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头七的第二天,他的儿子来到老李单位,递上一张纸,说是父亲临终前有交待。纸上的字横不平,竖不直,笔力很弱。单位领导看后,半天不语,眼睛红红的。
老李退休前是单位的工会主席,老实忠厚,整天笑眯眯,言语不多不少,属于比较中庸的那一类。退休后,他从来不找领导麻烦,基本上销声匿迹。可是最近几年,他三天两头来单位,到下班就走。
办公楼是对开门,中间是走道,老李从东头踱到西头,再从西头踱到东头。瞄一个部门,便往里面探下头,如果里面的人正好一抬头,递一个笑眼,对他而言,仿佛就是邀请信号,老李便一个步子迈进去,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坐下来可想而知,聊起来没个完,逢人有事,他也会知趣走开。刚开始,同事们还挺客气,毕竟在职时人缘好,茶不能凉得那么快。久而久之,就招人烦了,只有单位里那几位年长的,和他共事时间长的老同事,偶尔照顾他的情绪,陪他坐坐,聊聊“从前”那些人、那些事。
近些年,单位陆续招了许多小年轻,他们不认识老李,老李也不认识他们。老李每回来,却喜欢问人家籍贯在哪里,在哪儿上的学。埋头电脑前十指乱飞的年轻人抬头一看,一个老头儿,有些气宇不凡,有心不想理,又怕冒犯了哪方神圣,只好支支吾吾。也有没心没肺如实回答的,老李必会捋个话头,慢条斯理地讲下去,也不管别人听不听。有人转身问他是谁,有了解的同事闷声道:“退休的,老婆刚去世,儿子名校毕业,现在国外。”从此,这些年轻人也学着一些同事,躲着老李了,甚至瞧见他进大门,会在私密的小群里发则消息:麻烦人来了。
有一回,市里出台政策,对退休人员工资进行普调,根据每人的工龄、职务等等要素,调资金额不等。其他人听到这个政策大喜,坐等增资到账。可单位经办人明白,节外还有枝——这个关口,怎么会少了老李的到访。果不然,第二天,老李准点到办公室。经办人会心一笑,拿出表格,对照政策,向他一一解释。纸上数字如芝麻,老李头看不清,经办人又调出电子表格,放大又放大,一笔一笔耐心讲解,一直到老李明白,自己增加的那个数字的“前生今世”。第二天,老李又来了,他是来找领导的。他特地夸赞那个经办人工作态度好,有耐心。据说,他在领导办公室一夸就是一个小时,领导门口等着办事的人都排起了队。
老李跑单位,从来不闲着,见到楼道有垃圾,会就近到一个办公室,拿起扫帚,将垃圾清扫干净,就像他当年一样讲究卫生。老李不拿自己当外人还有其二,有群众来办事,无理邪吵,单位里的人,尤其是小年轻常常束手无策。老李见到会当仁不让,挺身而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李不怕你没工夫,就怕你不听劝,往往说得来人心服口服。临走前,老李还拍拍胸脯道:“请放心,错不了,有事就找我。”“找你算数?到哪找?”有人腹议,哭笑不得。
一年到头,有关老同志的两场会议少不了,一个是重阳节聚会,一个是年终聚会。每次开会前,单位工作人员来会议室,见桌椅已摆好,开水已烧满,甭问,肯定又是那个老李干的。再看老李,已在一楼门口,他知道哪些同志行走不便,哪些同志身体欠佳,早早去候着了。也是奇怪,平时频频来单位,频频麻烦人的老李,逢开会又故态复萌,脸上挂着微笑,说话不多不少,真让说两句,左右不离“对单位没意见,对领导多感激”。聚会结束惯常安排一顿工作餐,老李滴酒不沾——他还有善后工作,搀扶或替行动不便者拿拐。说也奇怪,每一场聚会后,老李都能消停月余,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月,老李不会到单位来。
老李临终交待,大意是,平时多有麻烦,承蒙大家不嫌。近年妻亡子远,自己孤老无人言,唯有单位可亲,有缘共事一生情。领导在会上通报此情,大家唏嘘不已,后悔对老头儿失了礼节,其中不乏称他“麻烦人”的人。