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中国文坛,吴亮正以其别具一格的独特审美视角和众多的评论著述,成为当代文学、先锋艺术和都市时尚文化的“三栖批评家”,受到文化圈内外的极大关注。
前几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他三十年的文学评论精选集《或此或彼》,素面精装,拿在手上,很有些分量。2016年,吴亮开始涉足小说领域,其描写上世纪70年代老上海市井生活的首部长篇小说《朝霞》先刊发在《收获》上,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沪上的一位美食家,对于时尚的酒吧文化和老上海的市井风味美食,他同样偏爱有加。
记得初次见到吴亮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钱江电视台播出的一档文化节目《随笔》上,那时他正担任《吴亮话题》栏目的主持人,由作家主持电视节目,这在当时全国电视台中还是很少的。吴亮的“触电”一时之间成为了文化界和新闻传媒关注的热点,《随笔》也成为了一档收视率很高的文化休闲类节目。我当然是每期必看,一期也不肯错过。每次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长发披肩有着硕大头颅的吴亮向我们如数家珍地介绍杭州城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正在发生的生活故事时,我总感到他更像一位流浪的行吟诗人和唯美运动中的画家。他那满脸生动的笑容,让人觉得温暖,而他那出色的口才和优雅的气质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不免产生几分崇敬之情。1996年12月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四卷本都市文化随笔集《吴亮话语》,十分畅销,其独有的“吴亮体”在文学圈和读书界产生过广泛影响。
吴亮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几十年一直没有离开这座城市,他对上海每一条布满沧桑的老街,每一座典雅的旧建筑都怀有很深的感情,前几年相继出版了《老上海:已逝的时光》《艺术在上海》《没有名字的城市》等关于上海日常生活、文化艺术方面的著作,有些书还不断重版。由于上海这几年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许多旧的人文景观不复存在,使吴亮失去了许多珍贵的记忆,也成为他怀旧的理由。吴亮说:“怀旧的人们坐下来,从对视的目光中读到了某种企盼。时间在流逝,他们必须抓住机会表述往事,在老唱片的旋律中寻找曾经失落的世界。”
印象中,吴亮经常去的地方是上海某一条长满法国梧桐的街道(如著名的衡山路)上某一个具有欧洲古典情怀和浪漫风情的咖啡馆,在柔曼舒缓的萨克斯音乐中,他品着咖啡或红酒,抽着外烟,同几位先锋作家、自由画家一起侃侃而谈,抑或漫步在一条令他频频怀旧的老街上,面对一座即将逝去的旧建筑站上老半天,有时也会去上海的外滩吹吹黄浦江的清风……
而对遍布于上海大街小巷的众多特色餐馆和风味美食,他更是十分钟爱,尤其嗜好绍兴黄酒、醉虾和各种面食。在多年前刊登于《收获》“百年上海”栏目的长篇散文中,吴亮有过生动的描述:“1991年,我在这房间里,写《漫游者的行踪》(即1993年上海文艺版的《城市伊甸园》一书),到了半夜,饥肠辘辘,我知道这时候应该吃点东西。那会儿,上海夜生活远不如今天,附近只有不多的几家酒馆通宵营业。我骑着自行车,顺着金陵路往东,过八仙桥,到云南路,有一家酒馆,我忘了叫什么,每次进去,一斤花雕,半斤醉虾,消磨到清晨四点。花雕加醉虾,至今是我所爱。”
“对肮脏、昏暗的小酒馆,我情有独钟,在我清醒的时候,常忍不住去美化它。醉鬼、乞丐、风骚的老板娘,客人吵架、吆喝、杯盏狼藉,这一切让人兴奋。现在,每当我途经一条餐馆林立的短街,仍会情不自禁地朝两边张望。那些生意清冷的餐馆,有时会有个女人倚门而立,向每一个过路的男人微笑。上前,搭讪,落座,点菜,闲聊,喝酒,付账……还有别的吗?”
那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学的黄金时代,上海还没有开通地铁,人们的生活节奏没有现在快捷,城市交通也不像现在这样拥挤。吴亮当时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不用坐班,空闲时间较多,它经常上午办完事后,泡在社科院隔壁的书店里,到了中午,经常到斜对面淮海路思南路口,一家叫“沧浪亭”的苏式面馆吃饭。当时,成都路高架桥尚未建造,老沧浪亭坐落在重庆路上,培文公寓对面。新址沧浪亭,则有一整面的大玻璃,正对着小花园和一幢非常气派的商务楼。他有食面的嗜好,试过几十家,比较了一大圈后,最终固定在这家“沧浪亭”面馆。
在这里,他遇到过上海名流姚慕双、杨华生等人,很有风度身架笔挺的滑稽老绅士,金丝边眼镜,法兰绒帽子。他常点一碗葱油开洋面,坐在店堂里,边等边观望街边的风景。现在,当初他吃面的老位置,已成为巨大的水泥桥墩,像一个庞然大物支撑在半空中,高架桥下终年不见阳光。吃完面,他一般会坐41路公交车,到龙华转乘沪莘线,哐当哐当回家去,然后开始下午和晚上的写作生涯。
已年过六旬的吴亮目前依然是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还担任着全新改版后的《上海文化》杂志主编,业余时间则继续经营着他一手创办的“顶层画廊”和“顶层艺术酒吧”。上海大部分有所成就的画家都曾把自己的作品陈列于此,也经常会有一些传统或前卫的作家、艺术家来此喝酒聊天,欣赏画作,观看城市的风景,探讨当代艺术的现状和走向。这里已俨然成为沪上最知名的“艺术家沙龙”和时尚大都市里的文化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