪,青年美术家们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则较为温和,是质朴与野性兼具的风格。少数民族题材应该要成为广西美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应该成为漓江画派最厚重、最具审美厚度、深度和力度的重中之重。因为艺术应该是表现人的艺术,广西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是独特而又取之不尽的创作来源。而在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审美取向上,应该彰显长久发展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质朴与野性,这是南方所特有的气质。新时代的漓江画派,人物画创作要在“新南方”的视域之下,展现质朴与野性的审美气质,这是“新南方”最为厚重的审美标签。

(二)“新南方”:风景题材美术创作中诗意与神秘的审美

广西拥有丰富且秀美的风景资源,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拥有南方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引得许多著名的画家前来写生、表现,例如近现代的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等,当代的油画家吴冠中、苏天赐、陈钧德等也有不少表现桂林山水的油画作品。这些大师们描绘桂林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诗意的传统。

广西本土的画家吸收和继承了这种传统,阳太阳、黄独峰等老一辈画家有许多表现桂林山水的优秀作品传世,而漓江画派促进会的第一任会长、旗手黄格胜先生更是以皇皇巨制《漓江百里图》为漓江画派立下奠基之作。此外,陈玉圃、张复兴等各具特点的山水画大家,也为诗意表现这片家园热土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著名油画家詹建俊先生曾预言“广西是要出风景画大师的”,然而在21世纪之前,油画风景画创作在中国油画的版图中并没有什么地位,专门从事油画风景画创作的画家也屈指可数。这种情况的改变确实是在广西发生的。首先是张冬峰在1994年以一幅富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油画风景画创作《这里的山林静悄悄》获得了第八届全国美展的优秀作品奖(最高奖),接着又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以《家园》获得了银奖,此后,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雷波又以油画风景画创作《郊外》获得了铜奖。油画风景画创作竟然也能在全国美展这种重要的、以主题创作为主导的大展中获奖,这大大提升了广西油画家致力风景画创作的决心。此后,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苏旅组织策划了长达十多年的艺术活动“南方的风景”,这一活动以写生、展览和出版等形式,去表现南方的风景,不仅是广西的画家去表现,还邀请全国的著名画家前来参与,不仅对广西的油画风景画创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涌现了多位著名的油画风景画家,培养了大批年轻的画家,同时这一活动还成为漓江画派油画方面重要的活动内容和品牌。由此广西油画家在大量风景写生中练就的“写生即创作”的功夫,让他们的作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频频在各类展览中入选、获奖,乃至油画风景成了漓江画派的品牌,人们说起漓江画派时,就认为是指代风景创作。

以张冬峰为代表的广西油画风景创作,以及前面所说的中国画山水创作,均富于诗意的审美意味,这与景物本身的气质是相吻合的。南方的景物以秀美为主,虽然不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但也是曲径通幽,秀气婉约。此外,这种诗意的审美意味,也与南方人的文化气质相关,董其昌把绘画分为“南北宗”,他所提倡的“南宗”即是文人画,强调诗性的审美意韵,广西的油画风景创作及中国画山水创作,与此是一脉相承的。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仅有诗意的审美,这种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或者与江南一路的绘画并无二致,缺乏自我的特色。其实近期广西一些油画家在风景写生创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诗意与神秘兼具的风格,例如黄菁在风景写生中不仅把对象抽象化、符号化,并且添加了一些对象本身并不存在的形象和符号,具有神秘的气息;黄少鹏则把对象提炼成富有书写性的符号,也具有高古的神秘气息;一些年轻的画家如文瑶、郭仁海、于博、廖有才、吴志军、刘瑞森、韦明思等人作品,也各具不同的诗意与神秘兼具的气息。因此,在“新南方”的视域下,作为漓江画派最具艺术特色的风景画创作,其诗意与神秘兼具的审美风格,是最值得发扬光大的审美品格。

(三)“新南方”:绘画形式语言中异质和自由的审美

广西的美术创作属于边缘的美术,这一点是无须质疑的。曾经,为了与“中心”的美术“接轨”,广西的美术家们也一度兴办过“现代艺术”,例如20世纪80年代曾举办过“开始画展”“以太画展”等,90年代则举办过“‘1频道’实验艺术六人展”。然而,受制于地缘关系,广西美术始终只能处于边缘。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日益去中心化而呈现扁平化,边缘的美术则以异质的特点和自由的表达,成为富于特色和个性的存在,吸引着大众的目光。广西美术异质和自由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形式语言的新颖性、独特性和纯粹性上。在近十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展览中,广西油画家的作品往往以纯粹的、独具个性的、富于视觉新鲜感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评委,频频入选或获奖,引人瞩目,成为“广西油画现象”。人们在赞叹广西油画家们层出不穷的创造力,并为其着迷时,却不知道他们其实是以异质和自由的表达,而产生其艺术魅力。这种异质,是突破了传统僵化的绘画样式和审美惯例,而注重个性的自由表达。这种异质的、自由的表达,其实更接近艺术的本质,因为正如文字语言是文学的本质一样,形式语言是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的本质,在形式语言上进行创新,是艺术创新的根本。

广西美术的异质与自由的表达并不仅限于油画上,水墨方面同样有相似的探索和表现,例如肖舜之的藤蔓系列就有别于传统山水画,而更具纯粹性、抽象性的语言,是水墨创新的典型案例;同样,广西的雕塑创作也因其材料和形式的创新,而呈现出异质感。异质与自由不只意味着个性,更意味着先锋性。作为“新南方”的审美引领,就是要强调探索性和先锋性,因此,新时代的漓江画派,应该以“新南方”的理念,引领艺术领域的探索性和先锋性。

三、“新南方”审美的意义

在第十二届“今日批评家”论坛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说:“‘新南方写作’激活和释放的是异质、边缘和自由的文学精神。和它构成对照的‘旧南方写作’其实是已然僵化的文学陈式和审美惯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说:“‘新南方’是一种气质。”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威廉说:“它(新南方写作)是一个敞开的概念,是一种召唤,期待的是新的美学品格。”

因此,“新南方”是一个具体丰富内涵的、开放的概念,它包括质朴与野性的审美、诗意与神秘的审美、异质与自由的审美,等等。这些审美内涵,不仅包含了民族品格、文化品格,还包含先锋性、探索性等。它既延续了广西美术发展的历史传统,又开启新的审美方向;既有厚重的历史文脉,又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新南方”的审美内涵,对当下的美术创作是一种补充、矫正和引领。“新南方”质朴与野性的审美,对矫饰的形式主义,是一种拨乱反正;“新南方”诗意与神秘的审美,对于那些空洞、苍白的拼凑之作而言,是内涵与品位的引领;“新南方”异质与自由的审美,是更接近艺术本质的先锋性的探索。

因此可以说,“新南方”对当今画坛诸多方面的弊端都是一剂良药。甚至可以说,“新南方”将会引领艺术创作的审美方向。强化“新南方”的审美建构,不仅是对漓江画派,更是为整个中国美术创作提供了审美的多元可能,丰富了审美内涵,提升了审美品格,为中国美术创作的民族化、在地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独特的、有引领性的道路。

总而言之,进入新时代的漓江画派,亟需明确自己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提出简练、贴切、响亮的审美口号,这一口号要既能涵盖各种题材、各类美术品种,又要具有深刻的内涵。借“新南方写作”倡导方兴未艾之际,漓江画派打造“新南方”这一审美口号,是适逢其时又契合完备的。在“新南方”的视域之下,加强漓江画派各种题材、各类美术品种的审美内涵建构,才能使漓江画派再焕青春,砥砺前行,在各画派之中乃至在美术史之中真正占据一席之地。

【注释】

①③《南方文坛》编辑部:《新南方写作:地缘、文化与想象——第十二届“今日批评家”论坛纪要》,《南方文坛》2023年第5期。

②苏旅:《漓江画派: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浅论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风格》,《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